石氏伤科运用牛蒡子组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2018-01-18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126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126)
高志欣 丁林宝 邱德华1
石氏伤科是享誉海内外的一大中医骨伤流派。石氏倡导“十三科一理贯之”的整体观念,立足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牢牢把握骨伤疾患的病理机制,吸取中医内外各科临床精华,融会贯通,广收博蓄,形成了以石氏特色理论、石氏特色诊治、石氏特色手法、石氏特色用药等为一体的学术体系。而牛蒡子便是石氏擅长运用于临床组方的一味君药,临证运用每获良效。现将石氏伤科运用牛蒡子组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介绍如下。
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与分型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临床常见与多发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临床上常见关节肿胀、形寒肢冷,或红肿热痛、经脉瘀阻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学认为,此疾病是外感风湿,或内伤久病化为痰浊,进而引起气滞血瘀造成的,由于关节内与关节周围筋脉与经络不通,随之出现了疼痛症状[1]。
痛风性关节炎的常见基本分型[2]有三。风湿热型:正气虚衰,涉水冒雨,感受风湿,邪入肾经,血脉瘀滞,导致痛风。关节疼痛剧烈、扪之发热,红肿明显,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得冷则舒,遇热则剧。风寒湿型: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肢体关节疼痛,曲伸不利,冬春阴雨天气尤易发作;风偏胜者,疼痛游走不定或呈放射样,涉及多关节,尤上肢居多,或兼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缓。痰湿流注型:此乃素体肥胖,嗜食膏粱厚味,致脏腑气化功能受阻,三焦水道失于通调,形成痰湿,流注关节而发病。伴有关节疼痛,或足心、足跟作痛,但坐久卧起则痛甚,行动迟缓,或兼胸闷眩呕,苔白滑,脉濡缓。
牛蒡子常见配伍的功效作用
牛蒡子,又名大力子、鼠粘子、恶实等,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中药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对牛蒡子的描述为:“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袪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的功效。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等多种病症。”
笔者对牛蒡子功效的配伍规律及临床用药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研究,发现牛蒡子只要合理地配伍和炮制,其应用范围较广,疗效确切,特别是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领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对古人方剂运用的方法和配伍形式梳理,解析古人使用牛蒡子的用药思维[3],结合石氏伤科学术体系中针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经验之后,我们进行了遴选归纳,以便更清晰地看到它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上的用药机理。
1.疏风清热
牛蒡子最早见于魏晋时期著名医家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中,当时即有“恶实……主明目”的记载,之后许多本草书藉中都沿用此记载。金·李杲《兰室秘藏》卷五“风温”拟方(薄荷、牛蒡子、前胡、象贝、连翘、黑栀皮、赤芍、生甘草)治疗风火上郁,耳后结核,目眦痛之少阳风火证。方中牛蒡子配伍薄荷疏散上焦风热,疏肝解郁;配伍前胡、象贝(浙贝母)化痰散结,痰去热孤:配伍连翘、黑栀皮(炒栀子皮)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配伍赤芍、生甘草,凉血解毒,益气活血散结。
2.解毒消痈
牛蒡子具有解毒消痈的作用,这在多部本草书籍中都有记载。《本草衍义补遗》中记载:“牛蒡子一名恶实。洁古云:主风肿毒,利咽膈,吞一粒,可出痈疽头。”《本经逢原》对牛蒡子的用法有此记载:“……疮疡毒盛,生研用之即出疮头……”清·吴谦《医宗金鉴》卷六十六《外科心法要诀》“胸乳部”中用瓜蒌牛蒡汤(瓜蒌仁、牛蒡子、花粉、黄芩、生栀子、连翘、皂角刺、金银花、甘草、陈皮、青皮、柴胡)治疗“乳疽、乳痈”。乳痈可由肝气郁滞,失于疏泄,乳汁排出不畅,使乳汁发生壅滞而结块,郁久化热,热胜肉腐则成脓。牛蒡子配伍瓜蒌仁、皂角刺、天花粉可以清热散结,消肿排脓、通便导滞;配伍青皮、柴胡可以疏肝理气;配伍金银花、黄芩、栀子、甘草可以清热解毒止痛。
3.疏通经络
牛蒡子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适用于风、湿、热邪闭阻经络,导致气血凝滞,临床表现为机体筋骨、关节、肌肉等的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强直、肢体不收等症状。清·喻嘉言《医门法律》中的牛蒡子散(牛蒡子、豆豉、羌活、生地、黄芪),治疗风热历节,手指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或大便秘即作。牛蒡子味辛可以疏通经络、气血,通痹止痛,苦寒可以泻火解毒,消肿止痛;配豆豉、羌活辛行,疏散风热、增强通利关节作用;配生地入营血分,可清热凉血,润肠通便;配黄芪则散中有补,补中兼疏,利水消肿。
4.散结消肿
牛蒡子具有清热散结、解毒消肿的功效。金·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三“杂病门”中记载守瘿丸(通草、杏仁、牛蒡子、射干、昆布)用以治疗瘿瘤结硬,缘于气机阻滞,津液积聚为痰,痰凝成核。方中牛蒡子味辛,性滑利,可通利气机,利湿化痰,消肿散结;通草甘、淡,微寒,与牛蒡子配伍可以增强其通利作用。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载方(枇杷叶、射干、牛蒡子、紫苏子、杏仁、降香)治疗颈项结瘿,伴咽喉痛肿阻痹、脉弦涩数。方中牛蒡子宣肺化痰、消肿散结、通利咽喉;紫苏子降气化痰。二药一宣一降,可以理肺气、化痰消痈,皆含油脂,可润肠通便,导邪外出。
运用牛蒡子组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牛蒡子是石氏擅长运用于临床组方的一味君药,临证运用每获良效。以下列举几张石氏伤科牛蒡子配伍验方,以及运用其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
1.椎脉回春汤
组方:牛蒡、僵蚕、葛根、桂枝、天麻、甲片、黄芪、半夏、当归、白芍、羌活、独活、潼蒺藜、白蒺藜、狗脊、甘草、川芎。
功效:疏风清热,化湿除痹。
主治:风湿热型关节炎。
方解:根据六经理论,太阳膀胱经与少阴肾经互为表里,若肾经精血亏虚,肾气化生之源匮乏,则无力启督脉之气血,以致不能濡养太阳之表,从而阳气不畅,日久痰瘀阻于脉络之中。方中牛蒡子祛痰散结;僵蚕行气通脉;葛根解肌升阳;天麻清利头目;桂枝、芍药同理太阳经脉;辅以羌活、独活通督脉膀胱;半夏化痰燥湿;蒺藜、狗脊温补肝肾;配以黄芪、川芎、当归调动周身气血,有益于肺气调达以化肾水。全方开痰破结,调和营卫,畅通太阳,宣达气血,从而契合病机,消除病灶,共奏良效[4]。
验案举例:患者,男,75岁,因关节僵硬2年余,加重2周前来就诊。有多年高尿酸血症病史,初起左踝关节红肿热痛,继而累及多个关节,近两周来全身各小关节红肿热痛加剧,屈伸不利,活动不便伴疲乏无力,腰膝酸软,手足欠温,舌薄白,两尺脉沉弱而关部弦滑。首诊:予以椎脉回春汤加减。牛蒡15g,僵蚕12g,葛根9g,桂枝9g,天麻12g,甲片3g,黄芪30g,半夏12g,当归15g,白芍9g,独活12g,潼蒺藜15g,白蒺藜15g,狗脊12g,甘草6g,川芎12g,知母12g,黄柏12g。14剂,水煎服。二诊服药后双下肢疼痛症状稍减轻,仍怕冷,饮食较前稍增加。按上方加陈皮10g,羌活10g。14剂,水煎服。三诊服药后下肢疼痛已不明显,红肿热痛症状明显减轻,饮食及二便无明显异常。按上方,半夏改为9g,加炒薏苡仁30g。15剂,水煎服,以巩固治疗效果。
2.牛蒡子汤
组方:牛蒡、僵蚕、白蒺藜、独活、秦艽、白芷、半夏、桑枝。
功效:祛风豁痰,疏风散寒。
主治:风寒湿型关节炎。
方解:石氏认为,伤科诸病,无论病位在经络、皮部、筋骨或是脏腑,其发病机理及辨证施治均离不开气血二字。损伤日久,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产生痰湿黏滞,风寒湿邪乘隙而入,则气血加之浊逆不畅。因此,行散豁痰通络之法就成为石氏的基本治疗原则之一。
方中牛蒡子性凉,味辛苦,祛痰除风,消肿散瘀,通行十二经络。僵蚕,性平,味咸辛,祛风解痉,为厥阴肝经之药。两药合用,宣泄破结,善搜筋肉络脉之顽浊,是为君药。加之秦艽辛寒,独活之辛温,舒筋活血,通达周身,透阳明之温热,理少阴之伏风。更伍白芷之芳香通窍,半夏之燥湿化痰。配白蒺藜疏肝风,桑枝养筋通络、滑利关节。全方以辛取胜,宣达气血,疏肝宣肺;寒温兼用,温而不燥,寒而不凝,从而使痰湿去,强健筋骨[5]。
验案举例:患者,女,45岁。因双膝关节疼痛3年余就诊。患者自10年前生育后出现畏风、怕冷等症状。3年前体检显示高尿酸血症,血清尿酸:469 μmol/L,并发双下肢冷痛,关节变形。近一月来因气温骤降而疼痛加剧,无法落地行走,纳差,稍进食则觉腹胀,经多方诊治,病情时轻时重。查舌质淡,舌体胖大,苔白稍腻。首诊:予以牛蒡子汤化裁。牛蒡15g,僵蚕9g,白蒺藜15g,潼蒺藜15g,独活12g,秦艽9g,白芷6g,半夏9g,桑枝12g,桂枝15g,威灵仙12g。二诊服药后膝关节疼痛稍减轻,右膝关节膝眼可见凸起,按之有弹性,抽屉试验(+)。按上方加泽泻15g,薏苡仁30g,白茯苓15g。14剂,水煎服。三诊服药后关节疼痛已不明显,但膝关节肿胀感尚有,饮食及二便无明显异常。按上方,加金钱草15g,车前子15g。15剂,水煎服。
3.逐痰通络汤
组方:牛蒡、僵蚕、白芥子、地龙、泽漆、制南星、金雀根、丹参、全当归、川牛膝、生甘草。
功效:逐痰利水,通络消肿。
主治:痰湿流注型关节炎。
方解:本方以牛蒡子汤为基础,结合辨病与辨证之特点,专治急性期痰瘀阻络型椎间盘突出症。方中牛蒡子具有豁痰消肿,通十二经络之效果,僵蚕具有化痰散结之功,两者结合为君药;配以白芥子化痰理气,去除皮里膜外气血凝聚之痰;加以泽漆、金雀根,化痰消肿,利水祛风;更用胆南星加强解痉之效;同时以丹参、当归、川牛膝、地龙活血化瘀,强壮腰骨。全方重在逐痰利水,通络消肿,以期使关节周围水肿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
验案举例:患者,男,58岁,因左踝关节进行性僵硬多年就诊,有多年痛风病史,5年前曾因右肘痛风性结节而于外院手术。查体:右肘关节完全伸直时受限,左踝关节明显僵硬,蹲位时左足跟需上抬,左足跖底不能贴伏地面,左跟腱紧张,踝关节保持在90°位时被动背伸仅10°左右活动范围,足背伸时出现明显的骨档,跟腱两侧饱满。X线片见踝穴前后缘呈牵引样增生,踝穴前后缘有散在的骨性游离体,呈现“片状”、“铲车样”、“唇样”增生。关节表面肤色淡红,舌红苔黄腻,两寸脉弦滑,应指有力[6]。首诊:予以逐痰通络汤加减。牛蒡12g,僵蚕9g,白芥子9g,地龙12g,泽漆15g,制南星6g,金雀根12g,丹参15g,全当归15g,川牛膝12g,葛根15g,生大黄6g,生甘草6g。14剂,水煎服。二诊服药后踝关节疼痛、红肿状稍减轻,左足跖底关节已趋于稳定。按上方加月石30g,羌独活各10g。14剂,水煎服。三诊服药后关节疼痛已不明显,红肿热痛症状明显减轻,饮食及二便无明显异常。按上方,丹参改为9g,加土茯苓15g。14剂,水煎服。
[1] 朱春霖,孙军刚,罗丹青,等.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进展概况[J].亚太传统医药,2016,13(4):88- 90.
[2] 彭长清.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分型证治 [J] .医学信息,2014(9):435- 436.
[3] 袁孟贤.牛蒡子药性和功效应用的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4] 邱德华,石仰山.牛蒡与僵蚕联用的中药研究[M]// 邱德华,石仰山.石氏伤科石仰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 施杞,诸方受. 中药新识——牛蒡子[M]// 施杞, 石仰山.石筱山伤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6] 郭天旻,李浩钢,邱德华,等.石氏理伤从痰取治经验拾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6):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