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琳仪应用清法治疗咳喘经验

2018-01-18沈卉黄平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方用咳喘麻黄

沈卉黄平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5

葛琳仪,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三届国医大师,从医五十余载,崇古尊今,博采众长,学验俱丰,尤擅以“清法”治疗咳喘等呼吸系统疾患。现将葛老治疗咳喘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 清法溯源

清法一般是指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通过其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解除热邪的治疗大法。此法脱胎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载“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治热以寒”等,皆是清法的理论依据。至清代,程钟龄正式提出“清法”之名,并列为中医治疗八法之一,程氏言:“清者,清其热也,脏腑有热则清之。”又将清法分列如下:外感实火,寒而清之;风寒闭火,散而清之;虚劳之火,补而清之;湿热之火,或散、或渗、或下而清之;燥热之火,润而清之;伤食积热,消而清之;等等[1]。可见程钟龄将清法的含义延伸了,不再囿于清实热一说,实为后世医家拓展清法应用开辟了新的空间。

2 清法应用

葛老从“肺为娇脏,邪气易伤,其为华盖,用药宜轻”等肺之特性出发,将“清法”运用于治疗咳喘疾患。她认为咳喘顽疾常因病因多端、病机多变而迁延难治,酿成宿疾。此病不惟正气衰疲,更兼有热、痰、瘀稽留,若惟扶正,有虚虚实实之虞。故强调标本同治,攻补兼施。治标之法以“清”为要,清法贯穿于治疗全程,分立清宣、清降、清润、清补四法。

2.1 清宣法:肺主宣发,宣即通也、散也;发者越也、扬也。风寒袭肺,则肺管不利,气道涩滞而不下,作喘急胸闷,咳嗽痰白,苔薄白,脉浮紧。治之以散寒宣肺平喘,方用麻黄汤加减。若风热犯肺,则气壅胸臆而出急,重则为喘,轻则为嗽,喘甚鼻翼煽动,咳嗽痰黄稠不畅,口渴,身热,苔薄黄,脉浮数。治之以清热宣肺平喘,方用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临证加减:如兼有痰饮者,咳喘痰多不畅,胸闷欲恶,纳呆,苔白腻,脉滑,可入干姜、半夏、细辛、五味子,或改用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加减。若痰热壅盛,咳喘甚,痰多色黄稠,胸闷欲恶,纳呆,苔黄腻,可加鱼腥草、瓜蒌、桑白皮、黄芩、射干等。

病案举例:陈某某,男,60岁。2017年2月20日初诊。自述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近3年加重。现咳嗽频繁,痰多色黄稠,气急倚息不能平卧,胸部胀闷,舌黯红、苔黄腻,脉弦。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生石膏、七叶一枝花、鱼腥草、野荞麦根、茯苓、蒲公英各15g,炙麻黄、杏仁、炒苏子、葶苈子、姜半夏、川朴、苍术各9g,炙甘草、陈皮各6g。服药7天后复诊,述药后气急胸闷好转,咳嗽咳痰稍减,前方有效,守方续进,加浙贝10g,桑白皮、黄芩各9g。再服药7天后,胸闷气急瘥,咳嗽咳痰几无,嘱再进几日,以固疗效。

按:此证素有痰饮宿疾,日久化热,痰热内蕴,外邪引发,痰热阻于气道,清肃失司,肺窍不利,成咳喘急症,故以麻杏石甘汤清热宣肺平喘为主,更入大量清热化痰药为辅,痰热得清,肺气得宣,咳喘自平。

2.2 清降法:肺主肃降,肃即清也、除也;降即下也、沉也。形寒饮冷则伤肺,肺伤则气少,水道通调之职失焉,水邪外聚则形肿,内壅则贮肺,气机窒塞,挟饮上逆,发为喘咳。先贤有云:治痰先治气。此之谓调其肺气,使之清肃下行也。寒痰水饮上逆则可见气喘胸闷且痛,痰白量多,下肢凹陷水肿,苔白腻,脉沉弦。治之以清热宣肺,逐水平喘,用银翘散、苏子降气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临床多见于慢支、肺气肿、肺心病。

临证加减:若气急端坐,痰浊量多带血,为左心衰竭,肺淤血、肺水肿是重症,中医称肾虚水泛、水气凌心。本虚:心阳虚衰。标实:实证寒证。急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标,回阳救逆之真武汤、参附汤治本。关于葶苈子,《本草从新》论之:“肺中水气急者,非此不能除。”葶苈子可用30~60g。

病案举例:金某某,男性,20岁。2016年1月20日初诊。自诉1周前受凉,出现发热恶寒,咽痛咳嗽,痰少质黏,胸满气喘,大便3日未行,舌红、苔薄黄,脉数。方用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生石膏、淡子芩、金银花、野荞麦根、葶苈子、炒苏子、板蓝根各15g,牛蒡子、光杏仁各12g,清炙麻黄9g,生甘草6g。服药5天后复诊,药后热退,咽痛消失,气喘胸闷明显好转,大便日一行,偏烂,仍有咳嗽,痰多色略黄。舌红、苔薄,脉数,拟清肺化痰:金银花、野荞麦根、鱼腥草、生石膏各15g,七叶一枝花、光杏仁各12g,清炙麻黄、竹沥半夏、象贝母、陈皮各9g。再服药5剂后,诸症悉除。

按:该患者年少气盛,感受寒邪,入里化热,肺气被郁,不得肃降,故治疗当以清肺降气为先。葛老善于在此类患者中选用清炙麻黄,不是取其发汗之功,而是用其平喘之效,配合清热之剂,不失为清降之合理配伍。

2.3 清润法:肺乃清虚之脏,喜润恶燥。久咳内伤肺肾,或受燥火之气,津液日耗,虚火自炎,燥热乘肺。见烦热口渴,咳喘短气,咳声低微,自汗畏风,口干舌红,脉软弱。故治以益肺定喘,化痰止咳,方用生脉饮、清燥救肺汤加减。

临证加减:若阴不足者,可酌加叶氏养胃方,此扶土生金法(叶氏养胃方:治胃虚少纳谷,土不生金,音低气馁。麦冬、生扁豆、玉竹、桑叶、沙参、甘草)。肺结核引起的虚喘予以扶正黄芪鳖甲汤,可加百部、平地木。肺气肿引起的喘,可在方中加入活血化瘀药如当归、丹参、莪术等以增加通气功能。此法葛老一般用于咳嗽或咳喘本以好转。标本同治时,可加入百合、羊乳参、铁皮石斛、人参叶、枸杞子、玉竹、鳖甲、龟版等。

病案举例:梁某某,女性,45岁。2016年10月20日初诊。诉咳嗽月余,咽痒而咳,痰少不畅,口干咽燥,大便艰行,舌质稍红、苔薄黄,脉细缓,治拟清热润肺,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南沙参、北沙参、天花粉、桑白皮、野荞麦根、七叶一枝花各15g,麦冬、玉竹、牛蒡子各12g,野百合、桔梗、桑叶各9g,木蝴蝶6g。服药7天复诊,诉咽干咽痒好转,咳嗽次数减少,大便稍畅,效不更方,原方出入,续进20余剂,诸症皆瘥。

按: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此例系燥邪伤人,从口鼻入肺,损耗肺津,气失清肃,发为干咳少痰等症,大肠失于津液濡润而大便艰行,因而治疗当以润燥清肺之沙参

麦冬汤为主。

2.4 清补法:咳喘之疾非止于肺之本脏,五脏六腑外受之邪气,亦可上干于肺而为咳。而肾乃先天之本,又为水之下源,“肾脉上连肺,主纳气”,此皆肺肾两脏此呼彼应之关联。金生水,肺病可及子,肾病可祸母,见喘促气短,语言无力,咳声低弱,自汗畏风,口干唇红,舌质淡红,或红,脉软弱。治以益肺定喘,宜生脉饮、六味地黄丸加减。

临证加减:脏腑之虚为痰之本,夹杂热痰为标,本虚标实为其特征。若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更甚,神疲,气不得续,汗出肢冷,面青,舌质淡,脉沉细。阴虚甚,舌质红,脉数。治以温肾纳气,方用金匮肾气丸。晚期出现紫绀,不能平卧水肿等,急用参蛤散、七味都气丸,回阳救逆用参附汤、独参汤等。

病案举例:彭某某,女性,50岁。2016年12月19日就诊。咳嗽、咳痰、气急3年余,腰膝酸软,乏力肢楚,足跟痛,夜尿频数,下肢浮肿,拟金匮肾气丸加减:生地、熟地、泽泻、丹皮、枸杞子、补骨脂、菟丝子、炙黄芪、川断、山药、木瓜各15g,山萸肉、茯苓各12g,肉桂9g,炮附子6g。服药7天后,诸症均缓,改膏方缓图。后来诊言,痰嗽气急发作次数大为减少,余不适均瘥。

按:此例喘证患者,病已五载,就诊时以肾阳虚为主要表现,故处方以金匮肾气丸意为主,增入多味温肾补阴之品,以冀“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使阴平阳秘。

3 结语

咳喘顽疾病因病机复杂多变,故上述四法既可单行,又可相辅。若清宣、清润二法合之,可用桑杏汤,轻扬解外,凉润清金。临证随宜合参,不再赘述。葛老常说,昔人谓医者意也,临证处方,贵在圆机。故咳喘之治,非止惟此四法,当各随其所宜。

[1]程国彭原著.田代华点校.医学心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28.

猜你喜欢

方用咳喘麻黄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关注麻黄的配伍禁忌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穴位贴敷可治小儿肺热咳喘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
麻黄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38例
红枣治疗咳喘之古法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