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特点及危害探讨

2018-01-18李景新骆春敏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条矮缩病白背飞虱飞虱

李景新 骆春敏

(1.东源县农业局蓝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广东 河源 517564;2.龙川县鹤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广东 河源 517300)

引言

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2007年以来的10a中,水稻种植的面积和生产总量已占粮食作物总量的27.4%和36.1%,水稻,玉米和小麦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中水稻作物产量最高,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比玉米和小麦高出39%和19%。水稻是中国的主食,在中国60%的人都吃水稻。除了西藏和青海水稻种植的体积较小,其他省份的水稻种植都有很大的种植面积,而且种植制度多样,种植范围广泛,品种多样,在中国生态食品安全和对农民增收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水稻的黑条矮缩病是由黑条矮缩病毒引起来的,这种病毒属于是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第2组的一个新种类。该病毒首次发现在是在2001年广东阳西县。在此之后,该病毒的出现的范围越来越大,产生的灾害也是日益严重。在2009年,我国南部的9个省(自治区)都出现了了这种病毒,灾害总面积达到了40万km2,晚稻受灾尤为严重,达到了0.67万km2。这种病毒的传播主要依靠的是白背飞虱,不能经种传播。植株之间也不会互相传播。这种病毒由于爆发性强导致很难进行控制,其中该病毒危害严重性较大,已经在我国南方成为主要灾害之一,减少扩散及蔓延速度,提高治疗效果。

1 病害症状

水稻在各生育期都有可能会感染这种病毒,出现症状会因染病时期的不同而出现差别。在秧苗期染病的稻株会出现严重萎缩,其中主要表现为水稻植株高度较低,甚至低于正常高2/3,而水稻也也会出现不能拔节现象,最终导致植株死亡,而此次田间初期感染植株也会出现该状况,整个植株高度不足正常水稻高1/2,同时出现抽包劲穗和不抽穗2种状况,在拔节期与分蘖期主要表现为矮缩并不明显,产生粒较轻,而发病稻株叶子颜色较深,出现深绿色,叶子上面可以看见凹凸不平褶皱,该褶皱经常会发生在叶片根部;而拔节期中,常常有乳白色瘤状突起,摸起来有粗糙感觉,整个瘤状突起排列为一整条,早期乳白色,后期会慢慢变成黑褐色,而该病症产生时间不同、感染部位不同,导致稻株出现状况也会不同,而瘤状突起产生位置根据感病时期不同而不同,当感病时间较晚,瘤状突起部位越高,而植株根系就不会发达,须少而短状况,严重时会出现黄褐色。

2 病原病毒

这种病毒主要是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当中的其中一种,所以被称作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该病毒主要特征是球形,其中该病毒主要直径大小在70~80nm之间,而该病毒一共为10个片段,通过片段组成双链,并将其命名为S1-S10,其中科斐济病毒主要含有以下8个种类,分别是:燕麦不孕矮缩病毒、大蒜矮化病毒、褐飞虱呼肠孤病毒、马德里约柯托病毒、马唐草矮化病毒、玉米粗缩病毒及水稻黑条矮病毒、斐济病病毒。而马德里约柯托病毒、马唐草矮化病毒、玉米粗缩病毒及水稻黑条矮病毒这4种病毒在生物形状、血清关系、基因上比较相似,将这马德里约柯托病毒、马唐草矮化病毒、玉米粗缩病毒及水稻黑条矮病毒4种病毒称作一组,医学不断了解研究,基因组全部10个片段序列测定,SRBSDV与RBSDV最为相似,其次为MRDV,再次为MRCV,在同一性上比较,斐济病毒与每个片段核苷酸序列均小于80%。

3 寄主范围

本次通过大量研究表明,该病毒可以在自然条件下侵犯植株,而植株种类包含:玉米、薏米、水稻、稗草、白草等,而一旦玉米遭受到该病毒会出现萎缩现象,也会出现出现抽包劲穗和不抽穗2种状况,在拔节期与分蘖期主要表现为矮缩并不明显,产生粒较轻,而发病稻株叶子颜色较深,出现深绿色,叶子上面可以看见凹凸不平褶皱,该褶皱经常会发生在叶片根部。

4 传毒介体

该病毒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白背飞虱进行的,通过实验发现灰飞虱也可以进行传播但是传播的效率较低,而白背飞虱在身体内该病毒大量繁殖,所以白背飞虱一旦感染病毒就会一生带有该病毒,所以白背飞虱幼虫及成虫都会进行传毒,而传毒效率中高龄白背飞虱比成虫白背飞虱传毒效率高。褐飞虱以及叶蝉不传播病毒。

5 发病特点

此次通过研究发现得知,该病毒在广东稻区发病表现如下几点。

病情严重现象逐年增加,而且该现象可以说明病毒数量及致病率逐年雷击,所以分布面积每年在扩大,最终导致灾害地区每年越来越严重。

在该地区进行比较,晚季水稻要比早季水稻严重,这主要原因在于病毒在白背飞虱身体内进行积累,而高比率白背飞虱带有病毒入侵到晚季水稻当中,所以造成晚季稻在生长期内大量的感染病毒。

直播田的发病要轻于育秧移栽田。主要原因在于种植稻苗密度较大,促进带毒飞虱入侵水稻机会增大。

经过比对分析后杂交水稻发病率要比常规水稻发病率高,说明带毒飞虱容易在杂交水稻上进行繁殖,最终导致杂交水稻发病几率增大。

每块田间发病程度出现明显差异,这主要原因在于环境条件发生变化,而不同带毒飞虱状况不同(数量大小、病毒率高低)存在明显差异。

灾害分布不同,很多地方出现比较严重,但是绝大部分并没有出现那么严重,主要发病程度跟水稻播种期与带毒飞虱高峰期密度有关,所以不同地区差异略有不同。

发病地区没有明显抗病性水稻品种。

6 预防及防治策略

6.1 及早预报、“治虫防病”

现在根据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分析研究,该病症主要根据带毒飞虱进行传播,很多专家(龚航莲等人)进行水稻秧苗期与带毒飞虱率进行检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概率,经过长时间研究表明,一旦带毒飞虱率控制在4%~6%之间时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病的情况较轻,当带毒率达到30%以上时就有可能导致大暴发。所以说,要想控制黑条矮缩病关键的技术是要在秧苗期控制白背飞虱的带毒率,可以该方法进行长时间控制,同时将控制白背飞虱数量,从根本上切断病毒。

6.2 农业防治

我国大力治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逐渐将容易感染品种进行特换,从根本上改变栽种耕作制度。上文中提到这种病的发病原因与耕作的方式也存在关系,采用统一方法进行播种,在合理时间进行播种、栽种、避开白背飞虱的迁入的高峰期;及时清除农田中的杂草以及发病的植株。农田中的杂草以及发病的植株会与正常的农作物争夺养分,并且还可能导致发病面积的增大;此次通过研究发现,本田初期病症大部分是卵、幼虫感染入侵,需要及时清除白背飞虱,减少白背飞虱数量,合理耕作施肥,控制氮肥使用数量,增加磷肥使用,提高植物抗病能力。

6.3 化学防治

采用药物防治的方法是目前见效最快的方法,通过药物来防治白背飞虱,降低其繁殖以及感染水稻的几率。苏永新等人通过使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有很好的效果,通过实验表明,每千克稻种使用这种处理剂2g进行拌种就可以在秧苗期很好的防止白背飞虱,通过该方法可以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有效控制,其中治疗效益在75%以上,同时该方法也能对水稻提高产量,其中产量比往年增长为14.5%,而白背飞虱在鼎盛时期进行药物治疗防止,这样才能减轻病毒蔓延,而毒氟磷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

7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阐述,其中了解导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时间较短,我国针对该病症研究还是初级阶段,但是这种病毒已经严重影响我国水稻安全及产量,所以本文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特性分析,了解该病毒发生原因、规律,时刻进行传播介体研究,而白背飞虱是主要介体,需要长期监控并研究,有助于治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虽然我国针对该病症进行基因组测序,但是很多内容并没有全部深入,需要进一步研究,自从2010年,我国农业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讨论研究,需要加强该病毒控制,并根据该病症进行部署,随着我国逐渐重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我国会逐渐研究出针对该病症药物,提高粮食产量及安全,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1]郭荣,周围辉,张曙光.水稻南方黑条矮编病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初探[J].中国植保导刊,2010(8):17-20.

[2]君辉,尚金梅,刘光杰.中国的白背飞虱研究概况[J].中国水稻科学,2003(增刊):7-22.

[3]卢嫣红,张金风,熊如意,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6编码一个沉默抑制子[J].中国农业科学,2011(14):2909-2917.

[4]潘风英,廖咏梅,海博,等.19个水稻雄性不育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评价[J].南方农业学报,2011(4):399-402.

[5]航莲,龚朝辉,陈全萍.通过测定水稻秧苗期入迁白背飞虱带毒率预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趋势[J].中国植保导刊 ,2012(10):3840.

[6]周国辉,温锦君,蔡德江,等.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一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J].科学通报,2008(20):2500-2508.

猜你喜欢

条矮缩病白背飞虱飞虱
直接多重TaqMan qPCR方法快速鉴定褐飞虱属3种飞虱
广西野生稻Y11抗白背飞虱QTL定位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南安市白背飞虱发生的气象条件及虫源地分析*
平铺镇近20年来白背飞虱发生特点、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毒氟磷药剂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药效试验
不同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取食和产卵选择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