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刺放血治案两则
2018-01-18于亚萍
孙 山,于亚萍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南山养生谷肿瘤医院,山东 烟台 265700)
例1 张×,男,65岁,送奶工人,2017年3月6日就诊。患者因左侧面部疼痛3 d就诊。患三叉神经痛5 a,平素受凉、劳累后左侧面部疼痛加重,口服卡马西平即可缓解。3 d前患者送奶时,骑车致面部受凉,左侧面部发作性刀割样疼痛,口服卡马西平片3 d,4片/d,疼痛未能缓解。刻下症见:痛苦面容,左侧口周、鼻唇沟处发作性疼痛,伴口周抽搐,舌红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面痛(风寒型);西医诊断:三叉神经痛。予以曲鬓穴(颞浅动脉搏动处)点刺,出血数十滴,疼痛当即缓解,每日治疗1次,治疗3次即告痊愈。随访3个月未复发。
例2 曲×,男,34岁,铝材厂职工,2016年4月16日就诊。患者自述:剥脱性唇炎反复发作15 a,久服中药制剂,效果欠佳。刻下症见:口唇干燥皴裂,起白色糠状鳞屑,唇周皮肤粗糙、发红,瘙痒严重,抓挠后渗出血清样液体。舌红少苔,脉细数,大便干燥。中医诊断:唇风(风热犯胃、脾经血燥);西医诊断:慢性唇炎。取穴:隐白、少商点刺放血,曲池梅花针叩刺,拔罐。双侧交替取穴,每日治疗1次,治疗5次,唇周皮肤略粗糙,口唇瘙痒、脱屑症状明显减轻。上述治疗方法改为1周2次,治疗5周,唇周皮肤正常,瘙痒及脱屑症状消失。追访半年未复发。
按:点刺放血是笔者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尤其对于痛症、久病,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素问·调经论》云:“视其血络,刺其出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灵枢·小针解》云:“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素问·针解》亦云:“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通过刺出恶血,泄邪通经,改善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案一中患者面痛急性发作,可见曲鬓穴处颞浅动脉搏动明显,“视其血络,刺其出血”,随手而瘥。案二中唇风即慢性唇炎,《外科正宗》云:“唇风,阳明胃火上攻,其患下唇发痒作肿,破裂流水,不疼难愈。”阳明胃热,脾经血燥,则发唇风,点刺放血清脾经之热,祛风、行气活血,气血条畅,诸症痊愈。
放血疗法自古以来就为医者所重视的,其与针灸选穴相比同理不同法,只不过以刺代针,以出血量代替针灸的刺激量而已[1],其治疗效果突出,随着临床应用的进一步推广,它将在解除人类病痛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洪波,蔡爱群.刺血疗法选穴部位研究概述[J].中医外治杂志,2012,21(3):51-53.
作者简介:
孙 山(1986-),男,2012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系,研究生学历,主治中医师。现在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南山养生谷肿瘤医院康复科工作。研究方向:针刺治疗,督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