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痛片致多发水疱病一例
2018-01-18李彤彤郑利光
钱 霞,李彤彤,郑利光
(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药剂科,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2.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复苏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1 病例资料
某54岁男性患者,于2017年9月12日因口底肿物疼痛口服去痛片1片。2 h后,双侧耳后、下颌、双手背、双足背及阴囊出现红斑和瘙痒,阴囊针扎样痒;3 h后,手背、脚背出现小水疱,直径约2 cm。给予处理措施: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进行抗过敏治疗。17 h后,手背、脚背水疱融合成大水疱,阴囊红肿。于2017年9月14日行口底癌手术,术后皮疹加重,阴囊处皮肤出现溃疡、渗液;阴囊暗红斑,与大腿紧贴处可见糜烂、有渗出;双手背足背可见对称性红斑,轻度肿胀,右足背有红斑,中央可见水疱,直径约7~8 cm,触痛明显,针扎样疼痛。医师请教临床药师处置措施。临床药师查阅相关文献,建议:(1)立即停用去痛片;(2)加强护理,保持患处通风透气和干燥;(3)以0.1%黄连素溶液湿敷,1日2次;(4)莫匹罗星软膏外用,1日3次;(5)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2017年9月16日,大疱消退,大疱萎缩与皮下组织分离,患者精神意识可,自诉疼痛瘙痒减轻,血压、体温、脉搏及血生化指标均正常范围。嘱患者保持患处通风干燥,勿再服用去痛片及同类结构的药物。患者好转且手术切口愈合良好,于2017年9月20日出院。
2 讨论
2.1 去痛片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机制
去痛片为解热止痛药复方制剂,主要含有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及苯马比妥等多种成分。其中,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均易致相关不良反应。服用氨基比林易致呕吐、皮疹、发热、大量出汗及口腔炎等[1],少数患者可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渗出性红斑、剥脱性皮炎及龟头糜烂等,也有少数发生紫癜型药疹的病例[2]。本案例中,患者为去痛片导致的大疱型表皮坏死性松解萎缩型药疹。推测其中的苯巴比妥为致敏成分。国内文献报道,12例拟行手术的患者术前麻醉时使用注射用苯巴比妥引起固定性药疹,其中3例有“复方磺胺甲恶唑、去痛片”致固定性药疹病史[3-4]。
该患者的症状为大疱型表皮坏死性松解萎缩型药疹,又称泛发性大疱性固定性药疹(generalized bullous fixed drug eruption,GB-FDE),其病例数占各类药疹病例数的30%~40%[5-7]。GB-FDE是药疹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是固定性药疹的特殊类型,其特点是泛发的水疱、大疱及糜烂,可累及全身[8-10];皮损发生于初次接触致敏药物后1~2周,再次接触致敏药物,皮损可在24 h内出现。该患者10年前已经接触过去痛片发生类似反应,再次接触该药品,迅速发生类似免疫反应,导致GB-FDE。
2.2 小结
该患者有去痛片过敏史,故本次GB-FDE确定为去痛片引起。患者未曾告知去痛片过敏史,医师也未曾详细询问其药物过敏史,最终导致该不良反应发生。患者术前服用去痛片已有过敏症状,未及时处理,仍进行大型手术,各种联合用药及手术刺激促进免疫机制的发生,加重过敏反应,最终迅速发生GB-FDE。该型药疹潜在风险不能低估,是一种重症药疹[11],应重视该型药疹引起的反应,患者需接受系统的护理与治疗。及时停药、抗过敏治疗和及时的护理是发生该型药疹后的主要治疗措施,如使用激素控制炎性介质释放以抗炎,口服抗过敏药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加强局部皮肤护理,保持皮肤干燥,改善血液循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外用预防感染,促进尽早愈合为主要措施[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