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田针灸临证验案2则
2018-01-18赵学田
● 肖 倩 赵学田
赵学田主任医师是福建省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余年来长期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工作,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病种涉及内、外、妇、五官、骨伤等学科,临床效果满意,受到广大患者一致好评。笔者跟师侍诊,收获颇丰,现将赵学田主任临证验案2则整理如下。
1 耳鸣案
患者黄某某,男,78岁,退休工人,2017年3月14日初诊。主诉:耳鸣1年余,加重1个月。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耳鸣,时作时止,声细调低,如蝉鸣声,按之鸣声减弱,劳累后加剧,无耳胀、耳痛、听力下降,偶伴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疲乏无力,无恶寒发热,无黑眼昏朦,无视物旋转。曾就诊于当地诊所,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片tid”改善内耳微循环及“甲钴胺片1片tid”营养神经对症处理等治疗1个月。患者诉服药1周后,耳鸣次数即明显减少,伴头晕目眩好转,余症状均得到缓解;停药后,上症时有反复,患者未再系统就诊及服药。近1个月来,上症再发加重,伴听力下降,为求中医调理治疗,遂就诊我院。现症见:耳内鸣响如蝉鸣声,时作时止,伴听力下降,腰膝酸软,偶感头晕目眩,神疲乏力,纳寐一般,二便尚调,舌红,苔少,脉细。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查:生命征平稳,神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全身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双侧耳廓外形正常,大小适中,耳廓无局部发热、疼痛。外耳道无脓性分泌物、无明显触痛,耳廓后皮肤无红肿,乳突无压痛,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辨病为耳鸣,证属肾精亏虚证。治法:补肾利窍。处方:①针灸取穴:听宫、翳风、太溪、肾俞。操作:采用30号1~1.5寸毫针,各穴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进针得气后行补法,留针30分钟,其间反复间断行提插捻转补法(即重插轻提,捻转补法为拇指向前捻转时用力重,待指力下沉后,拇指向后还原时用力轻而缓),刺激强度不宜过大(听宫、翳风的针感宜向耳内或耳周传感为佳),以患者适应为主。每天1次,共7天。②中药予左慈丸加减,药用:磁石30g,生地、萸肉、山药各15g,茯苓、泽泻、丹皮各10g。水煎服,每天1剂,共服7剂。
2017年3月21日二诊:耳鸣逐渐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头晕目眩好转,无再诉腰膝酸软、疲乏无力,舌红,苔薄白,脉细。效不更方,继续针药并用治疗。针灸每天1次,共14次(针7天后,休息两天,再连续针7天);中药继服10剂。
2017年4月11日三诊:耳鸣及其它症状好转,神清,精神可,无疲乏无力,纳寐佳,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继续予针灸治疗7天以巩固疗效(处方同前)。此后电话随访1月余,未再复发。
按本案患者以耳鸣为主症,当属祖国医学“耳鸣”范畴。缘于患者年高体弱,精血亏少,致肾精亏损,无以生髓,髓海空虚,肾阴不足,精不上承,而肾开窍于耳,耳窍失于充养,故耳鸣时作时止,听力下降;精不上承,清阳不升,故头晕目眩;腰为肾之府,肾阴亏虚,腰府失养,故腰膝酸软;患者舌脉亦为肾精亏虚之象。本病病位在耳,与肾关系密切,病性属虚,证属肾精亏虚。故针灸予取补肾利窍之意,以局部穴位及足少阴经穴为主。听宫为手太阳经与手、足少阳经之交会穴,气通耳内,具有聪耳启闭之功,为治耳疾要穴,配手少阳经局部的翳风穴,可疏导少阳经气,宣通耳窍,并醒脑开窍,止眩晕;太溪、肾俞能补肾填精,上荣耳窍,下利腰府,疏通经络。诸穴合用,可治肾精亏虚之耳鸣、头晕、腰膝酸软等。同时,兼投以方药左慈丸加减以补肾养精,滋阴补阳。方中磁石滋阴潜阳;生地滋阴益肾;萸肉、山药补肾;茯苓健脾渗湿,制山药之壅滞;牡丹皮清泄虚火,防山茱萸之温过;泽泻清涌浊,杜生地黄之滋腻。诸药共奏补肾益精、滋阴潜阳之功。本案针药合用乃“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专为肾虚为本之耳鸣病机而设,针药协同,行益肾、固本、通窍功效于一体,故耳鸣诸症皆愈。
2 癃闭案
患者朱某某,男,52岁,退休老师,2016年11月22日初诊。主诉:结肠癌术后尿频尿急尿少2月余。现病史:患者诉2月余前于175医院行结肠癌手术,术后行第一周期放化疗(具体不详)后,出现小便次数频繁,约10~20次/天,小便量少(未记尿量,具体不详),点滴而下,甚则阻塞不通,排尿时间明显延长,伴小腹胀满,无全身浮肿,无烦渴欲饮、呼吸急促,查尿常规提示“白细胞+,细菌310.44p/μl”,考虑为“尿路感染”,予“盐酸左氧氟沙星0.2 g tid”口服2周后,尿频缓解,小便量增多(尿量未记),小腹胀满稍缓解,复查尿常规提示“细菌150p/μl,白细胞阴性”。停药1个月后,患者感上症再发,自行予“鱼腥草20g+车前草20g”煮水服用后,症状仍未缓解,遂就诊我院。辰下症见:神疲,精神一般,面色不华,小腹胀满,纳少寐差,尿频尿少,滴沥不畅,大便尚可,舌暗紫,边有瘀点,苔腻而干,脉沉涩。既往史:发现“结肠癌”3月余,予手术治疗及放化疗(具体不详),目前第一周期放化疗已结束,拟行第二周期放化疗,患者目前精神状况一般,无恶心欲呕等相关不适;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及肾结石、膀胱结石等病史。查体:BP 130/90mmHg,神志清楚,精神一般,神疲乏力,面色不华,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稍膨隆,中下腹可见2mm×3mm纵行疤痕。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肌软,未触及明显包块,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4次/分。中医辨病为癃闭,证属浊瘀阻塞证。治疗上予针灸以调理膀胱,逐瘀散结,通利水道,取膀胱的腧穴为主。主穴:中极、膀胱俞;配穴:秩边、三阴交、阴陵泉、膈俞、血海、水泉。操作:嘱患者小便后,俯伏坐位,取30号1~1.5寸毫针,各穴常规消毒后,进针得气(针刺中极时针尖向下,使针感能到达会阴并引起小腹收缩、抽动为佳,若膀胱充盈针刺不可过深,以免伤及膀胱),用中等强度刺激,留针20分钟,上述穴位每次取(中极负极、左侧阴陵泉正极)、(膀胱俞负极、右侧血海正极)放置电极(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除连接主穴鼓动,余配穴左右可灵活交替),选疏密波,通电刺激20分钟。1天1次,共14次,并嘱患者回家后每天用艾条灸气海穴半小时及勤做膀胱括约肌训练(反复憋尿-排尿等),半个月后复查。
2016年12月13日二诊:小便次数明显减少,约8~10次/天,小便量渐增加,无点滴而下,无阻塞不通,小腹胀满明显缓解,舌暗紫,苔腻而干,脉沉涩。守上方治疗,次数同前,半个月后复诊。
2016年12月27日三诊:尿频尿少、小腹胀满等不适好转。患者神清,纳香寐安,面色红润,尿量正常,舌淡暗苔薄脉沉弦。守上方续予针灸7次以巩固疗效。病愈后电话随诊半年余未见复发。
按《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指出膀胱的生理功能为贮藏尿液,排尿则赖于气化功能。《素问·宣明五气论》又说:“膀胱不利为癃。”阐明膀胱气化失调是癃闭的基本病机。其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并与肺、脾、肝、三焦密切相关。患者由于结肠癌术后放化疗引起尿频尿少等症,正如《圣剂总录》所言“癌之为义,留滞不去”,滞之物,或以败精,或以槁血,渐累及膀胱与肾,阻塞水道而不通也,故尿频尿少,滴沥不畅;膀胱气化功能失常,三焦气机失调,清阳不升,浊气不降,故小腹胀满;舌暗紫,边有瘀点,苔腻而干,脉沉涩,符合浊瘀阻塞证的表现。故以针灸调理膀胱,逐瘀通闭,通利水道。 中极为膀胱的募穴,与膀胱的背俞 穴膀胱俞相配,属俞募配穴法,可 调理膀胱气化功能,通利小便; 秩 边为膀胱经穴,可疏导膀胱气机;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调 理肝、脾、肾,助膀胱气化; 阴陵泉 清利下焦湿热,通利小便; 膈俞属 膀胱经,为八脉交会穴之血会,可疏利膀胱之经气,去除瘀滞,合血 海可调养全身气血运行及津液分 布; 水泉有水源之意,肾主水,故本 穴是足少阴肾经的郗穴,能治小便 淋沥; 气海穴为任脉穴,艾灸气海 穴能温阳益气,巩固行气利尿等作 用。全方攻邪与扶正兼顾,使邪去 正安,故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