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8-01-18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枯病棉株结铃

徐 建

(天津市武清区汊沽港镇农业服务中心 天津 武清 301721)

天津市武清区汊沽港镇棉花种植面积在200 hm2左右。随着棉花种植面积增加和连年种植,栽培管理措施滞后,棉花红叶茎枯病呈逐年增加扩展蔓延的趋势,严重影响棉花生产。

1 发病症状

棉花红叶茎枯病是棉花生长中后期发生的一种爆发性非侵染性生理病害,又叫黄叶枯病或凋枯病。棉花初花期开始发病,盛花期至结铃期普遍发病,汊沽港镇7、8月份零星点片发病,9月中下旬~10月达到发病高峰。发病后棉株矮小,结铃减少,蕾铃大量脱落,严重影响棉花产量。棉花红叶茎枯病在棉株主茎生长点及果枝顶端开始显示病症,叶片由上向下,由外向内逐渐失绿。发病初期,叶脉间出现红色或紫色斑点,以后逐渐发展扩大,除叶脉仍保持绿色外,其余均呈紫红色或褐色,有时亦显红黄色,并伴有棉株萎蔫现象。病情加重后,叶肉逐渐由红色变成暗红色,叶片增厚变脆,全叶呈红褐色或紫色,叶片边缘逐渐向下卷曲,叶柄失水干枯,叶片自下向上,由外向内出现干枯凋落,甚至棉株成为光秆,提早死亡。雨后初晴时,棉株萎蔫症状明显,病株主根短粗,须根较少,茎秆及叶柄基部常出现褐色至黑褐色条状或不规则病斑,易被轮纹病、褐斑病等病毒侵染,加快病株死亡。不同棉田发病症状不同,有黄叶型和红叶型,但多数两者兼有。同一棉株叶片也可表现出不同的颜色,有紫红色,也有黄褐色等。受害轻的棉株黄瘦矮小,结铃减少或蕾铃脱落,纤维品质差,吐絮不畅。发病重的棉株提前枯死,致使棉铃不能成熟。

2 发病原因

2.1 耕作方式。棉田耕作粗放,土地不平整,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根发育不良,不利于水肥吸收,导致棉株营养失衡,加速病害蔓延扩展。

2.2 土壤特性。土壤以潮土盐碱地为主,低洼易涝,土壤缺少有机肥,土壤中钾元素不易被吸收利用。

2.3 前期旺长。棉花前期群体大、长势旺,发病早且重。反之,发病晚,且发病轻。

2.4 化肥表施。肥料表层施用发病重,比深层施肥提早发病15 d左右。长时间干旱,土壤中的钾元素不易被棉株吸收利用;降雨后部分钾元素又随水流失,土壤缺钾引起红叶茎枯病的发生。

2.5 偏施氮肥。有机肥施用少,偏施氮肥,棉株长势过旺,造成田间郁蔽,光合作用差,发病严重。钾肥充足发病轻或不发病,钾肥缺乏发病重。

2.6 气候条件。恶劣的气候条件,长期干旱后突降暴雨引起该病发生,长期阴雨也能加剧危害,地势低洼、排水不及时,会因棉花根系发育不良,棉株地下、地上部分生长失调而诱发该病。

3 防治方法

3.1 优化品种。加快新品种的引进,通过试验、示范,推广抗病丰产品种。合理轮作,改变作物生长环境。

3.2 加强管理

3.2.1 合理施肥。每公顷施优质腐熟有机肥2万~3万kg,尿素200~300 kg,磷酸二铵400~500 kg,硫酸钾或氯化钾300~400 kg,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供肥力。盛蕾期至盛花期叶面喷施1%尿素溶液+0.3%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共喷施2~3次。基肥全层施用,棉花播种时施入全部磷酸二铵、2/3氮肥、2/3钾肥。花铃期追施1/3氮肥、1/3钾肥,适量补施盖顶肥。

3.2.2 补施钾肥。秋后是棉花补施钾肥的关键时期,对于未施钾肥或土壤潜在性缺钾的棉田,要结合施花铃肥补施钾肥,每亩追施优质钾肥10~15 kg,既可满足棉花对钾肥的需要,又可调整肥料配比结构,提高氮肥、磷肥的利用率。

3.2.3 中耕松土。适时早中耕、深中耕,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促进棉花早发根、多发根、深扎根,增加棉株抗性,生长健壮。

3.2.4 防旱排涝。适时灌溉,满足棉株对水分的需求。降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涝灾。

3.2.5 适时化控。长势较旺的棉田要及时化控,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花铃期分别喷施缩节胺。

3.2.6 叶面喷肥。棉花发病后叶片尚未枯萎,及时喷施含腐植酸的活性液肥,如三天绿、一喷绿等。可与甲霜灵、多菌灵等杀菌剂混合喷施,也可用2%磷酸二氢钾溶液与防治斑点病的杀菌剂如多菌灵、农用链霉素等混合喷施。

猜你喜欢

枯病棉株结铃
伊犁河谷区域棉花新品种筛选试验分析
“沙棘枝枯病病原学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长江流域缩节胺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的影响
超高产优质棉花品种新陆中42生理特征及产量结构的研究
喷施不同药剂防治桉树枝枯病的效果试验
芒种时节抓好棉田管理
浙江省芦笋茎枯病非化学治理
雨后棉花应急管理措施和补救方案
雨后棉花应急管理措施和补救方案
几种药剂防治烟草枯病的药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