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棉花应急管理措施和补救方案
2019-01-05商水县农业农村局许明明
商水县农业农村局 许明明
一、洪涝渍害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洪涝渍害是黄河流域棉花生长期间威胁最大的一种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和初秋。棉花受涝灾影响后主要表现为根毛减少,主根逐渐发黑,叶色变黄,株高增长及出叶速率减慢。涝渍时间长,危害更为严重。棉花根系变黑腐烂,果枝萎缩,叶片、蕾铃严重脱落,直至棉株死亡。根据棉花受洪涝渍害的时间长短、淹水深浅以及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大致可以分为3种类型。
(一)间断淹涝
棉田3 天内数次受淹,棉田积水50 cm 左右,每次淹水数小时,最长时间不超过24 h。棉田排水后无明显萎蔫症状或仅出现轻微萎蔫症状,下部果枝下垂,少量棉铃脱落,田间无死苗现象。这类棉田排水后恢复生长较快,只要灾后管理措施得当,产量基本不受损失。
(二)严重淹涝
棉田积水超过株高的80% 以上,淹水时间超过60 h,排水后死苗率达20%,果枝上的蕾、花、幼龄及叶严重脱落,拔出棉株可见主根发黑,有一半的棉株死亡。排水6 天后,幸存的棉株恢复生长,缓慢长出新的果枝、侧芽,根部生出白色新根。这类棉田会大幅度减产,减产率在60%以上。
(三)毁耕性淹涝
棉花持续淹水150 h 以上,排水后田间死苗率在90%以上,棉株果枝、花蕾、叶片、顶心等基本腐烂,茎秆发黑,没有挽救希望,被迫毁耕改种。
二、应急管理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棉田排水系统
在棉田易涝易渍的地区,为了有效防治农田涝渍灾害,棉田内外“三沟”必须配套。所谓“内三沟”,指在农田内部开挖的一套较浅的临时性排水沟,包括沿种植行纵向排列的厢沟,横向腰沟和在周围开挖的围沟。一般情况下围沟深60~70 cm,通向外沟;腰沟深40~50 cm,通往围沟;厢沟深20~30 cm,连接围沟和腰沟。“外三沟”是指农田外开挖的大沟、中沟、小沟,有的地方称大排沟、降渍沟、隔水沟。雨水落到农田后,通过“内三沟”排到“外三沟”,再排到泄洪河道。
(二)控制棉田地下水位
棉田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耕层含水量。地下水位过高是引起土壤过湿、发生暗渍的重要原因。为确保棉花丰产丰收,棉田地下水深应严格控制在1.5 m 以下。在建设棉田排灌系统的基础上,各棉区在雨季来临前,必须整修棉田排灌系统,结合棉田培土,疏通田间排水通道,切实做到小沟通大沟、大沟通河流,沟沟相通,实现日降水量达到200 mm,雨后24 h 棉田不积水。
三、补救方案
(一)及早排除田间积水
保持“三沟”通畅,重点疏通和加固棉田“内三沟”,要求“三沟”相通。对地势低洼、积水较深的棉田,需突击用电机排水,以加快排水速度,只有及时排除明水和暗水,才能降低棉田湿度,防止造成棉株生理失调,使棉株尽快恢复生机,减少蕾铃脱落。
(二)及时扶苗
大风、暴雨过后,易造成棉株倒伏。在受淹棉田排水后,待棉田稍干人能进地操作时,应及时将棉株扶起理正,即可改变田间小气候,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轻倒伏损失。需要注意的是,在扶苗时,要根据棉花倒伏的不同程度适当轻扶、巧扶、顺行扶,切忌硬扶,要顺着棉株倒伏的方向下田,轻轻将棉株扶起理正,然后壅土护根,不能用力过猛,更不能一次拉过头或用力猛踩,以防造成人为机械损伤,导致棉花受到二次伤害。
(三)中耕松土,散墒,增温
田间积水排除后7 天内,积水后的棉田大都会板结,棉株根部发黑溃烂和草害较重。在墒情允许、田间能立脚时,要突击松土,破除板结,中耕灭茬,清除杂草,改善棉田土壤透气增温性能,增强根系活力,促进棉花根系发育,加快棉苗生长。
(四)增施追肥
受淹棉株在萎蔫消除且根系吸肥能力开始恢复后,应及时追肥,使棉株尽快转入现蕾、开花、结铃的高峰时期。施肥可以采用根施和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方法,以尿素和碳铵为主,配施钾肥和微量元素。根部施肥要根据棉株的受害情况确定时间和用量。棉株受损较轻的,一般不必立即追肥,待到花铃期重施花铃肥即可;棉株受损较重的,先看苗情再施肥,一般施尿素150 kg/hm2左右,然后适当推迟施用花铃肥。盖顶肥要根据棉花的长势来决定,做到开沟深施,快促猛攻,尽快使棉花转入增节、增蕾、开花、结铃的高峰时期。
(五)科学整枝
受淹棉株在排水后的恢复生长期间,原果枝以下各叶节的潜伏芽会发育成叶枝,同时主茎果枝叶节上的潜伏芽也生长成较大的赘芽。因此,必须加强整枝抹芽,以减少养分消耗,保证后期结铃有充足的养分基础。受淹棉株蕾铃脱落严重,恢复生长后生育期推迟,应适当推迟打顶时间,一般要比常年打顶时间推迟6~7 d,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棉花灾后的生长优势,增加果枝、果节和秋桃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