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水鱼塘处置一例
2018-01-18臧国莲王顺廷邵宪民
臧国莲 王顺廷 邵宪民 冯 森
一、前期过程
2018年5月23日上午11点左右,明垂钓基地老板来电求援,称其垂钓鱼塘出现鲫鱼溜边、鲤鱼漫游及死亡现象,塘中约有1万多公斤鲫、鲤鱼,非常担心。经进一步询问得知:该基地鱼塘面积15亩,塘龄近30年,为土塘改造而成,四周硬化护坡,以存放成鱼为主,开展垂钓业务。2014年至今,没有干塘清淤消毒,底泥深度超过50cm。2018年5月21日,向塘内注入邻近农用沟渠的下雨积水30cm左右,一周前,曾全池泼洒网购的“五黄消毒灵”。目前,正在向塘内加注地下井水,同时,开启两台3kW增氧机搅水增氧。因路途较远一时无法赶到现场,基地又不具备检测水质的条件。即嘱其参考采取如下措施急救:
1.立即停止加注地下井水,改加注基地内其他正常状态的鱼塘的上层肥水;
2.按照每亩5kg的用量,全池泼洒葡萄糖粉;
3.继续开启增氧机;
4.密切观察鱼塘鱼情并及时捞出病(死)鱼。
当日下午4点左右,老板来电称:中午12点半垂钓塘全池泼洒葡萄糖80kg,其他措施也逐一按照要求予以落实,现在塘边、塘内溜边、漫游的鱼明显减少。约定,次日到现场再做进一步处理。
二、现场处理
2018年5月25日上午9点,我们一行到达垂钓基地现场。
1.观察鱼塘。水质清淡,透明度偏大、超过35cm,无明显异味;鱼塘北侧岸边轮虫数量较大;偶见有鱼溜边、漫游;发现有少量鲫鱼死亡,鳍基部充血、发红。
2.水质检测。取上中下水层均匀水样检测,水中氨氮、亚硝酸盐两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酸碱度8.5。另据老板介绍,此处土质影响水的盐度略高,约7‰-8‰;塘内鲢鳙鱼数量不足,且搭配比例不尽合理。
3.鲤鱼检查。捕捞活鲤鱼一尾,1kg左右,鳞片紧扣,黏液丰富,体表无异常;鳃丝开裂、未烂,黏液正常;鳃瓣充血、略发紫色;解剖鱼腹,内脏外观均无明显异常,细查,鱼的肠道粗细度与其规格不太相符,略显细小,肠内壁无异常。镜检鳃丝黏液,无虫,鳃丝点状充血明显。
三、处置方案
综上,垂钓塘发生状况的原因,基本确定为:由于注入农用沟渠中的雨水及轮虫的大量繁殖引起藻类死亡,导致鱼塘转水,塘水溶氧急剧减少而致。确定处置方案如下:
第一天:
1.上午太阳出来后,沿鱼塘北侧岸边局部点杀轮虫,用药量按照说明用量的5倍掌握(必须限局部)。
2.中午,全池泼洒颗粒状底质改良剂,按照说明用量。
第二天:
3.全池泼洒葡萄糖粉,每亩8kg。
4.全池施用过磷酸钙(普通磷肥),每亩4-5kg,兑水溶化后再用。
第三天:
5.继续加注基地内其他正常状态的鱼塘的上层肥水20-30cm。
第六天:
6.全池泼洒预防出血的药物,按照说明正确使用。
另外,尽快向塘内补充鲢鳙鱼,且搭配比例科学合理;坚持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2小时;加强巡塘等日常管理。
四、体会和建议
1.牢固树立“养鱼必养水”理念
提倡采用物理和生态办法养水调水。加注水之前先对水进行安全检测;定期注换并检测塘中的水质指标;合理增氧、曝气。
2.坚持“预防为主”方针防控病害
年初根据生产安排及病害发生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方案,提前采取措施控制病害的发生,同时,对水体生态平衡和水体质量提供有效保护。
3.提倡创新“给药方式”
创新采取局部高浓度用药和药饵内服给药方式,提高药效,减少成本和对水体环境的二次污染及破坏。
4.强化巡塘等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