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2018-01-18刘金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3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发作

刘金凤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而引起的以可逆性气道阻塞和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特征[1], 而急性发作期病情变化较快, 临床治疗以缓解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慢性炎症, 挽救患者生命为主要目的。作者选取82例患者进行对比性研究是为了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8月31日本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2], 并排除合并心肾功能严重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心源性哮喘、肺癌、气胸、肺栓塞、胸腔积液及精神疾病的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临床路径组, 每组41例。常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25∶16;年龄最小21岁, 最大76岁,平均年龄(46.75±10.75)岁;哮喘病史最短1年, 最长9年,平均病史(4.73±2.72)年;疾病严重程度:轻度20例、中度13例、重度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初中以上33例。临床路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26∶15;患者年龄最小21岁, 最大78岁, 平均年龄(46.78±11.41)岁;哮喘病史最短1年, 最长10年, 平均病史(4.75±2.85)年;疾病严重程度:轻度19例、中度13例、重度9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初中以上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哮喘病史、疾病严重程度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患者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遵医嘱给药等常规护理。临床路径组给予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如下。①患者入院后, 由护士长、主管护师和责任护士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 通过护理沟通和入院后的常规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 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②由责任护士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 由护士长和主管护师监督护理操作, 并定期进行考核:a.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病房及病区的情况, 避免陌生环境导致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 并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心理进行针对性的疏导, 以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b.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光照的合理, 医师及护理人员的操作和交流均需轻柔, 调节病房内仪器设备的音量至最低, 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c.人文关怀护理: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病情好转后, 可告知患者,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使患者积极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中。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咳嗽、喘息、哮鸣音及湿啰音)改善时间及护理后肺功能(FEV1、FEV1/FVC、PEFam和PEFpm)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常规组患者的咳嗽改善时间、喘息改善时间、哮鸣音改善时间和湿啰音改善时间分别为 (6.87±2.46)、(6.53±2.11)、(6.85±1.32)和 (6.70±2.16)d,临床路径组患者的咳嗽改善时间、喘息改善时间、哮鸣音改善时间和湿啰音改善时间分别为(5.21±1.02)、(3.03±1.46)、(4.85±2.12)和(4.78±1.74)d。两组患者的咳嗽改善时间、喘息改善时间、哮鸣音改善时间和湿啰音改善时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913、8.7342、5.1279、4.4324, 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比较 护理后, 常规组患者的FEV1、FEV1/FVC、PEFam和PEFpm分别为(1.78±0.59)L、(60.31±1.76)%、(281.54±11.47)L/min和(310.68±11.37)L/min,临床路径组患者的FEV1、FEV1/FVC、PEFam和PEFpm分别为(2.01±0.42)L、(64.18±8.91)%、(295.49±12.81)L/min和(316.50±12.97)L/min, 两 组患者的FEV1、FEV1/FVC、PEFam和PEFpm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35、2.7284、5.1948、2.1606, P<0.05)。

3 讨论

有统计数据显示, 全球约3亿人患有支气管哮喘, 而我国约3000万人患有支气管哮喘, 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空气污染、气候转变、呼吸道病毒感染及剧烈运动等均为诱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因素, 以炎性细胞浸润、平滑肌痉挛和黏膜充血性水肿等为主要病理改变[4,5],患者以突发气促、喘息、咳嗽及胸闷等症状为主。

常规护理的模式单一、护理内容局限且易重复, 严重影响了护理效果, 本次研究中, 常规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较长,护理后的肺功能较差。临床护理路径是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 指的是患者入院后, 根据其病情, 以时间为横轴, 以各项理想的护理手段为纵轴为其制定的一套完整的护理程序, 为其提供具有计划性和预见性的护理服务, 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6-9],同时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使其积极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中, 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本次研究中, 临床路径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 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 肺功能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中可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护理模式。

[1] 任磊, 刘霞, 周启立, 等.血清降钙素原和 C反应蛋白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 14(21):1796-1798.

[2] 葛文品, 谭桂花, 陈晶晶, 等.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炎性因子的干预作用.中国药业,2017, 26(14):45-47.

[3] 李姣佯.探讨综合排痰护理佐治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19):221-222.

[4] 薛艳霞.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20):29-30.

[5] 钱晓霞.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健康必读旬刊, 2013, 12(3):277-278.

[6] 吴丹纯, 方蘅英, 潘英华, 等.临床护理路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程度的影响.中国急救医学, 2016, 36(11):185-186.

[7] 王媛媛.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护理学报, 2009, 16(6):34-36.

[8] 陈小丹, 李惠, 邹立华,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中的应用.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6):833-835.

[9] 张凤霞.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3(19):315-317.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发作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半胱氨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过程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