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行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对比观察

2018-01-18胡世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3期
关键词:开腹根治术淋巴结

胡世国

近几年, 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胃癌的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以期为胃癌术式的选择提供临床实践指导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2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中男38例, 女 24例;年龄50~70岁, 平均年龄(62.28±4.46)岁;肿瘤部位:胃底贲门部19例, 胃体部18例, 胃窦-幽门部25例;肿瘤大小2~5 cm, 平均大小(3.65±4.42)cm。对照组中男39例, 女23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2.25±4.43)岁;肿瘤部位:胃底贲门部20例,胃体部19例, 胃窦-幽门部23例;肿瘤大小2~5 cm, 平均大小(3.61±4.44)c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予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 患者行气管插管, 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 采取5孔方法进行手术。患者取双腿分开、头低盆高的仰卧体位, 手术操作者站于患者双腿的中间, 助手站在患者的左右两边。在患者的脐孔部进行穿刺作为第一孔, 用于放置镜头, 保持气腹压力为15 mm Hg(1 mm Hg=0.133 kPa), 在上、中、左、右腹分别进行穿刺 , 将4个穿刺套管分别置入用于的作器械放置操。根据患者癌灶的大小、部位、范围等情况确定胃切除的方式, 可选择全胃切除、远端胃切除、近端胃切除等手术方式, 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全腹腔内手术进行吻合, 结合术中所见淋巴结情况选择D2式、D1+β式及D1+α式清扫方式对淋巴结进行清扫[1]。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 患者行气管插管, 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 开腹后充分暴露病灶, 观察肿瘤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肿大等。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淋巴结清扫, 记录淋巴结清扫的数目;黏膜内小胃癌及黏膜下癌以D1术式进行清扫, 窦部小弯侧是此类早期胃癌的好发部位, 且主要表现为凹陷型, 需注意的是应适当扩大胃体部及以上位置癌变的切除范围, 以避免发生漏诊现象[2];对于多发癌以及2~4 cm大小范围的癌灶患者可以D2术式进行清扫, 此类型仅占早期胃癌患者的4.5%~13.0%,比较少见, 其癌发部位主要位于胃体远端及胃角附近[3]。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观察组及对照组切口长度分别为(6.24±1.37)、(15.86±2.84)cm,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7.54±12.83)、(337.84±6.61)ml;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3.02±0.64)、(4.29±1.03)d, 术后首次进食流质时间分别为(4.13±0.42)、(5.38±0.58)d;观察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胃癌是指仅浸润至胃黏膜下层及黏膜层的胃癌类型。近几年, 对着对早期胃癌的的重视, 及早行胃癌根治术已经成为的当前治疗胃癌的常用手段[4]。研究显示, 胃癌根治术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且随着麻醉技术水平的提高及手术方法的熟练, 大大提高了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5]。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胃癌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已被国内外大多学者认为是治疗早期胃癌的一个主要手段。腹腔镜入路与传统开腹手术入路所需遵循的肿瘤切除原则是完全一致的, 必须保证原发病灶是得以完整切除的, 且具有足够的切缘, 术中进行了充分的淋巴结清扫操作[6]。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表明 ,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手术的创伤更小, 患者的恢复更快。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腹腔镜手术主要是在封闭的腹腔内进行操作, 可防止腹腔内各脏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同时还能减少腹腔内液体的丢失, 维持了腹腔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 腹腔镜对患者腹壁的创伤较小, 有利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减少了术后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的发生[7,8]。同时在腹腔镜的放大作用下, 患者的解剖间隙得以精确暴露, 有效避免对大血管造成的损伤, 进一步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此外, 腹腔镜手术中如果出现小出血点, 采用小纱布条压迫即可有效控制出血,无需电凝、钳夹等的处理;若患者为不可控制的大出血, 必须立即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此外, 随着腹腔镜对胃周围解剖结构认识的深入以及腹腔镜视野的放大效果, 在进行淋巴结清扫时可保证淋巴结清扫的完整性, 有效提高了根治术的效果[9, 10]。

综上所述, 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 在胃癌患者中施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 阚炳华, 蔡磊, 燕归如, 等.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对胃癌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比较.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19):3742-3745.

[2] 黎雪秋.腹腔镜与开腹行早期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对比.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5):43.

[3] 丁建龙, 刘晓晨, 豆发福, 等.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国医学工程, 2014(11):70-71.

[4] 莫启章, 李夏鲁.腔镜辅助与传统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观察.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 19(6):40-41.

[5] 张振翼, 秦瑞峰, 袁增江, 等.进展期胃癌腹腔镜D2根治术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34):46-47.

[6] 阳普根.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30例治疗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2(32):20-21.

[7] 刘景宪, 孙传芬.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比较.山东医药, 2013, 53(21):86-87.

[8] 师玉海, 李一杰.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比较.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3):112-113.

[9] 李瑞环.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临床效果观察与比较.山西医科大学, 2014.

[10] 林煜, 郑吉仁, 吴赟, 等.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与传统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手术的效果对比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27(2):295-296.

猜你喜欢

开腹根治术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