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BiPAP无创通气在改善中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及肺功能中的效果

2018-01-18孙贺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重度稳定期步行

孙贺鑫

慢阻肺是严重呼吸系统疾病, 该疾病在致死疾病中排第四。目前慢阻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增长, 已经受到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1-3]。患者临床有咳嗽、气喘、胸闷、体重下降等症状。稳定期中重度患者的肺功能受损较严重, 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4]。BiPAP是辅助呼吸装置, 使用广泛,对慢性疾病患者的呼吸能力有较好的改善效果[5-7]。此次就148例中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BiPAP通气与鼻导管吸氧治疗进行对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48例中重度稳定期慢阻肺患者, 女 71例, 男 77例, 年龄51~76岁, 平均年龄(59.2±5.6)岁, 随机分成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5例)。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鼻导管吸氧治疗。将氧浓度控制在30%~40%, 坚持吸氧2~6 h/d, 连续应用42 d(1个疗程)。

1.2.2观察组 给予BiPAP通气治疗。仪器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VISON ST-30型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8]。将仪器参数通气模式设定为S/T, 呼吸频率设定为16次/min, 吸气压力与呼气压力分别设定为12~16 cm H2O(1 cm H2O=0.098 kPa)与4~6 cm H2O, 将吸入氧浓度设置为 30%~40%, 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面罩及与个体最适合的压力模式, 坚持吸氧2~6 h/d, 连续应用42 d(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肺功能、转归情况。运动耐力采用亚极限测验6 min步行距离测试评定, 观察指标包括6 min步行距离、Tmax、Wmax。肺功能评定指标包括MVV、RV、FEV1%以及FEV1/FVC。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为(301.0±42.3)m, Tmax为(206±34)min, Wmax为(44±15)m/min, MVV为(58.65±3.20)L,FEV1%为(42.52±3.60)%, RV为(4.59±0.14)L, FEV1/FVC为(33.7±6.2)%;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为(487.5±57.6)m, Tmax为(357±58)min, Wmax为(80±19)m/min, MVV为(69.48±4.80)L,FEV1%为(59.62±6.20)%, RV为(3.52±0.42)L, FEV1/FVC为(58.2±4.5)%。对照组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为(305±41.2)m,Tmax为(205±31)min, Wmax为(44±13)m/min, MVV为(59.62±2.30)L, FEV1%为(42.32±2.60)%, RV为(4.85±0.16)L, FEV1/FVC为(33.2±5.2)%;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为(349.8±46.8)m,Tmax为(245±39)min, Wmax为(53±14)m/min, MVV为(65.21±2.70)L, FEV1%为(48.36±3.30)%, RV为(3.85±0.25)L, FEV1/FVC为(42.1±6.0)%。治疗前两组6 min步行距离、Tmax、Wmax、MVV、FEV1%、RV、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Tmax、Wmax、MVV、FEV1%、RV、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4.67%(71/75)、死亡率5.33%(4/75)优于对照组的71.23%(52/73)、28.77%(21/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阻肺在202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五大疾病负担和第三大死亡原因, 但该疾病可以预防和治疗。该疾病反复发作对患者来说是较大的经济负担, 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慢阻肺目前没有阻止肺功能受损的药物, 稳定期中重度患者临床中接受身心调节治疗能够延缓病情发展[9,10]。如何使中重度患者的稳定期运动能力和肺功能得到改善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此次研究中, 治疗后, 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为(487.5±57.6)m, Tmax为(357±58)min, Wmax为(80±19)m/min, MVV为(69.48±4.80)L, FEV1%为(59.62±6.20)%, RV为(3.52±0.42)L,FEV1/FVC为(58.2±4.5)%;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为(349.8±46.8)m, Tmax为(245±39)min, Wmax为(53±14)m/min, MVV为(65.21±2.70)L, FEV1%为(48.36±3.30)%, RV为(3.85±0.25)L,FEV1/FVC为(42.1±6.0)%;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Tmax、Wmax、MVV、FEV1%、RV、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4.67%(71/75)、死亡率5.33%(4/75)优于对照组的71.23%(52/73)、28.77%(21/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BiPAP通气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能力, 降低死亡率, 因此推荐使用。

[1] 曾红.BiPAP无创通气对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及肺功能的影响.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7):1317-1318.

[2] 陈超琳, 张江平, 朱燕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3):194-195.

[3] 张卫东.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药物治疗老年COPD稳定期效果观察.基层医学论坛, 2013(13):1656-1657.

[4] 樊俊清, 王美荣, 彭菲.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18):83-84.

[5] 朱敏, 安云霞, 唐学义.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对稳定期COPD的疗效观察.医药论坛杂志, 2011(20):22-23.

[6] 张平, 罗红.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吉林医学, 2012, 33(3):522-523.

[7] 童皖宁, 卓安山, 曹玉书 , 等 .BiPAP联合噻托溴铵治疗Ⅳ级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观察.重庆医学, 2012, 41(21):2199-2200.

[8] 韩其政, 亓梅.无创正压通气在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进展.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9):853-855.

[9] 尹辉明, 禹斌, 代友华, 等 .无创正压通气辅助踏车运动在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实施与疗效观察.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7(5):432-435.

[10] 张永昶, 龙发, 戚景莹.无创通气运动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作用.国际呼吸杂志, 2009, 29(11):662-665.

猜你喜欢

中重度稳定期步行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魔方小区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308nm准分子光联合皮肤屏障修复剂治疗稳定期面部白癜风的疗效评价
步行回家
地奈德乳膏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