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Pfannenstiel切口在腹股沟嵌顿疝修补中的应用
2018-01-18张慧嫦黎东伟李君久
张慧嫦 黎东伟 李君久
广东省东莞东华医院,广东东莞 523100
据报道,若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对其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对于此种疾病,临床往往给予手术治疗[1]。经典的手术方式为经腹股沟区斜切口入路[2],步骤较为繁琐,过程中易损伤神经导致感觉异常。Pfannenstiel切口为一般用于妇产科手术的切口,具有解剖结构相对简单的特点,因不破坏皮纹结构而瘢痕不明显,除患者为瘢痕体质者。为了对比斜切口与Pfannenstiel切口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全部病例均为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前来广东省东莞东华医院治疗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样本数为82例。入选全部病例均为单侧腹股沟嵌顿疝。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展开分组,对照组40例进行传统腹股沟斜切口,研究组42例患者采用改良Pfannenstiel切口。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9~77岁,均值(43.34±2.45)岁;腹股沟斜疝38例,股疝2例。研究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19~76岁,均值(43.69±2.48)岁;腹股沟斜疝39例,股疝3例。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选全部病例均为单侧腹股沟嵌顿疝;短时间出现腹股沟区肿块不能回纳,肿块处存在明显压痛。排除标准:沟嵌时间超过12h,手法复位失败。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麻醉后取平卧位,在其腹股沟(下腹部腹横纹)处做斜(横)切口,依次将患者皮肤、皮下组织与腹外斜肌腱膜切开,而后将其提睾肌纵行分开,将疝囊暴露并将其打开,对疝内容进行检查并还纳;如出现还纳受阻,可在将疝环外上方的束环剪开,将疝内容物还纳;最后将精索、疝囊周围黏连组织分离至疝环处,对疝囊进行高位结扎,将多余的疝囊剪除后逐层封闭切口[4]。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术后通气时间(h)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研究组 42 30.85±2.98 2.66±0.67 2.90±0.60 7.65±1.26 7.05±1.67对照组 40 42.05±4.26 4.21±1.02 5.30±1.10 14.85±1.85 12.68±2.38 t 13.850 8.191 12.345 20.656 12.448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研究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头低脚高位(约5°~10°)。手术操作者站在患者疝的对侧,自下腹正中耻骨联合上方约2cm处向左或向右侧作一长约5cm切口,切口方向为横向方向,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腹直肌前鞘,纵形切开前鞘,钝形分开腹直肌、腹横筋膜前层,进入腹膜前间隙的疏松组织。打开疝囊,判断被嵌顿肠管有无坏死,有小肠坏死者,行小肠部分切除及疝囊高位结扎术,二期行疝修补术;若无肠管坏死,则复位后行疝修补术。若疝囊较小,可直接反荷包回纳、缝合颈部;若疝囊较大,可在疝囊颈肩部横断后,高位缝扎关闭疝囊颈,可吸收线缝扎远端疝囊并旷置之以防术后积液。彻底止血后用碘伏纱布擦拭创面,精索腹壁化后可直视下放置聚丙烯网片或聚酯网片,展平补片,要求补片能覆盖整个肌耻骨孔薄弱区域。将补片展平放置后,可以0号可吸收缝线将补片固定于耻骨梳韧带与腹横筋膜上。操作时需注意避开耻骨梳韧带上的“死亡冠”以及“危险三角”。检查术野无活动性出血,逐层缝合切口。术后盐袋压迫切口6h。
1.4 观察指标
对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随访结果等[5]。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实施数据处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等指标上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比较
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复发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2。其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38%(1/42),对照组12.50%(4/40)(P < 0.05)。
3 讨论
目前在手术治疗嵌顿疝时,多采取腹股沟斜切口入路。然而,此种治疗方法存在以下缺点:一是考虑存在以下不足:(1)斜切口不便展开深入探查,故势必需延长切口或更改手术切口,这样大大增加了对患者的创伤[6]。(2)如出现疝内容物坏死而需行二次疝修补时,则因手术使腹股沟管解剖结构破坏、大量瘢痕粘连的形成,给二期疝修补术带来极大困难[7]。(3)补片的不平整或神经损伤可导致术后慢性疼痛。而纵行探查切口入路对皮肤组织的损伤显而易见,易形成术后明显的腹壁瘢痕,不利于美容要求。
利用改良Pfannenstiel切口治疗腹股沟嵌顿疝主要的手术操作在于游离腹膜前间隙,相当于改良腹膜前疝修补术,具有开放TEP的优点并有自己的特点:(1)有利于探查腹腔及切除坏死肠管。与腹股沟斜行切口相比,更易进腹探查被嵌顿过的肠管有否坏死,避免了因麻醉后坏死肠管自行回纳腹腔带来的严重后果,对于要切除部分肠管的患者操作更为便利,且不需延长切口[8]。(2)舒适、安全、有效。若患者肠管不存在坏死情况,则其腹膜前间隙不存在严重污染情况,手术时以碘伏纱布擦拭创面,再予补片修补,手术一期修补疝缺损是安全可靠的。因腹膜前间隙充分游离,补片能更好的铺展,术后舒适度增加。 (3)有利于二期手术疝修补。虽然某些研究表明绞窄性疝亦可行一期疝修补,但出于安全考虑,此组患者当有明显肠管坏死时,均一期手术单纯行疝囊高位结扎,二期行疝修补术。因手术采取改良Pfannenstiel切口,并未破坏腹股沟区解剖结构,从而确保二期手术的安全性及修补效果[9-11]。(3)降低复发率[12]。利用网片在腹膜前覆盖整个肌耻骨孔后理论上就不会有腹股沟疝复发的可能。此术式充分利用改良Pfannenstiel切口进行腹膜前间隙的游离,又有足够大的疝补片覆盖肌耻骨孔薄弱区,术后疝复发率大为降低。(4)减少阴囊血肿的发生。术中横断疝囊后高位缝扎关闭疝囊颈,可吸收线缝扎远端疝囊并旷置之以防术后积液,术后盐袋压迫切口6h使阴囊血肿发生率更低。(5)操作简单。由于采Pfannenstiel切口使腹膜前间隙游离更方便,并且避免了传统腹股沟斜切口可能导致的神经损伤,而减少术后感觉异常;待腹膜前间隙游离完毕,精索结构及输精管便在腹膜外充分显露,减少精索、输精管损伤的概率[8]。(6)外形美观:因改良Pfannenstiel切口为沿皮纹的横行切口,术后疤痕不明显,可满足患者的美容要求。
改良Pfannenstiel切口与传统腹股沟斜行切口比较,减少手术人路对腹股沟管原始解剖与神经、肌肉的创伤;与正中切口或经腹直肌纵切口或腹直肌旁切口相比,不但降低对腹直肌的损伤及腹直肌原始解剖结构的影响并且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且因沿皮纹作切口,术后瘢痕不明显,具有美容效果;与腹腔镜技术相比,降低手术费用,并且不需气管插管全麻就可实施手术[13-14]。总之,此术式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并具有美容效果,且手术入路更简单并易于掌握,对一期疝修补及二期手术均安全有利,故适合在临床开展。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等指标上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复发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这提示改良Pfannenstiel切口具有安全、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等优点。
综上所述,改良Pfannenstiel切口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操作简便,安全,效果确切,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快,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早日出院,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Tatar C, Tüzün S, Karda T,et al. Prosthetic Mesh Repair for Incarcerated Inguinal Hernia.[J]. Balkan Med Journal, 2016, 33(4): 434-440.
[2] 刘庆来.不同网片前入路无张力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1):63-65.
[3] 赵景山.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嵌顿疝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234-234.
[4] 宋斌, 王晖, 杨培新,等.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18例[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 13(1):84-86.
[5] Bessa SS, Abdel-fattah MR, Al-Sayes IA,et al. Results of prosthetic mesh repair in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the acutely incarcerated and/or strangulated groin hernias:a 10-year study[J]. Hernia,2016,19(6): 909-914.
[6] 吴向阳,陶平,陈良根,等. 下腹正中切口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 11(2):108-111.
[7] 王明刚,申英末,杨硕,等.经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疝和(或)绞窄疝效果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31(8):650-653.
[8] 栾宁,刁海鑫,张传海,等.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8):630-632.
[9] 龚江波,冯茂辉.开放性前入路补片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63例临床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9(5):61-63.
[10] 胡明高,李向国,郭彪.开放式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20例体会[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2):113-116.
[11] 李小卫, 伍岗泉, 卢应酬,等. 改良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巨大嵌顿性斜疝中的应用[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7, 16(3):269-272.
[12] 张晨波,李健文.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争议与挑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5):502-505.
[13] 颜晓潭, 陈雪秋, 韩子华. 普理灵疝装置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比较[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1):77-78.
[14] 李轩, 赵占吉, 黄忠明,等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绞窄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J]. 浙江临床医学, 2013,7(7):1036-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