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医共体”发展观察

2018-01-18邸凌

当代贵州 2018年1期
关键词:六枝特区医共体卫生院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邸凌

2017年六枝特区乡级门诊就诊人次较2016年同期增长24.97%,群众因病返贫率下降50%。

“在镇上就能享受区里医疗专家的服务,很高兴。”在六枝特区郎岱镇卫生院,记者见到了做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张岩林。郎岱镇卫生院院长秦虎介绍,本院不能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所以镇医院请了“医共体”牵头医院——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骨科专家前来跟踪治疗。像张岩林这样能够用基层的医疗服务价格享受县级医院专家服务,得益于六枝特区“医共体”服务体系的建设。

缓解次生费用负担

“我们在开展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作时,发现部分群众因看病产生的次生费用较大,导致因病致贫现象时有发生。”六枝特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高奎星表示,虽然“一站式”补偿报销和“二次补偿”模式可以解决大部分治疗费用,但外出就医时陪护人员产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仍是贫困病人的负担。

为解决这一问题,六枝特区于2016年8月创新开展“医共体”试点工作。以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六枝特区人民医院为“龙头”医院,分别与19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两个区域“医共体”。将财政、卫生、人资社保、物价、编办等部门办医权收归医管委统一决策,并将招人用人、机构设置、收入分配等6项权限由卫生计生局委托两家“龙头”医院,对“人、财、物、业务”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调配。

高奎星介绍,“医共体”实际上就是“四位一体”的区域医疗共同体,分别是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管理共同体,旨在推动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促进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服务共同体”意味着将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整合联系起来,整体提高县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同步提高县乡两级医疗服务能力,减少住院病人外流,实现“90%的住院病人不出县”的医改目标。同时,“责任共同体”明确成员单位的功能定位和业务范围,二级医院主要提供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远程诊疗和转诊服务,乡(镇)卫生院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伤残康复和慢性病治疗管理等公共卫生任务,在规定的收治病种目录中不得随意外转,不然不能享受医保报销优惠政策。

“比如,有患者在基层卫生院拍了一个胸片,病理内容会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发送到县级医院进行会诊,诊疗结果返回后,如果基层卫生院能够自行处理,则在当地诊疗。若情况严重,会及时将病人接至县级医院治疗,如果病人不方便移动,也会安排医疗队伍到基层帮助治疗。”六枝特区人民医院副院长何天勇说。

打破“两极分化”

“以前百姓就医长期处于两极分化的状态。”高奎星称,“医共体”推行之前,县级医院“人满为患”,乡镇医院“门可罗雀”,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县级医护人员任务过重,基层医疗设施严重浪费。

“在‘发展共同体’的模式下,‘医共体’成员能够协同发展。”何天勇表示,上级医院要加强对下级医院的技能指导,提升下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采取“走下去”、“接上来”的培训方式,在公立医院备案制人员中设置3%左右流动送医岗位,用于公立医院援派到“医共体”范围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锻炼、帮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用专项编制人员中设置5%左右的流动送培岗位,用于派送专业技术人员到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进行培训、挂职锻炼。

“为师者不能徒有虚名,而是要定期下到基层医院去带教、出诊。”何天勇说,为激励县级医院医生下到乡镇医院去带教、出诊,除将他们的外出带教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外,还专门发放补贴。“不仅要带技术,还要带管理。”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护士长余佳仙告诉记者,下派到关寨镇卫生院担任业务副院长以来,除了要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能力,还要对以往医院管理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科学指导。

发展“医共体”让乡镇医院尝到了甜头。记者在郎岱镇卫生院了解到,因为有县级医疗专家定期坐诊,就诊人数大幅提升。2016年该院住院共957例,2017年1至10月就已突破1500例;2016年妇产科一年实施手术仅30例,现在一个月就有近40例;门诊人数较前年增加了40%。

六枝特区银壶社区卫生院副院长汤宏(左)在村卫生室为村民杨学芬进行按摩、针灸等治疗服务。(六枝特区党委宣传部供图)

“医共体”两家牵头医院开展带教坐诊诊疗已实现乡(镇、社区)、深度贫困村全覆盖。

实现利益共享

“‘医共体’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通过医保的杠杆作用,调动各方参与医改的积极性,通过医保资金的分配,实现‘医共体’成员的利益平衡。”在六枝特区卫生监督所所长杨诚看来,“利益共同体”的设计可以很好的实现“利益共享”。

杨诚介绍,“医共体”构建之前,各级医院都希望多收病人、多开检查费,这样才能够拿到更多的医保资金。现在新农合资金按照人头实行总额预付制度,也就是说在患者就医前医保资金已经拨付,这种条件下医院在病人身上使用的资金越少,结余的就越多。按照“总额预付、超支不补、结余归己”原则,结余部分由县级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按6:3:1比例进行分配,从而能促进公立医院主动控费。

让百姓能够就地、就近得到更便捷、更高效的医疗服务,是医疗精准扶贫的根本落脚点。因此,患者的满意度,是衡量医改成效的最重要指标。数据显示,2017年六枝特区乡级门诊就诊人次较2016年同期增长24.97%,住院就诊人次同比增长14.65%,村级就诊人次同比增长19.41%,群众因病返贫率下降50%。

“最能体现成效的是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7.2%,比2016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杨诚表示,患者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时,每提升一个百分点都难能可贵。

猜你喜欢

六枝特区医共体卫生院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医院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六盘水市
六枝特区关工委召开“五老”人民陪审员座谈会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
天长:医共体撑起县域医疗
2016年中国门球冠军赛贵州赛区比赛在六枝开幕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六枝特区建立党委常委联系老干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