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义动词“弄”的使用偏误及教学改进策略

2018-01-17黄爽

现代语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补语偏误用法

黄爽

摘要:泛义动词是语义宽泛,可以替代许多具体动词的一类词。泛义动词“弄”的偏误类型主要有遗漏、误加、误代、搭配不当和书写错误。造成偏误的原因主要来自“弄”自身的泛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留学生回避的学习策略以及教材编写不当。针对“弄”的偏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泛义动词 “弄” 偏误

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2001)中,“弄”属于乙级词汇,在《现代汉语频率词典》(1985)中,“弄”的使用度是253。这些数据说明,“弄”在日常交际中属于高频常用词。但是,我们在检索HSK语料库时发现,带有“弄”的句子一共175例,其中54例使用错误。这说明留学生使用“弄”的频率并不高,在使用“弄”的句子中,有三分之是错误的,这反映了留学生对这个词的掌握并不理想。刘瑞明(1998)最早使用了“泛义动词”这个术语。他从“打”字入手,认为“打”悠久的使用历史及高频的使用率体现了“打”字的生命力。他认为“应当有一种尚未被揭示的语言规律在支撑着。这个规律就是同语言的准确性相辅相成的模糊性或灵活适应性。语言的相对模糊性渗透在许多方面,有一批‘泛义动词存在就是与这模糊性相适应的。”例如:昨晚妈妈已经给我弄衣服了。“弄”可以理解为“洗、修理、买、熨”等义。由此可见,留学生对泛义动词难以掌握,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时也较难掌控。本文选取泛义动词“弄”进行偏误分析,试图通过分析大量语料归纳“弄”的偏误类型及其产生原因,最后为这个动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几点教学策略,以求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一、“弄”的使用偏误类型分析

(一)遗漏

顾名思义,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或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

(1)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她被老师难堪了。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她被老师弄得难堪了。)

(2)因此应该以诚实的内容写满的信纸常常被我乱七八糟的。

(因此应该以诚实的内容写满的信纸常常被我弄得乱七八糟的。)

(3)安乐死”之前,我该清楚自己对生命的看法。

(安乐死之前,我该弄清楚自己对生命的看法。)

(4)前两天,泰国南北一个女生,被同班四个男同学动坏脑筋怀孕了。

(前两天,泰国南北一个女生,被同班四个男同学动坏脑筋弄怀孕了。)

(5)静音环境把我们精神都坏了。

(静音环境把我们精神都弄坏了。)

例(1)和例(2)出现的句型是“主语+被+弄得+补语”,后面的补语表示结果,“乱七八糟”和“难堪极了”是表示结果的补语。例(3)~例(5)中,“弄”是该句的谓语。“清楚”是“弄”的补语;“怀孕”是“弄”的结果补语;“坏了”是“弄”的补语。因此,关键动词“弄”不能省略。

(二)误加

误加偏误多发生在通常情况下可以或必须使用某个成分,但当这些形式发生某种变化时,一定不能使用这个成分。

(6)那你就吃“绿色食品”吧!虽然很快变弄坏,但多么新鲜啊!

(那你就吃“绿色食品”吧!虽然很快变坏,但多么新鲜啊!)

(7)学生的话,他或者她弄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越大。

(学生的话,他或者她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越大。)

(8)因为第一个和尚弄挑水喝,第二个和尚来跟第一个和尚一起抬水。

(因为第一个和尚挑水喝,第二个和尚来跟第一个和尚一起抬水。)

(9)不必把所有的东西弄换成“绿色食品”。

(不必把所有的东西换成“绿色食品”。)

(10)应该让自己的看法弄灵活些。

(应该让自己的看法灵活些。)

例(6)~例(10)都是误加偏误,应该去掉“弄”。例(6)~例(9)中,“变坏”“发现”“挑”“换成”在句中的结构成分是完整的,“弄”是谓语的多余,应该去掉。例(10),“让”是动词,“灵活些”是“自己的看法”的补语,因此“弄”多余。

(三)误代

误代偏误是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取了不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的一个词而造成的偏误。这两个或某几个形式,或者是意义相同或相近,但用法不同,或者只是形式上有某种共同之处(如字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或者是用法相同,意义相反。留学生在使用的时候容易产生偏误。

(11)可是妈现在很晚回家来没有力气,睡在床上,我发现几条皱纹,都是我们做的。

(可是妈现在很晚回家来没有力气,睡在床上,我发现几条皱纹,都是我们弄的。)

(12)我们的房间都是由母亲自己洗,自己打扫,她干得很干干净净。

(我们的房间都是由母亲自己洗,自己打扫,她弄得很干干净净。)

(13)我们先把这种问题弄好,以后再说“绿色食品”。

(我们先把这种问题解决好,以后再说“绿色食品”。)

(14)原来一个千千净净的地方弄脏了。

(原来一个千千净净的地方变脏了。)

(15)那些地方渐渐弄脏,甚至会危害大家的健康。

(那些地方渐渐变脏,甚至会危害大家的健康。)

(16)儿子可以帮助母亲弄饭,女儿可以帮助父亲擦车子。

(儿子可以帮助母亲做饭,女儿可以帮助父亲擦车子。)

(17)他们作为孩子应当不要把父母的名誉弄坏。

(他们作为孩子应当不要把父母的名誉败坏。)

例(11)中的“弄”应该改为“做”,这是泛义动词“做”和“弄”的误代。“做”义较实,“做的皱纹”语义解释不通,“弄”的語义比较模糊,“弄的皱纹”可以理解为岁月留下的痕迹,可以是操劳留下的印记,更符合语境。例(12)是“弄”与“干”的误代,这两个词在词典里有相同的义项,使用方法上有细微的区别,留学生混淆了“弄”与“干”的用法。例(13)中,“解决”是指梳理清楚,做出决断。“解决问题”是固定搭配。在例(14)中,主语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地方”,用“变”而不用“弄”,“弄”的主语是人。例(15)的主语是“那些地方”,不是人,所以不能用“弄”,“变”更强调一种自然变化的过程。例(16)属于偏正式,用“做”更好,“弄”常用于口语中。例(17)是“弄坏”和“败坏”的误代。“败坏”和“弄坏”包含相似的语义项,但是“败坏”多用来形容抽象事物的损坏,如“名誉、人品、社会风气”等,“弄坏”通常是具体事物的破损。

(四)搭配不当

(18)可是这种想法是让我们知不清楚。

(可是这种想法是让我们弄不清楚。)

(19)我的录音机常常被我妈妈破坏了。

(我的录音机常常被我妈妈弄坏了。)

(20)男校的学生容易吵架弄事,女校的女生又过分害羞。

(男校的学生容易吵架闹事,女校的女生又过分害羞。)

(21)因为这里是庙,那很有可能有很多弄佛的人拿过来供佛的水果。

(因为这里是庙,那很有可能有很多拜佛的人拿过来供佛的水果。)

(22)这样才能把深的“代沟”逐步的弄平。

(这样才能把深的“代沟”逐步的填平。)

(23)起初感到很不公平,上天气弄我,让我恼怒。

(起初感到很不公平,上天戏弄我,让我恼怒。)

(24)希望挫折不会把你弄倒。

(希望挫折不会把你打倒。)

(25)在街头上总是堵车时,司机们动不动就发出刺耳的汽车喇叭声。

(在街头上总是堵车时,司机们动不动就弄出刺耳的汽车喇叭声。)

(26)就是因父母离异,他便自暴自弃,弄天做些违规法秩的事。

(就是因父母离异,他便自暴自弃,成天做些违规法秩的事。)

(27)音乐,我要说的话就是,先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弄成好以后,再听流行歌曲、追歌。

(音乐,我要说的话就是,先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弄好以后,再听流行歌曲、追歌。)

(28)目前,在一些国家把吸烟者弄成无法生存。

(目前,在一些国家把吸烟者弄得无法生存。)

(29)为了不让青少年弄成习惯。)

(为了不让青少年形成习惯。)

(30)孩子们往往不想听家长的话,处处想弄他们生气。

(孩子们往往不想听家长的话,处处想惹他们生气。)

例(18)、例(20)、例(21)、例(22)、例(23)、例(29)、例(30)中,“弄不清楚”“吵架闹事”“拜佛”“填平”“戏弄”“形成/养成习惯”“惹……生气”是常见固定搭配。例(19)中的动词“破坏”有“摧毁;毁坏;扰乱;变乱;毁弃;虐袭”等义。上下文的受事是“收音机”,若用“破坏”,语义不符。例(24)中,“打倒”是“用短促而猛烈的打击使倒下”的意思,固定搭配。例(25)中,“汽车喇叭声”不是“司机们”“发出”的。本句属于主谓搭配错误,主语是人,可以“弄出”喇叭声。例(26)中,表示“每天、经常”用“成天”,不用“弄天”,“成天”是固定搭配。例(27),“弄”加形容词作宾语。“好”是“弄”的补语。例(28),“无法生存”是谓语动词“弄”的状态补语,表示动作“弄”所表现出的状态,“弄”与“得”结合,“弄”的致使义进一步加强。

(五)书写偏误

“弄”的书写偏误主要集中在错字上面。HsK语料库中共出现了13例书写错误。其中1例将“弄”的字形写错;1例将“弄巧成拙”写成“弄巧反挫”;9例把“弄巧成拙”写成“弄巧反拙”;2例把“弄巧成拙”写成“弄巧反功”。这些书写问题的出现说明留学生没有真正弄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机械地记忆生词容易将字写错。

二、“弄”的使用偏误原因

(一)泛义动词自身泛义造成的偏误

现代汉语中泛义动词本身就能表示“广泛”义,使用空间比较灵活,它的意义可以随着宾语或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这让留学生掌握起来非常困难,很容易产生偏误。从上文我们对泛义动词“弄”的分析发现,“弄”可以替代很多具体动词,例如“弄衣服”可以理解为“洗衣服、修理衣服、买衣服、熨衣服”等。另外,在表达同一个语义特征时,泛义动词之间可以互换,如“请把这件事情弄/搞清楚。”等。因此对学生来说泛义动词掌握起来并不容易,这是造成偏误的原因之一。

(二)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偏误

母语的负迁移是指母语的知识和使用规则对目的语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韩国学生在使用“弄”的时候容易将其遗漏,例如“他被老师难堪了”“信纸常常被我乱七八糟的”。这是因为学生把“难堪”“乱七八糟”当成了动词。韩语中没有补语,句末一定是动词,所以韩国学生容易将动词“弄”遗漏。

(三)目的语负迁移造成的偏误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把有限的目的语知识不适当地进行类推而造成的偏误现象,我们称之为目的语负迁移,也叫作过度泛化。产生目的语负迁移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泛义动词“弄”本身具有多个义项,留学生很难掌握全部义项的正确用法,所以在使用中会选择最常用的义项。第二,泛义动词可以替代许多具体的动词,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将其泛化,例如“给自己的身体给弄不健康”“把这种问题弄好”“让身体弄破坏”都是动词“弄”过度使用而产生的泛化。学生在使用“弄”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语义之间的替代,忽略了语体之间的差异,“弄”多用在口语中,且动作意义模糊。因此,以上例句应该改为“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不健康”“把这种问题解决好”“让身体受到破坏”。第三,泛义动词“弄”与泛义动词“干”“做”存在可以互换的语境,有时候三者之间可以互换,例如“你在弄/做/干什么?”。但有时候不能互换,如“妈妈把房间弄得干干净净”,不能说“妈妈把房间做/干得干干净净”。可见,泛义动词用法的复杂性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偏误。

(四)学生回避型学习策略产生的偏误

回避是一种学习策略。留学生在学习掌握较难的泛义动词后,在使用中仍然会用一些已经学过的简单词汇代替这些较难的词汇,这是心理上的回避现象。例如“泛义动词+补语+宾语”是一个有些难度的句型,留学生会用简单的“泛义动词+补语”代替,因而产生偏误。

(五)教材的影响

教材是留学生系统学习词汇最先接触的学习材料。我们发现泛义动词在教材中的分布并不平衡。参考国家汉办发行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泛义动词“打”“做”属于一级常用汉字,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修订版·汉语教程》的初级课本中出现次数较多。“弄”在常用汉字表中属于四级词汇,在初级汉语课本中没有涉及相关的用法。留学生先学习了简单的“做”“打”等泛义动词,再学习较难的“弄”,就会发现其语义上的交叉。如果不能准确掌握泛义动词的含义,在使用中就容易发生混淆。学生通常会趋易避难,选择使用熟悉的“做”,而避开不能熟练使用的“弄”。

三、“弄”的教学策略改进

(一)教师方面

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环节,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教师自身应该掌握泛义动词“弄”的各项用法,掌握“弄”能替换哪些具体动词,以及“弄”与其他泛义动词如“做、搞、干”之间的差异,清楚这几个动词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替换,在何种情况下不能替换。汉语教师掌握好相关的专业知识是有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前提。

其次,针对学生回避使用“弄”的现象,教师在教授泛义动词“弄”的时候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把“弄”的全部用法以及“弄”与其他泛义动词之间的差异一次性的全部教给学生,也不可照本宣科,规避难讲的部分。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时应该意识到不同年级学生的水平差异。初级阶段留学生受母语影响较大,教师应该选择最基本、最常用的句式,选择在认知上比较容易理解的句式。这样不仅可以简化教学,达到教学目的,也会使学生对汉语产生兴趣,不规避“弄”的使用。

再次,教师要有鉴别和选择教材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局限于一种教材,可以多种教材同时使用,以便把教材中讲解泛义動词“弄”最准确、最合适的练习结合在一起,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

最后,针对泛义动词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讲解泛义动词“弄”的时候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实际运用。可多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感受“弄”的不同含义;还可以设置“词语替换”,让学生体会到词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另外,教师在将讲解时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及时给学生归纳出相应的规则,方便学生记忆,加深学生的认知。

(二)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留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留学生应该克服畏难情绪,不要回避较难的词或者义项,要积极地学习使用“弄”等泛义动词。

留学生在学习“弄”的过程中要认真听讲。多总结,多比较,多练习,克服来自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影响。

留学生在课后也要及时总结归纳。在学习泛义动词“弄”的时候,可以将其与“做”“干”“搞”等词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具体的语境体会各个词的用法,克服目的语负迁移。

猜你喜欢

补语偏误用法
韩国留学生舌尖后音习得偏误分析
汉语、达翰尔语补语句之比较分析
“how many和how much”的用法知多少
现代汉语补语的翻译
对外汉语教学中状态补语与程度补语的对比研究
偏误分析的文献综述
特殊用法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