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额吉的奶茶

2018-01-17吴常福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砖茶炒米蒙古包

吴常福

无论春夏秋冬,蒙古包里的主妇都会迎着晨曦,静静地煮好奶茶,开启一天的幸福生活。

“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奶茶就成了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各民族人民喜欢的饮品。在草原深处尤以消食去腻、提神醒脑、御寒消暑,特别是补充多种维生素等诸多因素,被誉为“生命之茶”。

奶茶的主要原料:一是砖茶,尤以“川”字茶为最;二是鲜奶,尤以牛奶为最。志锐(清)在《奶茶》一诗中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奶茶的熬制过程:“砖茶舂碎煮成糜,牛乳交融最合适,不受姜辛受盐咸。”

熬制奶茶很简单,但很有学问:第一步,将砖茶或舂或砍或撬,酌量装入纱布茶袋备用;第二步,起火烧水,水未开时,将茶袋放入铁锅滚上几滚,使袋中的茶色充分淅出;第三步,待茶汤呈红褐色时,取出茶袋,兑入适量牛奶(因地区和家庭口味不同,有时亦选兑黄油、炒米、煮熟的小米、风干肉等);第四步,用茶勺反复扬沸以使茶乳交融直至茶香四溢;第五步,放入适量食盐(有的地区不放盐)即可享用。在熬制过程中,关键是要掌握好茶的浓度。淡了,没有茶香;酽了,奶茶发苦。

奶茶“伴侣”有奶豆腐、奶皮子、奶嚼口、白糖、红糖、黃油、白油、炒米、小米、餜条,当然一定少不了手把肉。

如果说功夫茶讲究“品饮功夫”,那么,奶茶讲究的便是豪饮岁月经年。单说那喝茶仪式就有除夕茶、初—茶、新房茶、周岁茶、本命茶、新婚茶、新娘茶等。剪去乳发要喝茶,擀完毡子要喝茶,出远门前要喝茶,冬季卧羊(入冬能冻住肉时,羊未掉膘前集中宰杀,以备日后食用)要喝茶……

蒙古包里通常是一天都不能断了奶茶的,主妇(或儿媳妇)专事熬茶。新熬的茶首先要向长生天、山水、宗祖作为“德吉”(最初的、最好的)敬献。具体作法是,出蒙古包,向南站定,用茶勺缓缓向空中扬洒,通常要原地转一圈,之后方可享用。盛茶时首先要给长辈,然后是男主人,即便男主人不在蒙古包,也要盛上热茶待享。若有客来,盛茶者须整理衣冠,右手端碗,送抵对方手中。若对方辈分高,则同时用左手作托碗状,身体前倾颔首,送抵手中。盛茶的碗不能有裂纹,更不能有豁口。茶盛半碗为宜,手指不能入碗口。不但盛茶献茶有讲究,接茶也有。当主^献茶时,应右手接茶,随即尝一口再轻放桌面。不可撩起衣襟、撸起衣袖接茶,不可左手接茶,不可一口都不喝。若有急事非走不可,至少也要尝上一口奶食。喝剩的茶不能随手倒掉,更不能从蒙古包的门直接往外扬。

历经千百年的积淀,飘香的奶茶深深浸入了草原文化之中。草原上多如繁星的长调民歌、马头琴曲、民间故事、家风家训等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精神内核,可以说都是围着茶桌诞生并传承的。光阴里丰富多彩的情感和记忆汇聚成奶茶礼仪风俗,以及以奶茶为主题的祝颂、歌曲、诗歌、散文、俚语、警句等,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健康、和谐、融合、传承”的蒙古族奶茶文化。

一方砖茶,压紧岁月梗概;一碗奶茶,荡尽人间沧桑!

傍晚,当勤劳的牧人裹着风雪收牧归来,妻子温暖的双手为他捧上一碗浓香四溢、热气腾腾的奶茶。大大的一口下去,家的味道沁入肺腑。一碗又一碗,喝透之后,僵硬的手指舒展开来,疲惫的腰杆挺直起来,眉宇间流淌着满满的爱意,情不自禁地拉起马头琴,哼起长调。一时间,家人齐和,歌声飞达四野,那份对家的深情和眷恋也溢出了蒙古包。

“味觉是最古老的档案馆,精细地封存着所有生命原初的记忆。”(毕淑敏)是啊,蒙古族人无论是在都市打拼亦或是在海外求学,只要是想家的时候,定会想起额吉的奶茶。

责任编辑:张晶

猜你喜欢

砖茶炒米蒙古包
巨大的蒙古包
镇江年俗炒“炒米”
最是香甜炸炒米
故乡的食物
炒米
这是蒙古包吗
泾阳县茯砖茶产业发展的研究
国内主要生产厂砖茶中氟化物含量调查与分析
湖北、湖南砖茶主产区茶园土壤有效氟的背景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