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的建构与运行
2018-01-17姜汉荣
【摘 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需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的建构,充分发挥其运行功能。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的建立应充分把握其内涵实质,厘清其基本类型,明晰建构的主体、内容及方法,明确运行的指向对象、实施主体,形成良好的运行反馈机制,及时完善保障机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6-0025-05
【作者简介】姜汉荣,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通,226300)校长,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方针的贯彻落实,我国进入了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时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从“推进产教协同育人”角度提出深化改革,“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招生招工衔接,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权利义务关系明晰。[1]各省市积极贯彻落实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意见。如《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国家、省、市三级学徒制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规模,开发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省级管理服务平台,研制推广学徒制工作规范和教学标准”。同时还明确了财政补助经费标准、税收优惠政策等。[2]从实践层面看,我国现代学徒制宏观保障机制已经逐步建立。为了更好地探索现代学徒制,人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现代学徒制的保障机制,加强中观与微观的保障机制建构,推动其有序稳定运行。
一、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外部条件的保证和内部因素的协调,这是现代学徒制项目运行的必要条件。而这些条件不是现代学徒制先天具备的,需要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利益相关者合理创设、及时提供。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哪些保障机制?人们应首先准确把握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特征。無论从政策层面看还是从研究结论看,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特征主要包括:学校与企业办学“双主体”、教育教学标准与岗位培训标准“双目标”、学生与准员工“双身份”、教师与师傅“双师资”、教室与车间“双场所”、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3]《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学校招生和企业招工相衔接,明确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强化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实施,推进学历与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4]
因此,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特征看,现代学徒制的保障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组织者角度看有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企业;从参与者角度看有教师、师傅、学生;从实践场所角度看有学校教室(实验实训室)、企业车间(工作现场);从人才培养的要求看,要达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企业岗位操作的技能要求;从考核评价的角度看,要符合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当然,还要建立管理制度体系,提供足额的经费保障,为学生购买人身安全保险,等等。所以,从理论上讲,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运行条件应全面纳入保障机制覆盖的范畴。而作为保障机制本身,必须明确谁提供、谁实施、指向谁、谁受益、它的应然状态又是什么,这是研究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的根本性问题。
二、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的类型
从现代学徒制需要的保障机制看,由于层次、来源、提供主体、内容、功能不同,人们建构现代学徒制的保障机制必须按照一定尺度、标准,将各类保障机制进行合理的分类。
(一)按照层次分类,现代学徒制的保障机制可以分为国家、省、市、县(市、区)、学校、企业层面
国家属于宏观层面、战略层面,决定“做什么”与“不做什么”的问题;省、市属于中观层面、战术层面,决定如何按照国家层面“做”的问题;县(区)、学校、企业属于操作层面,决定根据自身实际如何实施操作的问题。因此,国家层面更多的是政策性、制度性的保障,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多项保障机制,指出现代学徒制应该建立的运行体系,同时“鼓励保险公司对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保险专门确定费率”等,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布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更是良好的制度层面的保障机制。而省、市层面是从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制度角度提供更为具体的保障机制,如《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提出“开发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省级管理服务平台,制定推广学徒制工作规范和教学标准”。“对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的企业,根据不同职业(工种)的培训成本,按规定给予每人每年4000~6000元的培训补贴。”[5]县(市、区)、学校、企业操作层面的保障机制非常具体,涉及现代学徒制能否正常运行及其运行成效。这三大层面的保障机制,在各自层面发挥实质性作用,缺一不可。人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保障机制完善、缜密。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按照提供主体分类,基本与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的层次性分类一致。
(二)按照内容分类,现代学徒制的保障机制可以分为组织管理的保障机制、教育教学服务的保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考核评价的保障机制
首先是组织管理的保障机制,主要是保障现代学徒制有效运行,明确利益相关者责、权、利,促进利益相关者行动目标和方向趋同,协调一致。它对现代学徒制运行发挥着基础性、根本性作用,如果现代学徒制项目不能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项目运行将问题多多、困难重重。其次是教育教学服务的保障机制,主要是围绕学生学徒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如何开发课程资源,组织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培育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适应职业岗位需求,还包括教师、师傅的选聘和教学安排等。再次是经费保障机制,主要是保障现代学徒制正常运行需要的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如课程开发经费、教师师傅教学服务经费、学生人身安全保险经费、人员交通车旅费、岗位实习材料消耗经费等。职业学校要重视现代学徒制经费的筹集、管理、使用,充分发挥资金效益,用足用好财政补助经费政策。经费保障机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最后是考核评价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对学校企业组织管理的考核评价、教师师傅的考核评价、学生学徒的考核评价等。考核评价机制主要保证现代学徒制的运行质量与效能。这些保障机制一般属于微观层面的保障机制,需要职业学校与企业根据现代学徒制项目实际运行需要,按照上级政策层面保障机制的总体引领进行科学、合理的建构开发。
(三)按照功能分类,现代学徒制的保障机制可以分为约束性机制、引导性机制、激励性机制等
现代学徒制的保障机制指向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在明确其应该“做什么”之后,更需要明确“不做什么”,这是约束性的保障机制,也是兜底性的保障机制,直接影响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成效。如明确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那是不是意味着有一部分专业是不能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如幼儿师范教育)?约束性保障机制更多是指向现代学徒制中的学校、企业、教师、师傅、学生、学徒等,如某职业学校制定实施《现代学徒制学徒实习召回制度》,是典型的约束性保障机制。引导性保障机制是对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参与者、利益相关者进行行为的引导,按照现代学徒制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其做得更好,增加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效益。这是对约束性保障机制的有力支撑,即明确了行为人不得“做什么”,就更需要明确行为人可以“做什么”。约束性保障机制没有弹性空间进行选择,引导性保障机制有选择的空间,只需要行为人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根据个人能力大小、禀赋特点而有所区别。激励性保障机制主要指向现代学徒制利益相关者,对良好的行动、优秀的成绩及时进行激励,实现正强化。特别是针对现代学徒制参与者的核心层——教师师傅、学生学徒的激励,有利于达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预期目标。
三、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的建构
明确了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的内涵、类型之后,需要按照现代学徒制项目管理实际需要,主动加强保障机制的建构,确保现代学徒制项目正常、稳步地实施运行。除国家政策层面的保障机制,职业学校、企业是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开发、建构的责任主体,应该主动思考、主动建构。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建构要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一)明确建构的主体
从微观的、操作的层面看,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的建构主体一般为学校与企业。职业学校要按照国家、省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通知、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统筹规划、设计好学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明确组织管理的保障机制、教育教学服务的保障机制、经费到位落实的保障机制、项目考核评价的保障机制,等等。职业学校一般要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承担现代学徒制管理的职责,如设立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校企合作办公室、产教融合办公室或者科技产业处等职能部门,表示学校具体承担起对现代学徒制项目的组织管理职责。对内联系专业系部组织实施现代学徒制项目;对外联系合作企业启动、实施、考核现代学徒制项目,联系教育、财政、人社等行政管理部门统筹协调推进现代学徒制项目。从企业角度看,参与现代学徒制项目,需要明确相应的职能部门,承担现代学徒制项目的接洽、统筹、协调、管理,确保现代学徒制事事、时时管理到位。这是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建构的基础,即保障机制的责任主体明确。
(二)厘清建构的内容
现代学徒制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因此,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建构的内容非常复杂。人们需要首先从保障机制基本类型出发,逐步展开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的建构。一方面,职业學校可以主动学习现代学徒制实施成效明显的项目,如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的“双元制”本土化项目、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的宝马项目,等等,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实践体系,相应的保障机制也比较完善。[6]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具体内容、具体形式,建构有针对性的保障机制。从内容看,现代学徒制项目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服务、考核评价等内容千头万绪,需要建构的保障机制比较多,人们要以问题为导向,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一应对、逐一解决。同时要用系统思维的方式、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变化的眼光建构现代学徒制的保障机制。如某校针对现代学徒制学生学徒管理,建立了如下管理制度性的保障机制(详见表1)。
(三)选择建构的方法
建构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需要充分了解现状,提高针对性以确保保障机制的运行效率。因此,人们应科学选择保障机制的建构方法。一是充分调研,广泛了解现代学徒制利益相关者的现状,如学生、学徒、教师、师傅对现代学徒制真正的接受、理解程度等,切实提高保障机制的针对性、可行性。二是组建专家团队,充分吸收专家团队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对于学校、企业层面建立的保障机制,需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专家、企业管理专家的作用。如现代学徒制组织管理保障机制,如果没有广泛调研的支撑、没有专家的支持,保障机制为何而建、如何去建,只能从零开始进行探索,结果可想而知;再如教育教学服务的保障机制,职业学校要跳出原来学校内部的一套做法,充分吸收企业的资源、要素,开发课程资源,确立教学标准,设计教学流程等。三是深入实际,现场诊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管理者应多深入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的现场(教室、实训室、车间、工作现场),针对苗头性问题、典型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完善保障机制,确保现代学徒制项目真正有效运行。
四、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的运行
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的建构与运行是密切联系的,保障机制的建构目标是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的运行检验了建构的质量。而且,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优化保障机制明确了方向。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的运行,是为了确保现代学徒制项目达成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践中,保障机制的运行要把握以下三个核心问题。
(一)明晰指向的对象
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的建构需要明确具体的指向对象,是学生、学徒,还是教师、师傅,抑或是职业学校、企业的职能部门。从实践来看,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第一位的指向是学生、学徒,因为学生、学徒处于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的中心位置,所有保障机制应该直接或间接指向学生、学徒。保障机制或是约束性的,或是引导性的,或是激励性的。其次是指向教师、师傅,因为教师与学生、师傅与学徒是“教”与“被教”的关系,而“教”与“被教”是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的核心内容,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机制以实现教学关系的正常化,发挥现代学徒制预期的人才培养功能。最后,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还指向职业学校、企业的职能部门,它们负责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实施、运行管理,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因此要职责明确,任务清晰,承担任务的时间、地点、内容要非常确定,这离不开相应保障机制的建立。
(二)确定实施的主体
良好的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需要明确的实施主体,它是保障机制运行的发起者、运行者,相应的保障机制需要通过实施主体呈现出保障功能。因此,政策层面保障机制的实施主体一般为各级行政职能部门。而具体现代学徒制项目的保障机制,其实施主体主要是职业学校、企业承担现代学徒制管理、服务职责的部门。保障机制的实施主体需要全方位保证现代学徒制的运行,发挥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服务、经费筹集使用、考核评价等方方面面的保障功能。作为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的提供主体,要确保各项保障功能在提供的时间上是及时的,在运行的场合上是合适的,在服务目标对象上是准确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恰当,避免越位更要防止缺位。如果好的管理制度不落实,教育教学服务不到位,经费提供不能足额、及时,考核评价走过场,那么将背离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的设计初衷,将严重影响到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实施质量,不能达成现代学徒制项目运行的预期目标效果,直接影响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项目的后续进展。因此,好的保障机制必须依赖于好的运行实施主体到位不缺位、在位不越位,有作为有担当,不改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设计的初衷。
(三)建立反馈的渠道
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的运行需要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各项保障机制在运行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或是管理服务过程的问题,或是执行操作的问题,或是信息互通不畅的问题,或是后勤保障不到位的问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人们不能先入为主地怀疑现代学徒制本身,而应迅速理清问题,认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寻求完善的保障机制甚至创新保障机制,让保障机制在矛盾运动中螺旋式上升,实现自我完善。建立保障机制的反馈渠道需要加强信息化平台的运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保障机制运行反馈应主动借助信息化手段,把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现代学徒制项目运行管理中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2017-12-05)[2018-08-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2]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EB/OL].(2018-04-14)[2018-08-10].http://www.jiangsu.gov.cn/art/2018/5/30/art_46143_7655025.html
[3]张丽颖,张学军.基于双元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本土化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4(32):13-15.
[4][5]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EB/OL].(2018-06-25)[2018-08-10].http://www.jsve.edu.cn/articl-es/2018/07/12/59603.htm.
[6]周新源,丁亮.太倉市“双元制”本土化实施:调查分析及改革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9):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