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安排运动密度 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2018-01-17孙艳

关键词:体育教学影响因素

孙艳

摘 要:课的密度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是否合理,是否充分地被教师和学生所利用,进而也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影响小学体育课密度的因素谈起,浅析小学体育课运动密度的安排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的密度;影响因素;安排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78-1

运动密度(又称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它反映学生实际身体活动的时间,如果体育课没有一定的练习密度就不能取得好的增强体质的实效。

一、影响小学体育课密度的因素

1.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示范、讲解密度、学生的练习密度。学生学习新教材和较难的教材时,教师的示范和讲解的密度都应加大,每个学生的练习密度也应提高,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充分的时间进行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相反,学生复习旧教材或学习较容易的教材时,教师则应减小讲解和示范的密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复习巩固。

2.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时人体生理负荷量的大小,一般用心跳频率来表示。一般体操教学内容强度小,平均脉搏数在130次/分左右,而田径内容为主的课,平均脉搏数达到160~180次/分。运动强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练习密度,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呈反比的关系,即运动强度越大,学生的练习密度则应越小,反之,运动强度越小,学生的练习密度则可适当提高。这就提醒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对强度大的课,练习间歇时间应适当长一些,而强度小的课,则安排较大的练习密度,使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3.课堂组织安排。课堂组织合理,教学的节奏则会紧凑,环环相扣,上课的时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排队、变换队形迅速可大大减少浪费时间。学生队形的设计应符合教学的需要,如分组轮流练习或竞赛性游戏时,学生的分组太少,都会导致学生轮番等待的时间太长,进而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注意力的分散,可以适当增加比赛的队伍或采用迎面接力等。准各工作充分,可大大减少浪费时间,提高上课时间的利用率,如果上课时才临时布置场地,摆放器械,结果无端地浪费了许多本该用于教学的宝贵时间。

二、合理安排小学体育课密度的策略

1.周密计划、科学安排课程时间。教师在准备体育课时计划时,应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身体发展的特征及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一堂课40分钟,科学地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做到计划周密,心中有数。其次必须全面考虑场地与器材的布置,分组的安排,队伍的调动,各个部分内容的选择可根据基本部分的内容、任务和小学生的实际,使之前后很好的衔接。做到从课的开始到结束部分有次序地顺利进行。如:在准备部分,除根据一般原则外,还要考虑基本部分教学的需要,可以选择引导性练习作为它的内容的一个方面,使准备部分的内容紧密地衔接了基本部分的内容,自然过渡。再次,教师必须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地安排学生的练习密度。如,新授课示范和教学步骤较多,练习密度相对减少。而练习课上教师应尽量少示范,少讲解,让学生自身多练习,以增加练习密度。

2.优化队伍调动,灵活练习方式。与普通文化课不同,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需要队伍调动。从队伍调动的效果来看,可以分“有效调动”与“无效调动”,“有效调动”是为了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需要,强调路线短、时间短。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充分,设计要合理,空间感和临场反应能力要强。“无效调动”则是指挥不清,路线不明,费时费力,且不能满足讲解、示范和练习的需求。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强调组织、调动队伍的简约性。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最佳的课堂组织。

学生在学习新教材和较难的教材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练习方式的科学性。教師可根据具体的教材和校园场地、器械,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不同的练习方式,如练习立定跳远、自抛自接高低球、拍球、掷远或掷准等项目时可选用个人分散式练习;两人配合练习抛接球时可采用双人合作式练习;5、6个学生为一组练习“马兰花开”合作跳时可选用多人合作式练习;学习武术操、广播操可采用循环式练习或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指一组或两组学生练习,其余各组观摩,再交换)。如发现学生分组少,轮番等待的时间太长,则应马上调整队形(如变两队为四队),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

3.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的氛围。教师备好课后,在实际教学时不能死板僵化地照搬教案,而应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灵活的处理。如用语言讲解时运用比喻,使小学生了解动作要领,例如:教弯道跑技术,可以比喻乘坐公共汽车转弯对人体姿势的不同而形成不同情况、以使小学生了解跑弯道的身体向内倾斜,摆臂时右臂大于左臂摆动,从而克服离心力的要领。用各种教具、挂图、模型、录相等,以及教师本身动作的重点示范。例如教“投掷垒球”其要点:“蹬、转、挥臂,最后用力投出”,教师可以慢动作重点示范。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总之,体育教师应在课前根据课的任务、内容、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等情况,合理地安排练习次数和休息时间,严密教学组织,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宝贵的上课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邓小英.浅谈体育课的有效教学.江西教育,2011(Z6).

[2]查维克.浅谈运动负荷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合理运用的策略.体育教学,2007(05).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