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如何加强文言文朗读教学

2018-01-17焦长梅

关键词:实施方法朗读教学新课改

焦长梅

摘 要: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定位在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上,通过文言文的学习,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而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灵魂,因此,朗读对于文言文教学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朗读教学;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41-1

朱熹说过:“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意思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反复朗读,能够帮助领会文章要旨。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教学中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那么,如何加强文言文朗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要在朗读训练中正字正音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是朗读的起码要求,也是学文言文的起码要求。正确的读音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字的含義。

例如,通假字:文言文中通假字比较常见。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解释为“快乐”,这里念“悦”的音。又如“二十有一年矣”中的“有”念“又”;“军士吏被甲”中的“被”念“披”;“便要还家”中的“要”通“邀”。当然也有一些通假字字音不变,但字型及字意完全变了。如:“汝之不惠”中的“惠”通“慧”;“一厝朔东”中的“厝”通“措”;“扣其乡及姓字”中“扣”通“叩”。

又如,文言文中字词的词类活用比较多,读音也常常有所变化。如:“偏偏两骑来是谁”中的“骑”念jì,用作名词:一人一马,骑马的人。

二、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朗读文言文的要求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例如,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朗读时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如:(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2)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又如,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原貌。如: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是“傍,临近”的意思。“望晚”即接近黄昏之时,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

三、理解感悟与朗读相互依存

《醉翁亭记》一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文章的结尾处,诗人把他与万物为友的情思推向了极致。在宴罢归去听到了禽鸟的叫声时,他感受到了禽鸟的欢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也正是在此时此刻,万物各得其所的天人和谐境界才得以充分的展现。诗人以议论之笔“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把自己与人类、花鸟共欢乐的宽广襟怀和盘托出,完成了一次精神境界的升华。

然而在反复朗读课文后,我们就又会有新的感受。作者在“与民同乐”的同时,却也暗含着一份悲凉、无奈。如“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中的“苍颜”、“颓然”,正是表明了作者在欢乐的宴席上的另一种黯然心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也”的警句,也正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悲凉,远不是用美酒就可以消除的。从文字表面来看,颇像色彩绚丽的照片本身;而其情感底蕴,则如底片一样阴郁黯淡。正是通过反复的朗读,此中意境才能真切地体会感悟出来。

记得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注重了朗读和背诵环节,学生轻松地便把握了课文层次,品味了月夜意境,感受了作者心情。可以说,记事、写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精练的语言,诗一样的艺术境界,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诸多方面都是通过自由朗读、齐声朗读、示范朗读、配乐朗读、个人朗读等教学环节来落实并带给学生以美感和熏陶。让人高兴的是,学生的作文中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文言语句的引用和仿写,如“月色入户夜半行,清光似水盈院庭”、“田野如乐场一般,场中管弦交织,盖虫蛙声也”。从这个意义上或许可以说,采用朗读吟诵法对文言文进行教学是有效的,是返璞归真的,也是切合新课改精神的。

四、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在文言文朗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读,表情读,分角色读,重点段反复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俯而读,仰而思”,诵读玩味,读出情趣。朗读训练时还要处理好齐声朗读和个别朗读的关系,齐声朗读虽然声音宏亮、气势大,但由于互相影响,很容易出现节奏失调、语速过快、语调不明、滥竽充数等现象。因此,要整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教师可以范读,但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鼓励学生单独朗读,用心体会。当然文言文朗读不能全部排除讲授评点,在朗读中适当地讲,既有利于提高朗读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我们应该还给学生朗读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开窍,在读中陶冶情操。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入境”是指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房永建.谈初中生阅读古诗的心理障碍.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09).

[2]谯义三.私塾的语文教学值得借鉴.中学语文教学,2000(06).

[3]熊瑞华.教学千法以读为本.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施方法朗读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小学校园足球课程实施路径和方法研究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