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村初中学生“师徒结对”活动续航
2018-01-17贾瑞康
贾瑞康
摘 要:为了让农村初中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我们班开展了学生之间的“师徒结对”活动,“师徒结对”,就是在保证学生充分休息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课余及空闲时间,搭建以品学兼优的学生为核心,优、中、后三类学生共存的互帮互学平台,由学生传授、帮助、带领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重温、释疑和夯实,进而拉动滞后学生进步,实现班集体全面提高。
关键词:农村初中;中学生;“师徒结对”活动;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05-1
一、“师徒结对”活动具有可操作性
1.学生的年龄相仿,心灵距离最近。
年纪相仿、一般大小的同学,天生的亲近感,相似的成长环境和历程拉近了他们的心灵距离,却不会产生强烈“尊卑”感的隔阂。
2.面对事情,学生的心理反应相似。
面对同学的赞美或指责,绝大多數情况下学生们的反应不会很强烈且持续时间较短;面对家长教师的表扬或批评,反应强烈且情绪的持续时间很长。
3.相处时间长,情谊渐增,趋于统一。
朝夕相处使学生从相识了解逐步发展到交流学习,或相似的品质、性格、喜好、目标而悄然聚集在一起,不断地模仿学习,反思利弊而自我改变,一段时间之后班级往往出现若干个“求同去异”的“统一”局部。
二、“师徒结对”活动之利好
1.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能够很大程度地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使教师更好地收拢教学精力而重新分配到其他薄弱点,服务更多的学生,收到更大的效益。
2.及时利用黄金时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不难看出:刚记完的内容记忆量是100%,20分钟后只有58%,60分钟后记忆量还剩44.2%。在课余或空闲时间这一“黄金时间段”里所有的“师傅”学生能够顺利开展活动,让更多学生都收获事半功倍之效果。
3.各得其所,共同提高。
学习成绩滞后的学生得到“雪中送炭”,必定竭尽所能地把握住再次聆听的机会而心存感激;“师傅”们肩负光荣的职责,自然倾囊相授。在反复的传授讲解答疑中增进了友情,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
4.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活动进行时,班级处处可见奋笔疾书之景,可闻研讨探究之声,自然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对班级营造好学务实的氛围也有积极推动作用。
三、提高“师徒结对”活动持续性开展之方法
依据我在班级开展的“师徒结对”活动的具体过程,谈谈对提高活动持续性开展的认识。
1.观察、分析要先行。开学初,我利用二十余天在细致地观察班上每一位学生,及时记录他们的言行、喜好、交友等方面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分类和推测。再从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方面将班级全员进行归类并考察。
2.渲染造势是关键。利用每周的班团和自习课,我都会以各种形式请学生谈谈本班同学身上的优点或进步之处;或一起做“合作”的小游戏或一同观看精诚合作而“逆袭”的片段,强化“合作互助”的价值;我还请学生们写一写父母在“帮助”中得益的往事,将文章制作成小报赠送给每一位家长,通过这些方法,成功地将“团结互助”的观念种植于学生及家长心间。
3.各方支持不可缺。家长方面,需要有畅通的信息沟通平台来及时了解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协商,共议有效的解决方法,也可以防止事态的错误发展。任课教师方面,在平时的授课中也能多关注“师徒结对”成员的进步与发展,适时给予点拨和开导,肯定和表扬,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持续下去。学校方面,鉴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需要学校拿出场地来灵活多样的采取表扬鼓励的手段来激发他们的持续性。
4.深思熟虑,稳步推进。(1)科学组建是活动的基础:根据成员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方面因素,将参与者按好、中、后分成三类,既有利于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携手中等生帮助滞后生完成“达标”学习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2)明确职责是活动的前提:在“师徒结对”活动中,我就要求滞后生能够改变原先的胆小内向、被动接受,积极地参与其中,主动暴露自身不足,主动提问以求释疑,只有学习热情被点燃,效果才能真正彰显。(3)适当的时间是活动的关键:科学适当的时间确保“师徒结对”活动的良性发展,时间太短太频繁易致浮于表面,不能精细;时间太长,间隔太久不利于知识体系的衔接,易生疲劳生疏,消减热情。(4)有效的管理是活动的生命:成功的活动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为了实现有效管理,提高学习效率,我在“师徒结对”活动中十分要重视和发挥“师傅”的作用,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带领活动开展,协助老师落实帮扶任务,调动组员的学习积极性。
5.多维评价是活动的保障。“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正面激励性的评价才能鼓励众多学生积极参与。①组内互评:侧重点由评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②组间互评:“师徒结对”是一个个围绕在“师傅”周围的小组竞赛,要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使得评价的重心由个人转向群体。③教师评价:应用赏识的眼光和豁达的心态去寻找学生主动积极的态度,不断升温的热情,用激励的语言予以评价。
总之,在保证学生充分休息调整的基础上,抓紧课间和空闲时间来持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习得知识、积淀友情、共同提高、发展自身。教师应立足研究,努力探索且不断修正,为“师徒结对”活动续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