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骨骨折采取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评价

2018-01-17唐守坤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骨板螺钉微创

唐守坤

山东省莒南县人民医院骨伤科,山东临沂 276600

跟骨骨折的发生占全身骨折的2%,且跟骨骨折通常分为关节外骨折与关节内骨折两种情况,以关节内骨折最为常见[1]。关节内骨折原因包括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上,一般首选手术治疗的方法,具体包括恢复跟骨长度、高度以及复位关节面等,治疗后借助患者早期功能锻炼达到康复的目的[2]。常用的跟骨骨折手术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该方法的缺陷比较明显,比如切口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往往较高。基于此,该院近年年采用了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前该院收治的48例(48足)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骨X线与CT检查确诊为跟骨骨折,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12足,Ⅲ型32足,Ⅳ型4足。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骨折,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 19~67 岁,平均年龄(43.2±3.7)岁,其中高空坠落伤32例,车祸致伤1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患者在入院前有医师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如果患者术前患肢肿胀,可通过抬高患肢或者用冰袋冷敷的方法来减轻水肿。术前还应借助轴位C线片来观察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与长度的具体情况。借助CT扫描获得骨折粉碎程度、累及关节面等情况。

1.2.2 手术操作 先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然后取患者仰卧位或者侧卧位,使用下肢气压止血带。首先使用到冲击技术,使用锤子轻锤跟骨内、外侧壁以到恢复跟骨的长度及宽度。之后借助C型臂X线机透视作用,从跟骨结节处用两枚斯氏针沿着骨纵轴方向平行置入到跟骨距下关节面的下方,注意置入应在骨折线的范围以内。手术医师一手握住斯氏针远端,借助杠杆作用持续性的撬拨跟骨后关节面,以恢复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需要注意的是该操作不适用于Ⅳ型粉碎严重的骨折情况。借助C型臂X线透视以观察跟骨形态以及骨后关节面的复位情况[3]。之后在跟骨外侧取纵行大约4 cm且平行于跟腱的切口。全层切开皮肤以及皮下组织直达跟骨骨膜,紧贴骨膜进行锐性剥离,在跟骨及软组织之间建立一条通道已将接骨板插入。借助C型臂C线机透视确定合适位置,在准备拧入螺钉钉孔位置,使用2.0 mm的克氏针钻透皮肤直达跟骨位置,并且做好定位标记。先在后侧切口处拧入跟骨结节出锁定螺钉,然后在跟骨前部或者跟骨后关节面取1~2 cm切口,通过切口将锁定螺钉拧入。跟骨后关节面下放螺钉则固定于载距突。在操作完成后将斯氏针拔出,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切口处无需放置负压引流,采取加压包扎切口。

1.2.3 术后操作 术后将患者抬高,使用抗生素及消肿药物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1 d可进行足趾及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2周可左右拆线;术后4周可拄拐行走并进行负重训练。

1.3 观察指标

使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系统以及Maryland足部评分评价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与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情况。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做结果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并分别行 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

患者术后AOFAS评分结果为:优34足,良12足,可2足,优良率为95.83%(46/48)。术后Maryland评分结果:优32足,良13足,可3足,优良率为93.75%(45/48)。术后患者跟骨骨折功能恢复佳。

2.2 患者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变化

术后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均提升,相比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 Bohler角、Gissane 角[(s),°]

表1 手术前后 Bohler角、Gissane 角[(s),°]

时间Bohler角 Gissane角术前(n=48)术后(n=48)tP 9.24±2.26 35.41±3.64 42.318 0.000 102.64±7.59 124.62±7.88 13.919 0.000

2.3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切口浅层感染,及时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以及切口部位换药后感染消失。2例患者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使用消炎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缓解。

3 讨论

在当前长骨及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上,微创技术联合钢板内固定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该技术对患者患肢功能康复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受并发感染及组织坏死的几率[4]。

在该次研究中,使用了微创技术置入钢板内固定的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结果表明术后患者AOFAS评分与Maryland评分的优良率均比较高,术后功能恢复优秀,并且术后患者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也恢复正常水平。这种手术结果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跟骨锁定板具有良好韧性及抗弯强度,能够提供更为可靠的稳定性,同传统跟骨接骨板相比更适用于跟骨骨折的治疗[5]。同时微创技术进行跟骨骨折治疗采用了闭合复位以及微小切口操作的手术方式,这也使得手术操作对局部软组织的损伤比较小,患者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的风险显著降低,所以该次研究结果术后患者虽然出现2例切口感染及2例创伤性关节炎,但是由于不良反应症状较低,所以对患者的影响也较小,这对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上,应用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的方法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可作为跟骨骨折的一种理想治疗手段。

[1]郝东升,陈晨,王东,等.跟骨骨折外侧延长L形切口并发症非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1):30-35.

[2]于涛,杨云峰,俞光荣.微创技术在治疗跟骨骨折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2):236-239.

[3]王震.小切口与“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及并发症的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4):1402-1405.

[4]李建磊,钱宇,梁文清,等.闭合复位空心钉和解剖型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12):1242-1244.

[5]沙良宽,田家祥,李敬祥,等.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比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29(5):558-562.

猜你喜欢

骨板螺钉微创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L型解剖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体会
接骨板四点弯曲测定中屈服载荷的获取方法
小型犬桡尺骨骨折的PRCL-S5型锁定骨板固定术诊疗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