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通气联合早期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8-01-17高卫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呼吸肌呼吸衰竭阻塞性

高卫星

泰兴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江苏泰兴 225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常见的一种呼吸科疾病,该疾病的发生常常伴随着呼吸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并形象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为首要目的。该次研究将针对该院于2015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58例实施无创通气联合早期肺康复治疗展开研究,并获得了良好成效,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汇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所涉及的对象是到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4:15,年龄为 50~73 岁,平均年龄为(60.3±3.5)岁,B 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6:13,年龄为52~75岁,平均年龄为(61.2±3.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础病例上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深入对比。

1.2 治疗手段

A、B两组患者均均接受消炎、平喘、吸痰等常规治疗,并利用瑞思迈呼吸机(型号为VPAPIII ST)实施辅助无创通气,启用S/T模式,吸气压力的参数由 8~12 cmH2O逐渐提高到14~20 cmH2O;呼气压力的参数则由3 cmH2O逐渐提高到4~6 cmH2O,通气频率为每分钟12次。B组患者除了接受上述的治疗措施以外还需加上早期肺康复治疗,具体包括:①呼吸肌训练:定时给患者清洁呼吸道以保畅通无阻,提升肺呼吸的顺畅度。让患者进行多方位的翻身,随后轻拍其背部,以达到震动排痰,除此之外,还可给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吹泡泡或是全身呼吸训练。②运动训练:主要包括更换卧位,患者可将由平仰躺定时切换到坐卧位,或者还可进行床上活动、床边活动,床边活动有包括了床边端坐、床边站立与床边行走。另外还需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负重训练以及肌力训练。③主动训练:针对针对意识清醒的和患者人群,利用机械器材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与指导下对其自身关节与肌肉训练,以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④被动训练:该项主要针对无法自行训练的重症患者,得有患者家属与护理人员辅助进行肌肉或关节活动,其主要目的为是为了保持关节的灵活性,避免肌肉僵化以上。训练每天持续15~30 min,一周训练5~7次,并保持2个月到半年的训练时长,另外,还需进行适量的爬楼梯与步行训练,此项训练持续保持6~12周,每周进行 3次,10~45 min/次。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训练的时间以及强度可根据患者身体的具体情况而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医护人员还需要注意在给患者执行康复治疗之前,利用常规彩超筛查患者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⑤饮食护理:患者主要采取半流食形式进食,进食的种类为低盐低脂且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以鱼、蛋、奶以及都类食品为主,辅以新鲜的水果以及蔬菜等。⑥COPD健康宣教:每隔3 d对患者进行一次COPD宣传教育,时间为30 min。

1.3 指标的观察与评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步行距离(6 min)以及呼吸困难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其中喊着的生活质量评分将启用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表进行评价后,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低。

1.4 统计方法

该组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并行t值检验,以百分比表达计数资料并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呼吸频率、呼吸困难评分,步行6 min距离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经治疗后,B组以上各项的情况均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对比(s)

表1 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对比(s)

组别与例数 时间 呼吸频率(次/min)呼吸困难评分步行距离(m)生活质量评分A 组(n=29)B 组(n=29)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4.7±2.3 22.4±1.4 24.8±2.2 20.5±1.2 8.2±1.5 7.3±1.1 8.4±1.3 6.0±0.8 235.7±27.8 311.5±34.8 240.2±28.4 418.4±40.8 118.5±10.6 101.4±9.8 117.9±10.9 90.3±7.0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它的发生常常伴随着呼吸衰竭,当这两种疾病混合到同一患者身上,将会对其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而该疾病发生的原理是气道受阻,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呼吸肌疲劳;因此治疗该疾病的关键就在于给患者进行肺部通气,纠正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目前临床上常用无创通气呼吸机对该疾病进行治疗,并被广大患者所接受。而肺康复治疗是对患者实施腹式以及呼吸肌等训练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无创通气机与传统的插管器械相比具有安全简便创伤性小等特点,对于患者而言较为容易接受。无创通气的实施是通过口、鼻、面罩利用双水平气道正压以提供压力,帮助患者克服来自于气道的阻力,使其吸入气体实较为方便,进而使肺膨胀,以提升肺泡的通气量,使得呼吸肌的耗氧量降低,最终达到降低呼吸肌疲劳的目的。无创通可以通过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使得致死率与插管率降低。为探究这两种治疗方式的结合疗效,该文做了针对性的研究,并取得良好成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因为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常常会伴随气胸的并发,日此一来便给治疗与护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该文所提及的早期肺康复治疗是以帮助患者学习并了解疾病,而使得患者的疾病得到恢复。肺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肌肉训练、运动训练、主动训练、被动训练以及饮食指导与健康宣教等部分。通过患者本身以及家属的参与护理治疗使得治疗效果更近一步。另外早期肺康复治疗的另一目的是通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发生机体功能障碍与心理障碍的可能,让患者恢复或提升正常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再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道因为所受到的阻力比常人的大,肺部弹性会受到相对的削弱,因而其耗氧量也相对较大,加以外部的各类因素的影响,则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

在该组的研究中,利用无创通气联合早期肺康复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的A组,B组患者在呼吸频率以及呼吸困难的评分中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且B组6 min步行距离都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5)。说明在经过早期肺康复联合治疗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顺畅度明显地高,且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更远的步行活动,且身体保持无异常变化与不适。在生活质量的对比上,虽两组患者均由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就总体的下降幅度而言,B组患者明显低于A组患者,这表明了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法更高,经联合治疗后患者在机体的恢复与独立生活的能力方面均得到了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通气联合早期肺康复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无创通气治疗不仅对患者机体的伤害较小,联合肺康复无治疗后,患者机体内的肌力得到迅速的恢复,也增强了患者的免疫能力,进而使得患者的机体功能得到提升,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另一方面,患者的快速康复也给患者的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因此该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1]贺金平,商晓蕾,李媛.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J].当代护士,2017(8下旬刊):41-43.

[2]张秀敏,武海燕,孙晓娟.无创呼吸机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炎性因子及呼吸功能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9):1071-1074.

[3]张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4):40-41.

[4]刘明艳.无创通气联合早期肺康复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4):192-194.

[5]李杏良,马盼盼,任松森,等.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治疗的促进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7):1783-1785.

猜你喜欢

呼吸肌呼吸衰竭阻塞性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老年患者卒中后呼吸肌训练对卒中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
健脾益肺汤改善肺脾气虚型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肌疲劳的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