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研究

2018-01-17林素燕

生产力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年限会计师均值

林素燕

(浙江工业大学 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一、引言

自美国安然事件发生及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以来,内部控制一直是国内外相关领域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2010年美国COSO委员会开始修订其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并于2013年5月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2008年以来,我国也密集出台内部控制相关规范。2008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2年8月,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这些规范不仅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而且为学术界研究内部控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国内外众多企业由于内部控制缺陷而陷入危机并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引起学术界对内部控制缺陷研究的高度关注。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研究是对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进行研究,其可能的贡献在于:(1)有利于理论界进一步认识内部控制缺陷的产生机理,丰富和完善现有内部控制理论;(2)为企业管理层整改内部控制缺陷、资本市场监管部门识别重点监管对象、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投资者预测公司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等提供方向和依据。

二、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内部控制是企业重要的内部治理机制,若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容易导致盈余噪音的产生和风险的提高(Ashbaugh-Skaife,2008)[1]。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主要因素包括自身特征、公司治理及外部监管等三个方面。

(一)公司自身特征

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自身因素包括公司上市年限、盈利能力、财务状况、成长性、是否获得海外收入等。

内部控制建设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公司持续经营过程中,内部控制缺陷与不足不断被整改。众所周知,与非上市公司相比,证监会、财政部等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更高,监管更严格,因此,上市年限越长的公司受到监管的时间越长。在各种监管要求下,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越健全,对内部控制的“思考”和投入越多,越不容易出现内部控制缺陷。而且,成立时间短的公司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在实施内部控制措施过程中很难彻底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上市年限越长的公司,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小

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控制投入资源的多少,盈利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好,投入内部控制建设的资源就越多,内部控制才能越规范、越健全。另外,内部控制的控制目标之一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当公司处于亏损状态或财务风险较高时,出于如追求政绩、取得银行贷款、再融资、避免被摘牌等多方面的原因,公司管理层容易出现利润操纵,使得公司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乃至面临亏损、财务状况出现恶化倾向时,其内部控制出现缺陷的可能性较高。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盈利能力强、财务状况好的公司,出现内部控制缺陷可能性小

成长性好的企业往往处于相对快速发展阶段,销售收入增长较快,容易导致企业资金、人力等资源紧缺出现内部控制缺陷,加之此时管理层更注重占领市场以求快速扩张,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回报率高的项目,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内部控制建设投入有限。Ashbaugh-Skaife et al.(2007)[2]研究发现公司销售收入的异常增长会增加内部控制出现缺陷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成长性好的企业更容易出现内部控制缺陷

拥有子公司的数量、是否从事对外贸易、公司所拥有的特殊目的实体等往往被国内外学者用来衡量企业经营的复杂性,通常情况下由于从事对外贸易增加了企业管理链,加大了会计风险,所以更容易出现内部控制缺陷。Ge&McVay(2005)[3],齐保垒、田高良(2012)[4]研究发现,公司拥有子公司数目越多、经营情况越复杂、从事对外贸易、内部会计风险等都与内部控制缺陷呈正相关。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要获得海外收入,在全球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分得一杯羹,必须要练好内功,这促使对外贸易企业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另外,贸易模式的多元化使得企业获得海外收入的方式不仅仅是产品出口,更有很多企业选择跨国并购等方式,西方国家严格规范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使得“走出去”企业越发重视内部控制建设。综上,本文提出假设4:

H4:从事对外贸易的公司,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小

(二)公司治理特征

公司治理机制对内部控制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公司治理不健全,会存在管理层侵占股东利益或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代理问题,公司治理机制越健全,则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小(Doyle、Ge and McVay,2007)[5]。公司治理因素主要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股权性质、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董事会结构等。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在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中,控股股东和外部中小股东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在缺乏外部监督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可能会采取牺牲小股东利益的手段。不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大股东达成其目的。因此,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大股东不愿意进行内部控制的建设、甚至不愿意披露内部控制相关信息。这意味着股权集中度过高的公司信息透明度较低,对内部控制质量也存在负面影响。综上,本文提出假设5:

H5: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容易出现内部控制缺陷

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受到证监会和国资委的双重监管,因此相比非国有企业,其外部监管更为严格。并且,国有控股企业的资金往往比非国有企业雄厚,人力资源比非国有企业丰富,更有能力在内部控制的建设和维持上加大投入。由此,本文提出假设6:

H6: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出现内部控制缺陷可能性较小

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质量与治理层、管理层对其重视程度紧密相关。基于代理理论,股东为了加强其对企业的控制以及对管理者的监督,会要求公司管理层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董事长作为股东的代表,代表着股东的利益。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能有效约束和控制管理层的行为,从而降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提出假设7:

H7: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的公司,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小

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之外,且不在公司担任重要职位,有一定专业管理技术的外部人员。独立董事设立的重要功能是对公司业务做出客观公正的决策,有利于防止“内部人”控制。因此,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总人数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决策独立性的强弱,并进一步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缺陷隐患的大小。因此,本文提出假设8:

H8:独立董事占比越高的公司,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小

(三)外部监管

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众多,除了受公司自身特征和公司治理的影响外,还受到外部监管环境的影响。按照相关规定,上市公司需要每年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主板上市公司每年需要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无论是财务报表审计还是内部控制审计,注册会计师都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因此会计师事务所是直接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进行监督评价的外部机构。选择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其规模、资金资源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对内部控制建设比较重视从而使其有信心选择具有技术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的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审计;另一方面,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更注重自身的长期信誉,对被审计单位的选择也更为严格,被其审计单位往往更不容易出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因此,本文提出假设9:

假设9: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质量越高的公司,出现内部控制缺陷可能性越小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2—2015年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样本,根据注册会计师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类型将样本公司分为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组和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组。若注册会计师出具了否定意见审计报告,表明企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纳入“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组”进行研究,若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表明企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缺陷,则将样本公司纳入“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组”。

另外,由于内部控制的控制目标之一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若是一家公司某年的财务报表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乃至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则表明该公司的内部控制不能有效防止、发现并纠正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此时,即使注册会计师对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但是我们仍然有理由认为该公司的内部控制是存在重大缺陷的。故本文将财务报表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的公司纳入“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组”加以研究。

一是钾肥联合谈判机制是中国市场的必然选择,实现谈判效益最大化促使谈判机制有发挥更大作用的空间。钾肥观察家认为,应当由各行业组织牵头,以听证会的方式进行摸底,听取下游用户企业建议,形成共识、协调采购。供给方面跟踪国内资源勘探信息、采集国内钾肥企业产量量化数据,需求方面了解复合肥企业采购意愿、针对生产规模调研和摸底。

在以上选择样本原则基础上,剔除金融业公司以及财务数据指标严重缺失或异常的公司,四年间分别获得样本公司如表1所示。

表1 2012—2015年样本公司情况 单位:家

表1显示2012—2015年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合计94个观测值,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合计7 247个观测值。样本区间年份选择2012年开始是因为自《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执行以来,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更具有广泛性和可比性。

本文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以及WIND数据库,部分缺失数据通过手工整理公司年报完成。

(二)模型建立与变量说明

为了检验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构造Logistic回归基本模型如下:

其中,内部控制缺陷ICD为被解释变量,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取值为1,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取值为0。解释变量包括上市年限Age,净资产收益率ROE,资产负债率Lev,营业利润增长率OPG,从事海外贸易IT,公司性质 STO,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h1,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Dirceo,独立董事比例Indepen,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Big5。变量选择及说明详见表2。

表2 变量选择及说明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3是所有样本公司及区分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和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组后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信息。结果显示,2012—2015年所有样本公司中,内部控制缺陷ICD的均值为0.01,这说明根据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有效的。解释变量方面,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上市年限(Age)均值为14.24,大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的均值12.85,这意味着上市年限越长越容易出现内部控制缺陷,与假设H1不一致。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组净资产收益率(ROE)更低,均值为-32.38,远低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组的均值5.65;资产负债率(Lev)更高,其57.93的均值远高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组45.03的均值;营业利润增长率(OPG)也更低,均值为-348.55,同样远低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组的均值-58.09,营业利润增长率的均值均为负数,且标准差很大,意味着企业间营业利润增长率差异很大。ROE、Lev、OPG描述性统计反映了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的盈利能力更弱、财务状况更差、营业利润负增长幅度更大,与假设H2、H3一致。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组海外收入(IT)的均值是0.35,远低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组的均值0.53,说明海外收入高的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低,与假设H4一致。公司治理特征指标方面,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组的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Sh1)均值为30.81,小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组的均值36.28,这意味着适当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有助于减少内部控制缺陷,与假设H5不一致。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组的企业性质(STO)、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Dirceo)等指标的均值都小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组的均值,支持假设H6、H7。所有样本公司组、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组和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组的独立董事比例均值非常接近,不存在明显差异。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组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Big5)均值为0.27。低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组的均值0.32,初步印证了假设H9,选择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低。

表3 各样本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4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相关系数均小于0.5,因此基本可以判断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4 解释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二)回归检验结果与分析

首先我们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对数似然比检验和Hosmer-Lemeshow检验以检验模型显著性,检验结果均支持模型整体是显著的。

表5 回归结果

表5列示了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本文首先使用了公司自身特征及治理特征两大类指标的解释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得出模型一的回归系数。如表5的第二列所示。公司自身特征中的上市年限Age与内部控制缺陷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说明上市年限越长越容易出现内部控制缺陷,这与假设H1不一致,但是与齐保垒(2012)得出的上市年限越长,身上“包袱”越重,因而出现内部控制缺陷可能性越大的结论一致[4]。回归结果显示净资产收益率(ROE)与内部控制缺陷呈显著负相关,资产负债率(Lev)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正相关,印证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好,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低,而资产负债率越高,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高,反之,资产负债率较低的企业由于其偿债能力好,财务风险小,可以适当增加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投入,因而其内部控制缺陷出现的可能性较小,回归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假设H2。公司自身特征中营业利润增长率(OPG)与内部控制缺陷在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营业利润增长率越大越容易出现内部控制缺陷,假设H3得到证实。回归结果显示企业是否对外贸易产生海外收入(IT)与内部控制缺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有对外贸易海外收入的企业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小,验证了假设H4。

公司治理特征方面,回归结果支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公司性质是否国有都与内部控制缺陷呈显著负相关,这意味着适度提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尤其是适度提高国有性质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内部控制出现缺陷的可能性越小。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与内部控制缺陷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意味着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的公司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小,这说明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职责分离以及股权的适度集中有利于减少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生。独立董事比例(Indepen)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不显著,且根据描述性统计,独立董事比例在不同组公司差异不大,这可能是因为大部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设置仅仅是满足证监会的要求,独立董事难以在企业的各项决策中真正发挥作用。

在模型二中加入外部监管指标-会计师事务所质量(BIG5),模型二的回归系数如表5第三列所示。解释变量的Logistic回归统计结果与模型一致。会计师事务所质量与内部控制缺陷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部分证实假设9,选择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小。

五、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深沪A股2012—2015年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数据,从公司自身特征、公司治理以及外部监管特征三个方面,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好、国有性质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对较高、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从事海外贸易有海外收入、选择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司,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小。另外,上市年限长、营业收入变化较大的公司较容易出现内部控制缺陷。同时,实证检验中的稳健性检验很好地证实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二)相关建议

企业要提高内部控制质量,防止内部控制缺陷首先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使企业有能力加大内部控制建设投入,减少内部控制缺陷。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上市年限长的公司应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理论上来说,上市年限长的企业在内部管理上更有经验,且受证监会等外部监管年限更长,其内部控制质量该优于上市年限短的公司。然而实证检验结果不支持这点。这可能由于内部控制是近十几年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国不断颁布内部控制相关规范以引导内部控制建设并要求公众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相关信息。我国自2008年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到2010年颁布配套指引到2012年颁布《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执行内部控制规范时间不长,部分企业管理层并不能真正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尤其是上市较早企业,不仅“包袱”较重,而且受“惯性思维”的影响,执行内部控制规范往往仅停留在应付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要求上,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观意愿不强。所以,实证得出的结论是上市年限长的企业反而内部控制质量低。基于此,建议上市年限较长的企业,应切实按照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的要求,梳理企业内部控制,加大内部控制建设投入,在企业经营的各业务环节设立关键控制点以提高内部控制质量,防范企业风险。

第二,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内部控制建设。营业利润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都和内部控制缺陷呈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当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更容易出现内部控制缺陷。所以,一方面,企业不能盲目地追求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在企业高速发展时期,一定要更重视内部控制建设。针对新增业务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认真细致地进行分析,识别风险点、设置风险控制点以加强对新增业务的管理和控制。

第三,民营企业应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实证结论支持国有性质的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低,相反非国有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高。作为非国有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往往其内部控制环境更加薄弱,民营企业高管在管理理念上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难以真正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作为“家长”的民营企业主应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促使企业长远发展创造企业财富最大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提高对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促使内部控制真正发挥作用。

[1]Ashbaugh-SkaifeH.,Collins D.W.,Kinney W.R.,LaFond R.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217-250.

[2]Ashbaugh-SkaifeH.,Collins D.W.,Kinney W.R.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 audi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166-192.

[3]Ge W.,McVayS.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J].Accounting Horizons,2005,19:137-158.

[4]齐保垒,田高良,2012.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评论(24):133-140.

[5]Doyle J.,Ge W.McVay S.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193-223.

猜你喜欢

年限会计师均值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银杏叶总多酚含量比较
均值与方差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外发酵法评定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苜蓿的营养价值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行为的治理
对偶均值积分的Marcus-Lopes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