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直通式处理的银行企业年金待遇支付模式改进

2018-01-17副教授

财会月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营运待遇流程

(副教授)

一、引言

企业年金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部分,也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大支柱。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实力状况以及当前的经济条件自愿建立的,能够为本企业职工退休后提供一定程度收入保障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通常情况下,企业年金基金由企业缴费、个人缴费以及基金投资收益共同组成,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选取具有法定资格的受托人、托管人、账管人以及投资管理人负责管理企业年金基金市场运营等相关事宜。托管人主要负责提供企业年金资产的安全保管、资金清算、会计核算、资产估值、信息披露、投资监督以及待遇支付等一系列托管服务。其中,待遇支付是托管人职责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在整个企业年金托管营运中与委托人关系最直接的一个环节,它指的是托管人为已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等条件的受益人发放企业年金。

随着企业年金基金的规模及参与企业和职工的数量不断增加,企业年金待遇支付金额和人数也在逐年递增,造成托管人的待遇支付工作量也相应加大。同时,由于托管人的托管业务系统功能和业务营运流程相对落后,传统的待遇支付模式已经难以匹配逐步加快的业务发展速度。近年来,企业年金待遇发放延时、失败以及错误等风险事件频繁发生,导致委托人和受托人对托管人的工作有较大的争议,以至于托管人在企业年金计划各管理人的年度绩效考核评分中也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通过改进企业年金待遇支付模式来提高支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成为托管人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直通式处理的基础理论

(一)直通式处理的内涵

美国证券业协会对直通式处理的定义如下:直通式处理指的是一种交易的处理过程,在整个交易处理过程中,通过交易各方的业务处理系统将符合内部和外部系统要求的信息数据流进行终端对终端的电子化传输,并覆盖从交易执行到资金清算的整个环节,以实现在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和手工处理的情况下业务的自动化处理。彭涛(2005)认为,直通式处理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数据链,其实质是在追求业务与技术高度融合的基础上,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以及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在尽可能地减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业务处理差错率。周海燕(2011)在相关研究中也指出,直通式处理是一种组织、流程和技术模式,它是一系列不间断的电子处理过程,核心部分在于异构系统之间传递交易相关数据的自动化流程。

直通式处理的目的在于使得交易过程中自动化处理程度达到最大,提高交易的成功率,并逐步提升交易速度与效率。表1是直通式处理与传统交易处理模式的对比。

表1 直通式处理与传统交易处理模式对比

直通式处理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整个交易处理过程中避免了人工落地的手工处理和信息加工,在不同业务处理系统间建立直连通道,利用系统之间标准数据格式的电子数据交换实现全流程一体化,所以直通式处理业务模式被广泛采纳并应用。

(二)直通式处理的业务本质

Khanna(2007)对关于直通式处理在金融服务中应用的研究指出,有效的数据管理在直通式处理中已经成为资源分配的首要因素,它来自于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输出至金融企业内部的各种应用程序中。从本质上讲,直通式处理的实质就在于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数据交换,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英文缩写为EDI。联合国标准化委员会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将电子数据交换定义为用户计算机系统之间对结构化的、标准化的商业信息进行电子化传输及自动化处理的过程。张不同(2002)在关于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中指出,电子数据交换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以及海关等行业信息以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来实现各部门、公司以及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最终完成整个贸易业务过程。

总体来说,从实现电子数据交换的内容以及要求来看,主要存在三个关键因素:首先,高效的数据通信网络是实现电子数据交换的基础;其次,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是实现电子数据交换的必备条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是实现电子数据交换的关键因素。

王彦龙和刘大海(2011)指出,数据交换协议的标准是数据交换的重要准则,在证券交易市场中的各个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投资人、券商机构、证券交易所及证券结算登记公司等,他们彼此间的业务处理都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来进行的。电子数据交换的标准要满足客户服务对象的要求,并逐渐形成服务化趋势,不断地推进标准发展的前行,同时它也是推动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统一整个行业内数据交换协议的标准。这种标准体系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电子数据交换标准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为贸易交易各方提供了一种标准的数据发送以及数据接收的语言,各方应对该语言达成一致和统一,并按照此标准进行数据传输。初期电子数据交换的标准是由交易双方自行协商约定,随着电子数据交换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张,国家以及行业内的标准逐渐形成。电子数据交换中数据格式标准的国际化统一使得其应用范围快速扩张,广泛应用于全球的金融、医疗、建筑以及环保等各行各业。

(三)直通式处理的实现要素

为使直通式处理模式能够在金融交易中发挥快速、便捷以及高效的优势,业务处理过程需满足以下三方面要求:

1.良好的业务流程设计是直通式处理的关键所在。交易参与各方需对整个交易处理的各环节进行业务流程梳理,确保业务流程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连贯性,减少重复的工作环节,同时必须保证信息数据传输的一致性,为业务的直通式处理做好准备工作。

2.高质量的信息数据为直通式处理提供有力的保障。信息数据是交易处理的核心所在,交易参与各方应对其传递的交易信息数据内容及格式达成一致,并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无效数据的干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保障直通式处理过程中信息数据实时、高效地传输。

3.开放性的业务处理系统数据接口是直通式处理的保证。由于不同业务处理系统间架构的差异,交易参与各方应对业务处理系统设置灵活、开放的数据接口,并遵循统一和标准的信息交换协议,通过实现异构系统的无缝对接保证信息数据交互的安全和高效。

(四)直通式处理解决传统问题

直通式处理的核心是利用不同业务处理系统间信息数据的电子化传输来达到业务的自动化处理目的,它充分解决了传统交易中存在的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数据接口问题。由于传统交易中交易各方使用的业务系统基本属于不同类型的处理系统,所以在交易过程中势必出现采取多个数据类型接口在不同系统中进行信息数据交换传输的问题。直通式处理在各业务处理系统数据接口间定义了统一的标准接口协议模式,将各业务处理系统数据接口进行整合处理,大幅降低了各业务处理系统的运维成本,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

2.数据格式问题。在传统交易过程中,由于交易各方的业务处理系统不同,其存储和处理的数据内容及格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双方在传递信息数据过程中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直通式处理在交易各方进行数据传输时严格定义了信息数据的标准内容及格式,使得数据发送方和接收方都能通过标准协议进行封装和解析数据内容,避免了信息数据内容和格式不统一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后果。

3.流程处理问题。在传统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前台、中台以及后台的处理流程是按照前后顺序分步进行操作,在各业务处理环节中需要具备处理完毕以及准备处理的衔接时间和阶段。直通式处理对前台、中台以及后台进行一体化整合,省略了数据输入、复核等冗余环节,节省了业务处理环节交接阶段的等待时间,形成了一套实时的业务处理机制并提供了一体化的全流程自动化服务。

(五)直通式处理的国内外应用

直通式处理模式起源于金融领域,国际上众多金融市场将其应用于金融交易过程中。

1.国外资本市场证券交易中的应用。

(1)直通式处理在美国金融市场的应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场外金融衍生品的不透明性和复杂性引起各国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纽约泛欧交易所在欧洲设立的场外金融衍生品清算平台被称为Bclear清算平台,为了进一步提高场外金融衍生品合约的标准化,加快清算速度并实现更为准确和具有实时性的风险监控,建立了电子化清算平台。这种用于场外清算的电子化平台实现了交易和结算服务的直通式处理,避免了传统交易处理中从交易数据捕捉、交易对盘确认、担保品管理、资金交收及到期执行等全流程的人工处理方式,大幅提高了场外市场的业务处理效率,降低了以电话与传真方式进行沟通带来的操作风险。

(2)直通式处理在英国金融市场的应用。英国金融市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融市场之一。英国共有五个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即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伦敦金融交易所、ICE期货欧洲交易所、APX集团以及EDX伦敦。其中,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主要为顾客提供短期利率、股票、指数、互换、政府债券、商品和货币等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服务。Afirm等交易服务系统则为其提供批发股票衍生品的OTC服务,并实现了从交易前的价格发现,到交易后的处理、管理以及清算的一体化的直通式处理服务。

2.国内资本市场证券交易中的应用。近年来,直通式处理模式在我国同样被应用于金融市场中。叶胜国、孙小林(2012)在对银行间市场交易的研究中指出,直通式处理已经应用于我国银行间的交易流程处理中。我国银行间市场是基于双边询价的OTC市场,包括交易决策、交易执行、风险控制、交易确认以及清算结算等,银行必须完善内部的前、中、后台电子化系统,并在银行业务处理系统与外围的第三方服务平台系统间建立直连通道,以完成银行间交易过程的前、中、后台业务的直通式处理,最终实现在银行间交易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利用电子化手段替代手工交易。2005年年底,我国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同样实施了直通式处理业务模式,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的交易系统与簿记系统数据接口已经实现数据直连,其中数据接口功能已覆盖了多种交易业务类型,两者的连接使得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实现了直通式处理。

三、案例分析

截止到2016年年末,A银行托管的企业年金计划数达300余个,包括单一、集合和过渡计划,计划受托模式也涵盖了法人受托模式以及年金理事会受托模式。A银行托管的企业年金计划是全市场托管银行中覆盖面最广的,同时也是最具有行业代表性的,这也是本文选择A银行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A银行托管各企业年金计划的规模及参与人数急剧增加,月度及年度的待遇支付量迅速递增,托管营运人员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托管营运团队人员的供给不足以及人均待遇支付量的剧增,导致待遇支付的延时、错误以及失败等风险事件频繁发生,企业年金委托人以及受托人对此意见颇大,致使A银行在各企业年金计划的绩效考核中此考评项的扣分严重,并相应地扣减托管费收入。风险事件的频发以及托管收入扣减的压力使得A银行不仅在银行内部面临业务考评的压力,同时在整个行业的信誉度也岌岌可危。

传统待遇支付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以及剧增的待遇支付量,其原因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内部原因主要是待遇支付流程及业务营运模式的不科学、不合理逐渐显现;外部原因主要是托管人待遇支付分期的数量以及金额的日益增长、风险事件的频发导致托管收入的扣减和行业信誉的下降。这些都使得企业年金待遇支付模式的改进迫在眉睫。

(一)基于直通式处理的A银行实施待遇支付的改进

企业年金待遇支付是企业年金基金托管营运中最重要的工作环节,整个待遇支付流程涉及企业年金各管理机构,并且需要各管理机构密切配合与协作才能完成企业年金待遇的准确、高效支付。A银行以直通式处理理论为基础,将其应用于企业年金待遇支付处理中,从托管人的视角出发,对传统待遇支付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

1.数据交换平台的选择。如前文托管业务系统改进方案所述,A银行与受托人建立双方系统直连的前提条件是必须选择某大型数据交换平台。深圳证券通信公司(以下简称“深证通”)研发的金融数据交换平台便成为A银行的最佳选择,下面对其进行简单介绍。

深证通开发的金融数据交换平台是深证通针对当前金融机构日益增长的业务数据传输与接收的需求,为其量身打造的专业数据交换通信平台。它覆盖了总计数百家的总部级金融机构,所支持的业务包括证券保证金第三方存管、公募基金销售、资产管理对账、投资交易订单路由等20余类,日均交换数据文件超过150万份,消息包超过2000万个,已经成为国内金融行业、资本市场重要的信息交换枢纽与信息处理中心。

目前,该金融数据交换平台由社群、网络、协议、软件四大要素构成。一是社群成员已经覆盖了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客户群体;二是网络以深圳证券通信网作为底层的网络架构;三是采用证监会、人民银行制定的各类标准协议作为制定协议的标准依据;四是高性能的数据交换平台为各类上层应用提供了高速、高效、安全、可靠的通信保障。总体来说,它的优点包括推动业务数据交换标准化、优化网络结构、降低运维管理成本、促进业务创新发展等。

2.系统直连是直通式处理的前提。A银行借助深证通的金融数据交换平台与企业年金各管理机构建立了系统直连,并基于金融数据交换平台的实时数据流传输方式和深证通用户身份控制机制,建立了A银行与企业年金各管理机构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路,通过专业化的数据传送方式,实现了托管人与各企业年金管理机构之间的电子数据交换。图1是A银行与管理公司系统直连的应用框架示意图。

图1 A银行与管理公司系统直连应用框架

系统直连为托管人与各企业年金管理机构之间提供了一种数据交互的途径,接入该系统的各用户需在其本地业务系统内设置相关客户的接口权限及交换消息数据的范围。双方通过约定某类业务的数据格式和内容,并明确该业务对应的数据消息和数据接口,确保客户和本方系统间收发的消息均为双方事先约定的可信赖信息数据,避免垃圾数据和伪造数据的传播。数据发送方将待发送的数据以指定接口协议封装为数据流,通过金融数据交换平台发送给数据接收方,数据接收方按照协议规范解析数据并做业务处理。

系统直连具有独立的消息数据传输能力,不同业务类型的信息数据均可通过系统直连进行并行交互。然而系统直连并不关心消息本身包含的业务信息,而是将接收的消息数据直接转发相应的后台模块处理,系统可以自动分离消息传输和业务处理,同时系统直连也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这些特点为企业年金待遇支付的直通式处理奠定了基础。

3.系统直连满足直通式处理的硬性条件。A银行与企业年金各管理机构建立的系统直连对接,满足了直通式处理实现的硬性条件:

一是标准和规范的数据协议为直通式处理提供了高质量的信息数据保障。汪贤星(2011)在关于场外衍生品标准化衡量和实践的研究中指出,建立直通式处理最重要的就是制定标准的信息化交换协议。A银行建立的系统直连约定了双方信息数据传递的协议标准,即采用了目前网络通信协议定义及应用最为普遍的XML数据格式进行业务消息数据流的封装。双方以XML格式的消息协议来封装需要传递的信息数据内容,并利用XML或是DOM技术生成、编辑、解析、转换以及传输信息数据。其中,消息协议格式中的消息头(Header)包含了标示信息数据的基本概要信息,例如:数据接口编号、报表类型、组合代码、日期以及管理公司CIS识别号等要素,消息体则由多条记录(Record)组成,包含了信息数据中的具体业务信息,如待遇支付的受益人姓名、受益人账号以及支付金额等要素。系统直连的接入双方同样也可以自定义消息体中的数据字段,如科目代码、科目名称以及科目级别等要素。二是独立和灵活的数据接口为直通式处理提供了系统开放性的保证。

A银行建立的系统直连为双方提供了开放式的业务处理接口,双方可以通过灵活、开放的数据接口并利用API函数包开发接口端程序,依据标准的消息协议格式将信息数据在系统间进行无缝传递。依靠这种开放式业务接口的设置,当业务处理种类不断增加时,系统直连可以为双方分配新的业务接口并进行重新定义和开发。

4.流程再造满足直通式处理的辅助条件。A银行为配合系统直连来实现直通式处理要求,启动了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业务处理营运流程的一体化改造项目,满足了直通式处理的辅助要求。

A银行将企业年金托管营运流程中的投资交易指令管理、证券台账管理、公司行动管理、估值核算管理以及资金清算管理等几大重要业务进行模块独立化,并配备独立的营运服务团队。由传统个人负责制的全流程托管业务模式转变为专业化分工的子模块流水线操作作业模式,利用专业化分工的优势进行模块业务的集中化处理,提高了各业务子模块的处理效率,减小了营运人员的工作压力。这种完善的业务流程改进满足了系统直连实现直通式处理配套条件。

5.直通式处理下的待遇支付模式。A银行在系统直连的架构基础上开发了企业年金待遇支付接口类型,并成功与国内多家大型法人受托机构建立了系统直连的无缝对接,将待遇支付指令及明细数据通过系统直连进行电子化传输及自动化处理,实现了企业年金待遇支付的直通式处理。图2为A银行基于系统直连的架构上实现企业年金待遇支付直通式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2 A银行基于系统直连的待遇支付流程

具体营运流程如下:

第一步:A银行与受托人基于深证通金融数据交换平台建立托管业务系统与受托业务系统的直连,双方针对企业年金待遇支付业务开发相应的业务接口,建立待遇支付数据传输的数据通路。

第二步:A银行与受托人就某企业年金计划签署托管合同并约定待遇支付模式等事宜,A银行根据该企业年金计划相关业务信息在托管业务系统中设置和维护待遇支付信息及汇划费等系统参数。

第三步:受托人将企业年金待遇支付指令及明细数据通过系统直连发送给A银行,A银行通过托管业务系统直接接收并查询待遇支付的电子信息数据,并与待遇支付通知的汇总笔数与金额进行核对,核对一致后通过托管业务系统的资金清算子模块直接批量支付处理。

第四步:待遇支付完成后,A银行利用托管业务系统将待遇支付结果通过系统直连的数据通路实时地自动反馈给受托人。

通过托管业务系统与受托业务系统的直连对接、待遇支付数据的电子化传输、自动化的批量支付处理以及系统实时自动反馈等四方面的一体化流程完成了企业年金待遇支付的直通式处理。表2是待遇支付信息数据的接口协议主要字段。

6.某年金计划改进前后的情况对比。国内某大型通信营运商X公司为A银行的企业年金托管客户,其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约为75亿元,参与职工人数达40万人。该公司企业年金计划的受托人为国内某大型养老保险公司a公司,并与A银行签署了托管合同及操作备忘录。同时,该企业年金计划采用代发工资系统进行待遇支付。

表2 企业年金待遇支付接口协议主要字段

国家电网总公司下属的某市电力Y公司也为A银行的企业年金托管客户,其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约为56亿元,参与职工人数达35万人。该电力公司企业年金计划的受托人也为国内某大型养老保险公司a公司,并与A银行签署托管合同及操作备忘录。同时,该企业年金计划的托管人和账管人均为A银行,并采用账托管一体化方式进行待遇支付。

国内某大型汽车制造公司Z公司同样为A银行的企业年金托管客户,其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约43亿元,参与职工人数达30万人。该公司企业年金计划的受托人仍然为国内某大型养老保险公司a公司,并与A银行签署了托管合同及操作备忘录。该企业年金计划采用传统的线下支付方式即柜面支付方式进行待遇支付。

在A银行分别与各企业年金计划的受托人进行系统直连后,待遇支付的时效性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每笔指令的处理时间以及平均差错率都得以显著改善,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企业年金待遇支付模式举例对比

从这三个企业年金计划对比情况来看,三个公司企业年金计划待遇支付的金额和笔数都比较相近,但最初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的传统待遇支付方式,并呈现出不同的支付时效性和差错率。

从X公司企业年金计划来看,该企业年金计划是利用A银行自行开发的代发工资系统进行批量支付,由于A银行需将待遇支付数据进行格式及内容的转化,与代发工资系统数据格式匹配后才能批量支付,所以处理时效具有一定的延时,个人支付账号为系统内的平均1~2天到账,每笔指令的平均处理时效为4分钟,平均差错率为1笔/15万笔。

从Y公司企业年金计划来看,由于企业年金计划的账管人与托管人均是A银行,则采用的是账托管一体化模式支付,由托管人接收受托人发送的标准数据格式文件后进行批量支付。但由于双方必须就相关数据内容及格式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所以处理时效也相应有所延长,个人支付账号为系统内的平均1~2天到账,每笔指令的平均处理时效为3分钟,平均差错率为1笔/10万笔。

而从Z公司企业年金计划来看,其采用的是线下的柜面支付方式,由人工进行手工交易资金支付处理,因为每笔支付都需要人工对信息进行输入和确认,所以处理时效更长,个人支付账号为系统内的平均3天内到账,每笔支付指令平均处理时效为5分钟,平均差错率为5笔/10万笔。

在A银行实施企业年金待遇支付模式的改进后,A银行与国内某大型养老保险公司a公司建立了系统直连,并实现了待遇支付的直通式处理,利用信息数据的电子化传输和自动化批量处理完成整个待遇支付流程。在待遇支付模式改进后,个人支付账号为系统内实时到账,每笔指令的平均处理时效小于5秒,平均差错率近乎于0。可以看出,直通式处理无论是从时效性、准确性还是便捷性来说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待遇支付方式。

(二)直通式处理与传统待遇支付模式比较分析

1.从业务处理角度分析。

(1)传统模式的弊端。传统待遇支付模式的共性特点是均需要通过人工落地的操作处理,主要包括手工对待遇支付数据进行信息补录、数据复核以及数据加工转换等一系列工作。这类传统待遇支付模式时常由于营运经办人员的手工操作失误或是重复性操作等,导致待遇支付信息数据内容的重复或错误。同时,网络通信的原因导致电子邮件或传真发送的遗漏或延时,或是数据处理以及不同工作处理阶段交接的时滞,都会严重影响待遇支付处理的效率。

(2)改进后成效。A银行在建立系统直连的基础架构上将托管业务系统与受托业务进行直连对接,通过数据通路对待遇支付进行信息数据的电子化传输以及自动化的批量处理,实现了全流程不落地的直通式处理,不仅完全替代了手工操作环节,而且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降低了业务操作风险。从业务处理层面上主要体现出以下三方面优势:

第一,安全性更好。受托人与托管人通过系统直连传输待遇支付数据是在基于深证通金融数据交换平台上建立的数据通路来实现的,其前提是受托人与托管人都必须成为深证通的审核通过用户,并且受托人也需要在托管人侧进行注册并通过实质性审核。同时,系统直连必须校验托管人分配于受托人的公司代码和深证通用户之间的匹配关系来完成身份认证工作。深证通的网络安全传输机制保证了网络通信层面上待遇支付数据的准确、可靠,避免数据受其他数据源的干扰或是被窃取和替换,为数据传输提供了技术安全和业务安全的双重保障。

第二,准确性更高。待遇支付的直通式处理避免了人工对待遇支付数据的手工干预和处理,实现了在数据通路层面上的便捷、高效和准确的电子化传输。同时由于双方的信息数据均采用了标准的数据格式及内容,并且托管人也将通过系统直连的数据接口校验接收到的数据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来确保受托人与托管人之间的交互数据是双方认可的消息数据,以避免垃圾数据对信息数据的影响。这种电子化的全流程传输保证了数据提供的准确性,也确保了业务操作的精准性。

第三,时效性更强。待遇支付的直通式处理原则上就是通过数据通路实现双方的电子数据交换,并且这种数据交互是具有实时性的,不受系统内部以及异构系统之间传输交接的影响。这种实时的数据流传输避免了由于电子邮件或是传真发送失败及延时导致的业务处理不及时,同时也避免了由于人工干预造成的时滞,提升了业务处理的时效性。

2.从管理模式角度分析。

(1)传统模式的弊端。传统的待遇支付模式主要以个人负责制为主,具体指的是由营运人员对每个企业年金计划单独进行待遇支付业务的处理和操作。这种待遇支付模式的局限性在于,由于每个企业年金计划的独立化操作原则,营运人员难以根据多个企业年金计划总结分析得出具有共性的支付特点,这会导致各企业年金计划待遇支付业务的处理时间不一致、业务流程不规范以及业务操作不统一。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不能对待遇支付业务形成统一、完备的业务管理机制,致使待遇支付业务管理模式相对松散和混乱,并且产生了大量资源的重复占用以及营运成本的浪费。

(2)改进后成效。郑小晖和刘永昆(2008)在对直通式处理的实践研究中指出,直通式处理不能仅仅被划分为技术层面上的实现,更应该结合组织结构优化和业务流程优化共同推进,形成前、中、后台的业务集中和一体化协作。樊飞舟(2012)同样也指出,托管业务营运模式的创新必须将业务系统研发与营运流程改造紧密结合,并以直通式服务为重点发展。卢卫东等(2012)也表示,完善业务流程的连贯性和信息的一致性并与业务系统功能的高度整合是直通式处理成功的关键,业务流程充分的衔接以及相互配合,无论对业务处理能力或是业务管理模式的提升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A银行为配合实现待遇支付的直通式处理要求,针对托管业务系统功能和业务营运流程重新梳理、归纳及总结,将托管业务系统模块化的独立与业务营运流程的拆解分离进行结合和匹配,并利用人员组织架构的再分配来实现待遇支付业务的批量处理,形成了统一化和标准化的业务管理模式。

A银行改进后的业务管理模式使得待遇支付等子模块业务处理更加集中化、专业化,并针对待遇支付业务制定专项的业务规程和操作指引。同时,A银行根据各企业年金计划待遇支付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归纳和分类管理,将支付类型、支付频率以及支付地区等具有共性的待遇支付进行统一的批量化集中支付处理,并按照企业年金客户类型及需求进行分层化管理。这种精细化的业务管理模式更加合理和科学,有助于提高A银行的管理效率。

3.从风险控制角度分析。

(1)传统模式的弊端。在传统待遇支付模式的个人负责制管理中,由单个营运人员单独负责企业年金计划的整体营运流程,包括缴费归集、指令处理、会计核算以及待遇支付等所有环节。这种待遇支付模式的弊端在于,单个营运人员拥有所有子模块业务的操作权限,没有针对待遇支付业务进行独立化授权管理和岗位设置,同时待遇支付业务与其他子模块业务也没有实现系统和业务上的风险控制隔离,形成了岗位不分离以及职责不明确的风险暴露点,极易由于营运人员的道德风险对待遇支付业务进行交叉或混合扣收等而不当得利,引起合规风险及声誉风险。

(2)改进后成效。王节(2014)在关于我国资产托管业务风险管理的研究中指出,对于资产托管业务应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严格进行授权分责,对不同业务的风险点进行分类管理。A银行从托管业务系统和业务营运流程两方面对各子业务模块进行分离并适配,将待遇支付的职责单独剥离,从系统功能和营运流程上同时实施风险隔离的硬控制,实现了待遇支付业务风险控制的系统化和标准化。同时,配合业务营运流程改造,针对待遇支付业务专门建立了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分别从职责分离、程序控制以及岗位制约等方面强化风险管理,对待遇支付用户权限制定了严格的系统用户及业务角色新增、变更以及删除等相关授权管理制度,从授权管理上也实现了合理授权、逐级授权、适度授权以及可控授权等原则机制,全面规范了待遇支付业务的操作准则。

这种风险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待遇支付业务的操作透明度更高,并从岗位上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从职能上也形成了责权分明、平衡控制以及运作有序的风险内控机制,有效地防范了待遇支付业务的各类风险,保障了委托人的切身利益。

4.从人力资源角度分析。

(1)传统模式的弊端。传统的待遇支付模式是根据产品条线来相应配置营运人员,通过每个营运人员管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即由单个人员独立完成企业年金计划的全流程托管服务。那么,营运人员必须掌握包括待遇支付等所有托管子模块业务的系统及流程操作。但由于待遇支付等子模块业务对业务处理的要求以及操作复杂度各不相同,而每个营运人员的工作特点包括对待遇支付等业务的理解程度与处理能力都不一样,这种个人负责制必将导致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欠缺。

(2)改进后成效。俞宪忠(2010)在关于专业化分工与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中指出,合理的专业化分工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因素,它从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到引发就业结构的变迁,最终促进人力资源配置的流动性帕累托改进以及人的自身发展。A银行将传统的个人负责制改为专业化分工制,根据业务流程优化的要求为待遇支付等业务专门设置资金清算服务团队,对待遇支付等业务进行集约化处理,并按照业务流程处理顺序实现流水线作业模式。

A银行充分发挥了专业化分工的实践优势,实施从个人负责制到专业化分工制的转变后,利用每个营运人员的工作特点进行资源化的差异配置,将对数据敏感和操作能力强的营运人员分配至待遇支付岗位上。根据各自业务岗位的特性适配相应的营运人员,切实做到人尽其才。并且不断加深对待遇支付等子业务模块领域的操作研究,有利于提高营运人员的工作熟练度和服务专业素质,帮助其在逐步累积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和团队的作用,使得人力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运营成本。

陈盛千(2009)在对流水线作业的人性化管理研究中发现,在流水线作业模式中人性化的工作设计能够提高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A银行不断贯彻人性化的工作设计与管理,为了减少营运人员对于待遇支付等单一性质工作的枯燥、单调以及乏味情绪,实行了定期轮岗制度并加强各岗位的工作培训和交流,让营运人员也能够全面地接触企业年金托管业务的全流程业务模式,这不仅有利于营运人员的未来职业发展,而且对企业年金托管营运起到了推动作用。

5.从客户服务角度分析。

(1)传统模式的弊端。传统的待遇支付模式主要是以个人负责制为主的分散化管理形式,而我国企业年金计划主要是由法人受托模式管理为主导,每个法人受托机构管理多个企业年金计划。个人负责制造成单个法人受托机构对接A银行多个业务营运人员的局面,同时由于每个营运人员待遇支付操作的标准以及流程的不一致,导致法人受托机构在业务沟通及反馈方面的客户体验较差。另外,对于同一行业范畴内的大型理事会受托机构,由于A银行不能针对本行业的待遇支付业务进行统一化、标准化和集中化的处理,导致理事会对A银行托管服务的客户感受也不尽人意。

(2)改进后成效。A银行实行待遇支付业务的专业化分工后,成立专门的资金清算服务团队专项负责所有企业年金计划的待遇支付业务,并对法人受托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计划按照受托机构、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企业年金待遇支付量实行分层次的服务管理,并设置待遇支付营运经理岗来“一对一”专项负责与不同受托机构的客户对接,并统一处理、反馈及协调待遇支付的客户要求,降低双方的沟通成本,进一步改善客户体验。

同时,A银行还根据年金计划所属企业行业类型进行归纳和整理,对所属同一行业的企业年金计划制定标准的待遇支付规范和操作,并针对客户需求和反馈统一进行调整和关联,充分地发挥业务资源的规模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企业年金理事会机构的行业类个性化服务需求,不断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市场品牌影响力,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市场美誉度。

四、结语

本文以A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基于直通式处理的企业年金待遇支付模式的改进进行研究和分析。该模式流程总结概括如下:首先,A银行对系统功能进行模块独立化,同时对营运流程进行拆解及对人员合理地适配;其次,A银行通过第三方数据交换平台建立系统直连,将托管业务系统与受托人的受托业务系统进行系统的直连对接,并在基于已建立的系统直连的基础架构上开发企业年金待遇支付业务类型接口;然后,受托人将双方协商一致的标准电子格式的信息数据通过系统直连的数据通道进行电子化传输,托管人通过系统直连的待遇支付接口直接查询并接收信息数据;最后,通过托管业务系统的资金清算支付子模块进行批量自动化支付,实现了企业年金待遇支付的全流程、一体化的直通式处理。

从待遇支付模式的改进效果来看,在业务处理效率的提升、业务管理模式的优化、风险控制的完善、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客户服务质量的提高等五方面都取得了满意的成效。从总体效果来看改进是成功的,进一步推进了A银行企业年金待遇支付业务的发展。

卢卫东,邱勇攀,张立成.一体化管理促金融市场业务新发展[J].银行家,2012(5).

彭涛.商业银行资金业务电子化处理的规划和设计[J].中国电脑金融,2005(6).

汪贤星.场外衍生品的标准化衡量及中国场外衍生品标准化的实践[J].中国货币市场,2011(10).

王节.浅析我国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J].上海金融,2014(3).

蒋志慧,干胜道.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链条上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财会月刊,2010(21).

王彦龙,刘大海.金融数据交换国际标准在我国证券期货市场的应用思考[J].标准科学,2013(11).

吴建环,吕川.对我国企业年金的两点思考[J].财会月刊,2003(13).

杨长汉.中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陈星,魏枫.美国企业年金监管模式与方法借鉴[J].财会月刊,2014(14).

董登新,邓先凤.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机遇与对策——基于税收优惠政策和养老金并轨改革[J].财会月刊,2015(17).

猜你喜欢

营运待遇流程
不讲待遇 不计得失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HAVAL F5 “帝王”般的待遇
VRT在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的应用
大考已至:撤站后的三大营运管理痛点及应对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优先待遇
动画短片的营运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