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嵌入式发展背景下的会计信息原则的理论创新
2018-01-17博士
(博士)
一、引言
“互联网+”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既是传统经济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迈进,也是我国互联网产业自身向新发展层次的提升。在经济新常态下,积极推进“互联网+”的探索,既体现了经济社会迈向新阶段的本质要求,也将成为实现自身革新、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路径。
嵌入式系统是在计算机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应运而生,它以计算机系统为依托,开发相应的特色功能,满足市场需要。它主要通过TMS、WMS、计算机辅助决策等专业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业务全流程跟踪管理。通过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业务管理中心能够为客户提供业务信息的综合查询、分析和对预案执行决策的评估。这是集网络通信、视频监控、业务数据收集、电子地理信息、数据库及风险评估仿真等技术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在一体化管理要求下,系统设计内嵌信息发布平台和数据汇总与分析功能,对业务过程及时了解并记录,随时进行信息交互,及时收集与反馈动态信息。在系统的开发设计中,对应用管理、数据采集与信息集成予以充分考虑,面向核心业务提供有效和全面的监控措施。为了实现对业务的全过程管理,嵌入式信息系统提供对业务信息的查询分析、对预案执行的状态评估,达到业务系统集成,在已建立基础业务系统的前提下,达到协同一体化信息数据整合。
交易市场对信息的需求源自不确定性,尤其是初创型企业。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不确定性来自三个方面:技术、市场、一般商业。技术的不确定性与时间的不可预测性以及科学技术的性质有关,市场的不确定性与需求结构的复杂变化有关,一般商业不确定性则涉及广泛的经济和社会背景。
从不同种类信息的分布与结构来看,公开信息在有效信息中所占比重非常高,局部信息占一定比重,而外部人私有信息与内部人私有信息的比重较低。在信息结构方面,交易市场信息具有明显的特征:首先,交易市场信息需求量较大,原因在于交易市场挂牌企业多为成长期或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其经营发展的不确定性往往较高;其次,交易市场的信息需求的类型多样,且需求量较大,主要集中于公开信息以及部分局部信息,同时,局部信息、外部人私有信息与内部人私有信息的需求量也较大。会计信息市场需要信息增进引擎,来克服理性人完美利己主义思潮与完全竞争市场的道德审判缺陷,从而实现会计信息供求平衡。因此在会计实践过程中,“自愿披露”的作用是有限的。信息是公共物品,因而交易市场效率具有供给不足的趋势。即使披露是无成本的,信息是低频率的,信息提供者也未必进行自愿披露,只有在预期利益高于未披露时预期风险的情况下,信息提供者才会做出披露。
二、会计信息原则的创新性理论
交易市场的核心是信息机制,信息机制的效率决定了交易市场的效率。监管是信息增进机制,目的在于弥补市场化信息机制的不足。应当从信息机制的视角审视监管的合理性,同时,交易市场的信息结构决定着监管的模式。
1.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权衡的协同创新。基于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的权衡协同创新过程,企业重新构筑信息服务新型管理策略,在信息数据搜集处理过程中,创新企业信息多维度识别矩阵,将其重新分类为感知高利益高风险型、感知低利益高风险型、感知低利益低风险型、感知高利益低风险型,探讨企业财务信息服务化中协同创新在会计报表中新老顾客认知度中的影响因素和可能产生的共创价值的结果。结合财务信息供给端改革的方向性调整,开发协同创新的感知利益、感知风险、协同创新意愿、共创价值的构成维度及量化表格。从整个信息系统来看,根据资产和负债对市场价格变化的敏感性,评估会计信息在特定经济结构下的流动性风险,考虑了流动性风险的系统性因素,经过市场风险调整的净稳定性融资率(NSFR),将流动性风险作为高发生频率的风险敞口,不再盲从于《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的会计价值处理,度量给定置信水平下,注册会计师对总系统流动性风险的边际贡献,并以此为基点计算额外持有的资本成本,形成财务系统性流动性风险调整模型(SRL),计算系统流动性风险量度和个体风险贡献。
2.独立审计的信息重述与信息耦合。独立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耦合与分离是从经济发展史视角,探究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对独立审计的契约鉴证本质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历史资料梳理出制度有效性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特征,经济发展阶段、所有制结构对产权责任演变模式具有牵引作用。从宏观角度来看,耦合机制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表现在市场化程度和所有权结构方面;从中观角度来看,耦合机制对财务重述行为的影响是不同重述发起方的博弈显性状态;从微观角度来看,财务信息重述窗口期耦合机制对证券价格具有粘性滞后效应。
自愿性重述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内生变量,强制性重述则更多地体现为独立审计制度效率的内生变量,内部控制与独立审计耦合效应共同作用于单重重述(仅发生自愿性重述或强制性重述)和双重重述(自愿性重述与强制性重述均发生)行为。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考察内部控制与独立审计及其交互项对自愿性重述和强制性重述的影响及其显著差异性,进一步验证了两者在防范舞弊风险、提高会计盈余质量中的耦合效应。
除了修改替代变量对研究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重点是对内部控制与独立审计在不同类型重述行为发生后,企业在未来几年的会计盈余持续性与会计稳健性的变化规律进行实证考察,以加强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稳健性。
内部控制与独立审计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外部双重保障机制,也是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提高财务报告可靠性的重要制度安排。而资本市场财务重述性行为的频发,充分暴露了企业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双重治理模式的效能弱化的问题,也提高了从企业内外部制度效率入手考察内部控制与独立审计的耦合效应的可能性。
3.会计信息效率重构。市场效率是指市场上的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经济主体的利益能够最优化处理。市场是否有效会受到资源配置方式、市场信息和有限理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不完全信息、制度限制和有限理性都会对市场效率有弱化作用,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且市场对信息的反映速度越快越全面,市场效率越高。
市场化信息机制本身无法满足交易市场对于信息的需求,所有者完全自主的信息生产、传递,与投资者的信息搜索,无法真正满足投资者控制投资风险的需要。信息创造者在交易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缺乏主动提供完整、真实信息的动机,为取得更高的发行价格,其信息供给行为表现出选择性,通常倾向于夸大利好信息而隐藏利空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对于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主动的信息搜索成本太高、难度太大,甚至超出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认知能力。信息供给的不足与投资者信息搜索能力的限制,导致市场信息缺口较大、市场效率低下。
信息效率决定着交易市场的效率,一旦信息流动不畅会导致信息严重不对称,就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影响交易市场的有效运行,若问题积压严重会导致通货膨胀泡沫,市场崩溃。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强制信息披露机制,剔除冗余信息,通过归纳、判断、推理,使得信息能够通过标准化格式加以传播。此外,编码是一个信息简化、结构化的过程,必定会带来信息的流失,影响信息传播方向和范围。具体的信息效率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效率机制
4.会计信息数据的频率波动降维。根据会计信息数据构造的合成指标都是高频的,而宏观经济变量都是低频的,这就需要进行频率转换。信息频率波动的具体内容见图2。
图2 信息频率波动
直接采用取均值的方法将高频数据转换为低频数据会损失大量信息,也无法实现对经济运行中的异常波动做到及时追踪和描述。而将低频数据转换为高频数据时需要进行插值,从而产生了人为的信息虚增。经过筛选的关键词数量依然是庞大的,受我国宏观经济变量数据的样本容量所限,显然不能将每个关键词都作为一个预测变量加入模型。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降维,将众多关键词搜索量合成为少数几个搜索指标,或者在建立的模型中选择最优变量。但是,数据的复杂性和高冗余以及不同关键词搜索量之间的强共线性加大了数据降维的难度。搜索量数据是自动采集的,相对于统计调查数据更加真实客观,数据的高频性可以实现对会计行为的异常波动进行预警。
5.会计信息交易分离合一的制度成本。会计准则分合制度涉及的交易费用,可以从制度分工和制度运行角度分析。从制度分工视角来看,分离制度主要带来外生交易费用。从制度运行角度来看,合一制度将会产生制度运转扭曲费用,其属于内生交易费用,通过对会计产权结构的解析可知,分合制度的内生交易费用取决于会计制度的性质,会计制度安排的生产性导向以及个体会计产权优先于公共会计产权得到保护。
分离制度的外生交易费用,即制度执行与信息加工、调整成本。会计准则约束下企业生成并列报会计信息,在监管政策要求下运营。会计目标与信息数据的差异使得会计人员以财务会计报告形式披露相关信息时,会计准则与信息规则的两套标准指引必然会导致执行成本的上升,增加了外生交易费用。基于会计准则生成的会计信息是信息来源的核心,在会计系统提供通用性会计信息基础上,上市公司对所需信息做出符合自身需要的调整与深化加工,保证数据之间对接的可行性,从而实现监管执行成本的有效控制。可见,会计准则分离的外生交易费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降低。
合一制度的内生交易费用,即制度摩擦与妨害成本。目标函数非一致性导致会计准则必然存在差异,会计准则强调真实、公允的客观性与信息规则强调广度、迅时性、可塑性高相冲突。若片面追求合一制度会削弱正式制度安排的职能发挥与运行效率,制度绩效较低,内生交易成本较高。若会计准则依从监管诉求,则会以牺牲披露信息透明度为代价,也无益于优化经济的资源配置,有损履行职能,导致过高的内生交易费用。会计准则合一意味着公共会计产权对私人会计产权的干扰与入侵,国家宏观的公权力削弱了企业等个体对会计信息的自主选择权,履行宏观经济职能的公共产权需要使个体产权承担较多的“额外付出”;同时,在内外部治理与契约管理等方面,公共产权主体的支付得不到补偿,私人会计产权运作效率会出现严重的制度扭曲。分离制度下与合一制度下的交易市场信息成本如图3、图4。
图3 分离制度下交易市场信息成本
图4 合一制度下交易市场信息成本
三、会计信息原则的模型建构
信息嵌入式模型用来分析信息类型和会计交易效率之间的关系,揭示信息充分对于交易效率的促进作用。信息种类影响交易效率,对于嵌入式评估系统稳定性具有明显效应。因此,构建一个嵌入式信息模型来分析信息类型和交易效率稳定的关系,分析信息行为者在大数据信息环境下做出选择的机制。
行为者观察其他人已经做出的选择为aj,预测其他人将来要采取的选择为Ei(aj),使自己的选择与其他人选择的差距尽量小,行为者最终获得的效用较高,这就是信息耦合机制对于信息环境下行为者决策的影响,这种耦合机制包括自愿性重述和强制性重述,因此,行为者i的选择ai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r∈[0,1]表示其他人的选择对于行为者i的影响,也就是信息耦合对于其他需求者的作用。如果行为者i的决策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判断,信息比较充分,或者无法观察到其他人的行动,那么r=0;如果行为者对于真实价值θ完全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他的行动完全取决于其他人,行为者得不到任何信息,那么r=1。噪音项εi、η服从正态分布且都与θ无关联关系,行为者个体间知识和经验的差异没有相关性,即对于不同的行为者E(εiεj)=0(i≠j)。δ∈(0,1)代表交易信息平台对于信息发布者的监督和评定的作用,δ越小代表合一倾向越强烈,那么公共信息的失真程度也越小。随着单重重述向双重重述逼近,个人对于价值的判断越来越准确,误差会逐渐变小。α和β分别是行为者i依据已有信息Ii对于θ做出推测时赋予公共信息和个人信息的权重,取决于两种信息各自的准确程度,可以把α和β简单地表示为:
由方程(1)可以得到:
行为者的整体效用水平为:
则有:
由方程(4)和方程(5)可以看出,提高信息效率机制,减少信息波动频率,能够减少会计信息接收者对于价值的误判,从而有效地降低信息接收者的选择偏差,提高信息使用者整体的福利水平。同时,信息接收者选择偏差的减小,代表信息接收者的选择权集中于质量好和信誉度高的信息发布者,从而使一些质量低劣的信息发布者逐渐退出市场,市场中的整体质量得到了提高。
交易市场信息扩散是以整体会计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其基本形式如下:
其中:N(t)表示t时刻信息使用者的累积数量;m表示信息使用者数量的潜在上限,即市场饱和量;g(t)为信息的扩散比率。模型(6)表明,信息的扩散速度是使用者累计数量和扩散率的函数。扩散率g(t)反映了t时刻潜在使用者在t时刻后的极短时间内采用的可能性,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扩散特征、信息交流渠道以及信息特点。
对g(t)使用不同的具体形式,模型(6)可表示为感知风险和感知利益,这会影响Bass模型和Logistic模型。
当扩散系数g(t)为常数p时,模型(6)转变为感知利益模型,表达式如下:
当扩散系数g(t)为qN(t)时,模型(6)转变为感知风险模型,表达式如下:
其中,q为常数,定义为感知风险常量,反映了现有感知风险者与潜在感知风险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内部影响模型中,潜在感知风险者是否采用源信息容量依赖于现有感知风险者的信息位置。当信息容量较小、信息感知风险者同质性较强,并且在具有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情况下,感知风险模型可以较好地刻画信息的扩散过程。
其中,p为感知利益系数,该嵌入式模型具有一般性,感知风险模型和感知利益模型都可看作是会计信息影响模型的极端模式,因而用于描述小概率情况下的现实信息环境极端情况。
Bass模型是含有p、q、m三个参数的一阶微分方程,对其进行积分运算可以得到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扩散曲线。假设在t=0时刻,采用信息创新的累计使用者数量为N0,即N0=N(0),那么由微分方程(9)可求解出创新扩散曲线N(t):
根据创新扩散曲线,求解出拐点(dN(t)/dt)max为:
在模型中,假设感知利益系数p=0,则模型(9)变为Logistic模型,形式如下:
模型(14)包含q和m两个参数,与感知风险模型具有相似性,只是在影响系数上除以m,这一模型被称为Logistic模型。对方程(14)进行积分可得到Logistic模型的感知曲线N(t):
在Bass模型和Logistic模型中,感知利益风险曲线都具有S型特征。在信息感知利益风险扩散初期的增长率是递增的,感知风险利益信息的使用者数量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直到感知利益扩散曲线达到拐点,随后交易市场信息效率仍然保持递增,但是增长率呈递减,最终信息效率扩散达到饱和状态。
四、会计信息原则的实证分析
1.实证分析。近年来,随着对信息价值认识水平的提高,会计信息市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信息数量和质量不断上涨,且种类增多,随之,会计信息交易金额开始快速增长,信息环境持续改善,也带动了会计信息利益诉求效率的提高。截至2016年年末,我国会计信息利益诉求效率提高至0.4,2006~2016年我国会计信息利益诉求优序效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1.1%,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会计信息的几何式爆炸性增长,会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速,利益诉求稳准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而会计信息维度频率波动一直处于平稳小幅波动状态,但2003年以来,公开信息与局部信息比例、公开信息与外部人私有信息比例陡升,处于高位运行频率,会计公开信息得到普遍认可,且跃升到新高度。同时,公开信息的维度过高,无法与私人信息对接,因此,需要在信息加工中降低维度,碎片化会计信息指标。
会计信息的嵌入式模型反映了多个相关会计信息指标的联动影响效应,预测相互联系的会计信息时间序列数据,分析随机扰动对会计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揭示了各种信息冲击对会计成本形成的影响。在此,本文选取2006~2016年我国的会计信息利益诉求效率作为样本,分别以2006~2009年、2010~2013年、2014~2016年三个时间段为区间,使用Bass模型和Logistic模型进行拟合,同时预测相应的拐点时间,模型的拟合结果见下表。
会计信息交易市场嵌入式模型的拟合结果
拟合结果显示了我国会计信息的年度和月度频率波动,分离制度和合一制度成本,会计信息重述系数和耦合系数。交易效率扩散的拐点时间都为2008年、2012年和2015年,当前会计信息市场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的过渡时期。当然,本文假设的前提条件是,交易的潜在市场交易效率为固定常数。根据Bass模型和Logistic模型的估计结果,交易市场若以目前的速度扩散,信息效率将会面临饱和。
同样,本文使用2006~2009年、2010~2013年、2014~2016年拟合的模型对2008年、2012年和2015年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并将其与当年的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ass模型对2008年、2012年和2015年的会计信息分离制度成本的偏差比为6.1%和4.8%和3.4%,高于Logistic模型对会计信息分离制度成本的偏差比2.7%、2.4%和1.7%。因此,相比Bass模型,Logistic模型能更精确地刻画我国会计交易市场分离制度成本。
从以上两个模型的拟合、预测结果可以看到,我国的会计信息交易市场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信息渗透力度未达到理想状态。即使保持现有的交易市场条件不变,以目前的信息扩散速度发展下去,市场信息效率会进一步提升。实证研究结果也显示,在未来“互联网+”信息大发展时期,虽然普通交易市场效率仍然处于边际上升通道内,但是其增长率开始步入放缓的衰退曲线。对交易市场而言,市场信息扩散速度下降可能会导致局部信息交易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促使此种调整从以往以数量扩张获取市场份额的策略,逐渐转向提高科技创新功能和提升信息质量,扩大公共信息制度合一性,降低会计信息波动频率。
2.模型检验。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样本信息的影响,即可能存在样本敏感性。因此本文又选取时间跨度更长的样本数据及频率更高的数据,例如半年度、季度或月度数据。数据为2002年1月~2016年12月的年度和月度数据,可以测算出年度和月度市场频率波动情况。可以发现,在研究期间内我国的会计信息频率波动带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在年初的时候比值较高,然后逐步下降,直至在年末达到最低值,而近年来我国的会计信息频率波动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的会计信息公布特点和信息供给侧结构调整有一定的联系,由于会计信息发布规律呈现季节性,往往在年初或者月初的时候集中发布政策规定,而在年末或者月末的时候政策发布较少,直接导致公开信息与交易市场效率之比在年初时数值会比较高。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互联网经济嵌入到工业4.0经济发展宏图中,会计信息的更替出现非线性指数变化,波动频率较高。
在进行会计信息合一和分离成本比较之前,对年度数据进行去势,降低信息维度,进行季度调整,再采用滤波方法去除滞后性因子影响,剩下成本变化趋势曲线,得出当期对趋势的偏离比例缺口。可以发现,公共信息与局部信息之间存在逆向关系,也就是说,在会计信息发布政策体系中,公共信息是一个调整会计信息成本的手段,而且合一成本和分离成本曲线是相对应的。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披露的财务信息往往会被私人信息误读误解,甚至是扭曲变形,阻碍了会计信息流通,表现出反向运动轨迹。加入内部人私有信息和外部人私有信息之后,可以发现:内部人私有信息和外部人私有信息分离成本呈现反向变化。即使信息波动幅度不大,但由于信息量较多,且信息传递路径多样化,信息分离成本波动幅度的出现时间有偏差,尤其是2013年以来,分离成本滞后性愈发显著,而信息不对称导致信息主体信息偏差值得关注。
对四种信息变量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如图5。可以发现,公共信息重述过程的脉冲响应效果明显,但在2009年左右开始慢慢下降。匀速状态平滑下降,局部信息重述脉冲响应冲击首先是不太明显,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且并没有聚合之意。外部人私有信息重述脉冲响应的影响有滞后性,这对于以会计信息为主要发布渠道的上市公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内部人私有信息重述脉冲响应呈现出一种稳态的波动态势,而局部信息重述脉冲响应则有一个缓慢下降的过程,相对应的公共信息脉冲响应则是一个持续不变的过程,信息的影响力没有太大变化。
图5 交易市场的信息重述的脉冲响应关系
对交易市场进行耦合脉冲响应分析,如图6。可以发现各类型变量信息耦合脉冲响应关系变化情况。其中,局部信息冲击的信息耦合脉冲响应为正,且较为持久。而公共信息耦合脉冲响应则是先正后负,从2009年开始慢慢下降,到2013年四种信息的耦合脉冲响应逐渐聚拢,而内部人私有信息与外部人私有信息的信息耦合状态波动比较平稳。
五、结论
互联网经济发展下的会计信息突破性演进,需要在嵌入式发展模式条件下,重新建构会计信息原则,既要满足会计信息外部使用人的真实需要,又要对内形成会计人员的指导性标杆。交易过程中利益诉求排序状态,是由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感知利益冲突导致会计信息扭曲的结果。其中,市场信息重述和市场信息耦合对会计信息的评价具有内在解释力。在明确新会计准则性质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会计准则的分离和合一制度成本,并明确会计信息解构中涉及的交易成本,权衡其利弊,达成会计意义的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的均态。
图6 交易市场的信息耦合的脉冲响应关系
王岩岫.互联网环境下金融创新的良性发展之路[J].中国金融电子化,2013(7).
陈林.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J].南方金融,2013(11).
谢清河.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9).
陈敬民.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若干思考[J].金融纵横,2013(9).
徐征.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及对策探微[J].财会月刊,2017(23).
陈国辉,杜孝森.会计信息质量的“二分法”:一个规范性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4).
郑伟.预期损失模型缺陷与会计监管独立性问题研究——基于对IASB《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