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在手外伤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2018-01-17李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1期
关键词:外伤疼痛差异

李芳

现阶段随着建筑和交通行业持续发展, 手外伤发病率持续提升。手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因此分析手外伤护理方式提升治疗效果十分重要。手外伤原因多样, 主要包括:绞伤、烧伤、刺伤等。依据受伤特点不同, 可分为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1]。患者手部受伤后救治不及时会严重影响手部功能, 对患者心理造成严重伤害。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 部分患者会因为受伤严重出现焦虑或紧张等负面情绪, 影响治疗, 造成病情持续恶化。现分析心理护理对围手术期在手外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手足外科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手外伤患者59例, 依据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20例, 女9例, 年龄20~56岁, 平均年龄(32.54±8.31)岁;单指外伤患者20例,多指外伤患者9例。观察组男22例, 女8例, 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34.51±8.54)岁;单指外伤患者21例, 多指外伤患者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为患者讲解手术注意事项, 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术后指导用药。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 在围手术期患者会产生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多因手伤为突发问题, 在心理和身体上遭受重创, 加之对疾病缺乏了解, 进而表现出恐惧不安。部分患者会因为自身经济条件不好, 手术费用缺乏, 和医师之间并不熟悉, 担心治疗水平产生悲观心理。因此护理中要有针对性, 依据患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疏导。具体如下。①术前护理。此类患者受伤后, 表现为恐慌和焦虑等不良情绪。术前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治疗方式和会出现的问题, 同时引导患者树立积极心理。多为患者讲解手术方式和主治医师情况, 建立其对医务人员的信任。②术中护理。进行手术时, 患者可能因为陌生环境产生紧张和焦虑等心情。护理操作中要尽可能轻柔和体贴减少患者痛苦, 和患者之间建立亲切感和信赖感。护理中重视患者情绪变化, 依据患者心理状态主动和患者交流, 进行宽慰, 确保患者可配合完成手术。③术后护理。手外伤患者会因为疼痛和陌生环境产生担忧, 进而造成情绪紧张、神经兴奋、血管收缩, 甚至会造成顽固性血管痉挛。对患者进行术后教育时, 强调卧床休息,同时为患者讲解和疾病相关的知识。为患者讲解疾病完全康复的案例, 激励患者树立目标, 提升自信心, 确保自信和健康的心态参与到术后康复工作中。同时也可以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环境, 播放轻音乐、摆放熟悉的物件等方式降低患者对环境的恐惧。④出院指导。出院后告知患者注意定期复查,同时依据医嘱进行锻炼, 重视手部功能恢复时机, 保证回复过程的渐进性,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改善组织营养, 防止肌肉萎缩[2]。同时要采用心理学方式在患者心中建立医护人员的权威性, 对患者进行规劝。注意进行电话回访, 通过电话远程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饮食控制。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 采用SDS评分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 采用SAS评分评定患者的焦虑程度, 得分越高焦虑和抑郁程度越高[3]。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 判定标准:优秀: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治疗过程;一般:可以在医护人员监督和陪同下进行治疗;差:完全不能配合治疗过程, 有较强的抵触心理[4]。依从率=优秀率+一般率。③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 分别测评患者术后1、2、3 d疼痛评分,总分为10分, 得分越高疼痛感越强[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前对照组患者SDS评分为(56.41±4.35)分, SAS评分为(57.42±3.54)分;护理后分别为(43.25±4.59)、(33.21±3.25)分。护理前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为(58.24±3.25)分, SAS评分为(58.35±3.45)分;护理后分别为 (40.51±3.21)、(31.28±3.68)分。护理前两组SDS评分和S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对照组患者优秀10例(34.48%), 一般9例(31.03%), 差10例(34.48%), 依从率为65.52%;观察组患者优秀13例(43.33%), 一般15例(50%),差2例(6.67%), 依从率为93.33%。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1、2、3 d疼痛情况对比 对照组术后1 d疼痛评分为(6.12±2.31)分, 术后2 d疼痛评分为(5.24±1.24)分, 术后3 d疼痛评分为(4.12±0.78)分;观察组术后1 d疼痛评分为(4.12±1.31)分, 术后2 d疼痛评分为(3.25±1.04)分, 术后3 d疼痛评分为(2.32±0.68)分;观察组患者术后1、2、3 d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一般会持续3~7 d, 疼痛刺激会使得患者机体产生各种病理反应, 处理不及时也会引发血栓、痉挛,进而造成植体或指坏死, 严重影响患者健康[6]。手外伤患者围手术期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 对缓解疼痛有重要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在术前为患者讲解手术流程, 同时为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对手术的恐惧感, 进而减轻焦虑和抑郁等症状。观察组患者术后1、2、3 d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减轻手术疼痛感, 且时间越长疼痛感越轻微。术中采用专业的护理方式降低患者痛苦, 保证身心处于放松状态, 通过和患者亲切的交谈分散患者对手术的注意力。术后为降低患者对环境产生的恐惧和为其摆放熟悉的物件, 也可播放轻缓的音乐, 通过这种方式降低内心忧郁。同时有部分患者会因为急于恢复身体, 进而产生锻炼身体的想法, 此时主要引导患者多进行卧床休息, 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恢复方式。出院后部分患者会放松警惕, 用药和康复训练都不及时进行, 此时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 充分利用医务人员的权威性对患者进行规劝。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知, 采用心理护理可提升患者依从性,保持术中对患者顺利进行治疗, 术后为患者指导训练, 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围手术期采用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等心理, 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外伤疼痛差异
相似与差异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疼痛不简单
找句子差异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