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莲田套养河蟹技术
2018-01-17熊昌富邓可仁
熊昌富 邓可仁
建宁县莲子种植历史悠久,近几年面积稳定在六万亩左右,为提高莲田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2015-2016年,我站在均口镇修竹村开展莲田套养河蟹生态养殖模式试验示范,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莲田的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土质肥沃保水性能好,交通便利,光照条件好的三丘阳面田块,面积分别为2亩、3亩、5亩的养蟹莲田,田埂坡比以1∶3为宜,池埂高度要达1m以上,埂面宽0.5m以上。开挖鱼沟,距田埂0.5m处挖深0.5m,宽0.8m环埂鱼沟。
2.防逃设施:选用加厚的聚乙烯土工膜铺在田埂内侧,上下两头埋入泥中压实,埂上设立防逃网,用0.6m高加厚土工膜0.15m埋入土中,每1.2m用竹桩固定,竹桩上方向内倾15°角。进出水口用聚乙烯网片拦好,防止野杂鱼进入和河蟹顺水逃走。
3.消毒施肥:3月中旬,选择晴天每亩水深10~20cm用75kg生石灰或每亩用漂白粉3~5kg,化水全池泼洒,并带水浸泡7天后,把水放掉,然后加入适量新鲜水。3月下旬,每亩施腐熟的猪牛栏粪300~400kg,并除去田中的杂草。
4.莲藕移栽:清明前后,选择高产抗病,抗倒伏的建选17号或建选35号等优良的建莲品种,每亩用藕量120~150主芽,株行距3m×4m,每穴2~3支,顶芽藕节倾斜埋入土中6~10cm,后把节稍微翘露出土面。田里水位保持10cm左右。
5.种植水草:俗话说:“养蟹成败,看水草”,要想河蟹长得好,首先种好一田草,四月初莲田加入新鲜水后,即可种植水草,水草的种植以轮叶黑藻(节节草)为主,苦草、伊乐藻为辅,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为补充。因轮叶黑藻适应能力强,易种,适温广,还是河蟹最喜食的水草之一。水草种植应占莲田面积50%左右,水草为河蟹提供活动、隐藏、蜕壳、避敌的优良场所,并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还可净化水质。水草不足时可用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围在莲田四角代替。
6.螺蛳的投放:水草种植好以后,4-9月份,每亩投放螺蛳200~300kg,分3~4批投放,螺蛳投放前应杀虫、消毒后方可下田,避免带病入田。以后应根据河蟹吃螺情况适时向莲田补充螺蛳。
7.蟹种投入:4月底投放的河蟹苗为长江水系蟹苗,由安微宣城调入,要求苗种规格整齐适中,附肢健全,无病无伤、活力较强,亩投蟹苗10kg,规格70尾/kg。投苗时应注意温差不能超过5℃,选择气温较低的清晨投苗,长途运输蟹苗到点后,应打开车厢,当车厢内外温度相差小于3℃时即可放苗,放苗时先把蟹苗平放在埂上,用池水把蟹苗泼湿一遍,后每隔10分钟把蟹苗放莲田浸泡30秒提起,反复三次后把蟹苗放在浅水处让其自行爬入田中。
另外每亩投放花鲢10尾,规格400~500g/尾,鳜鱼苗种5~8尾。投放花鲢可充分利用水体还可净化水质,投放鳜鱼可清除莲田中过多的野杂鱼。
二、养殖管理:
1.莲田施肥。建莲整个生长期间需施肥 5~6 次,施肥的原则要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苗肥,稳施始花肥,巧施坐果肥。”前期以施有机肥为主,一般每隔15天每亩施已发酵的有机肥100~150kg。7月上旬至9月上旬,由于水温较高以施复合肥为主。6月份前根据主芽走向,可用手抓肥,点穴施肥,另5-6月份每10天,每亩投10kg菜仔粉即可做为莲仔的有机肥,还可作为河蟹的植物性饲料。
2.饵料投喂。
(1)河蟹专用料的投喂:优质高效适口的饵料是养殖成功的基础,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季节、天气变化、河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需求以及河蟹吃食活动情况等,合理调整每天的投喂量。另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须按“四定”的投饵方法采取“两头精、中间青”进行投喂。早期以河蟹专用配合料为主,并将日投饵量控制在蟹体重的3%~5%左右。5-6月份,日投喂量应控制在蟹体重的5%~7%左右。到了7-8月份,由于水温较高,为防止投饵过剩败坏水质,可适当降低精料的投喂量。
(2)动植物性饲料的补充:5-8月份补充投喂植物性饲料1%~3%(以煮熟的小麦、黄豆玉米等),在养殖的中后期应以动物性饵料(如新鲜小鱼等)为主,河蟹会因投喂不足而互相残杀,具体投喂量应以投饵后1~2时内吃完为佳。
(3)螺蛳的投喂:连续三天巡田发现岸边每平方螺蛳少于10个时,应及时补投螺蛳,每亩每次投放50~100kg。螺蛳不但可净化水质,还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饵料之一。
(4)水草的补充:养殖中发现田中水草不足时,应及时补投补种,以轮叶黑藻和小浮萍为主,因轮叶黑藻和浮萍都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饵料之一,还是河蟹生长的基础饵料。
3.莲田水位水质的管理。
(1)水位管理:根据莲随水涨、蟹随莲长的特点,莲田的水位由浅到深,前期莲田水深保持在15cm左右,6 月份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根据莲的长势情况,可逐渐把水位加深到20~40cm,在进水口与出水口鱼沟中清除多余的莲叶, 并全天保持微流水, 可避免因莲叶太多影响水中的溶氧。7-8月把水位加深到40cm左右,莲子收获完毕,清除莲杆,加高加固田埂,把水加到最高水位。
(2)水质管理:河蟹对水质的要求较高, 通常要求水中溶解氧在5mg/L,河蟹对pH值要求在7.5~8.5之间,水体透明度在20~30cm,因此在莲田养殖过程中,发现水质恶化,一定要及时换水。在高温季节,为确保水质清新,应坚持每天凌晨添加新鲜水,为调节好水质,另外每隔15~20天,每亩水深0.4m用生石灰10kg化水全田泼洒。为更好地改良水质,最好定期使用光合细菌或EM菌等微生物制剂全池泼洒改善水质。
4.病害防治。
(1)莲田养殖河蟹病害较少,在蟹病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在不同生长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预防,坚持生态预防以选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为主进行调节水质。在高温季节,应根据不同的塘口条件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碘制剂等,在纤毛虫高发期应每隔15~20天采用阿维菌素或纤虫净等杀虫1次,为避免出现抗药性,药物应交替使用。在日常投饵过程中应定期添加一些内服药(如:大蒜素及免疫促长剂、渔用多维等)及微生物制剂进行预防。
(2)莲子的病虫害防治,以生物药剂预防为主,不能使用有毒有害化学药物,以免伤及河蟹。
(3)河蟹天敌的防治。蛇、鼠、鸟是莲田养蟹的天然敌害,尤其是蛇、鼠应利用早晚巡田时,有发现即时用捕鼠笼、捕蛇笼灭之。
5.日常管理。
(1)坚持每天早、中、晚巡田3次,观察莲子生长情况,莲田中水质、水温的变化,以及河蟹的摄食活动情况。并及时调整河蟹日投饵量以及各种管理措施。
(2)清除田埂杂草及河蟹的残饵和水面的漂浮物,尤其是暴雨季节加强巡田,防止漫堤和溃埂,造成河蟹逃逸,要采取措施及时检查防逃网、防逃墙及鼠洞等。
(3)加强水位、水质、水色的管理,水位根据莲的种植由浅到深,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色活肥而清爽适宜河蟹生活生长。
三、结果:
1.建莲的收获。经过近10个月的精心管理与釆收,10亩莲田共收通心白莲490kg,亩产通心干莲49kg,总产值39200元,莲亩产值3920元。
2.河蟹的收获。进入九月底部分河蟹已达商品规格,可用地笼捕大留小,适时上市,即可减少河蟹的养殖蜜度,有利于促进留池河蟹快速生长。至年底10亩莲田共收获河蟹486kg,亩产量48.6kg,平均规格110~210g,平均单价130元/kg,总产值63180元,亩产值6318元。
3.10莲田共起捕花鲢200kg,鳜鱼36kg,螺蛳750kg,总产值8370元,亩产值837元。
4.10亩莲田,莲、蟹、鱼总产值110750元,总成本53000元(包括人员工资、蟹苗种、田租、精饲料、黄豆、玉米、化肥、渔药等。),总利润57750元,亩利润5775元。比未养蟹莲田亩利润高出近3000元。
四、小结与讨论:
1.水草的种植与管理。4-7月份水草种植以渔沟为主,田面种植以四穴莲为中心,釆取穴种或点种为主,此方法既不影响莲生长又解决河蟹离不开水草的问题,进入7-9月份莲叶已封行,此时应保留田面水草,清除过多的莲水叶和莲老叶,清除鱼沟中过多的水草和莲叶,确保鱼沟中水流畅通以降低水温,增加溶解氧。
2.蟹苗下田一定要注意调温、调水,因长途运输的蟹鳃丝已进入半干半脱水状态,突然将蟹放入水中,鳃丝突然大量吸水,易引起应激反应而大量死亡。
3.莲田套养少量的花鲢和鳜鱼即可净化水质,清除田中过多野杂鱼还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