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黄疸采取蓝光照射与白蛋白联合治疗的价值

2018-01-17张晓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1期
关键词:黄疸蓝光乙组

张晓东

一般情况下, 病情较轻的黄疸患儿病症可以自行消退,但是部分患儿病情较为严重, 长时间无法消退将会危及患儿健康, 此时就需要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1]。本研究为了分析蓝光照射与白蛋白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与价值, 抽取了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分析, 并把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新生儿科临床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收并用蓝光照射治疗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 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 每组50例。甲组中女24例、男26例;日龄最短3 d, 最长35 d, 平均日龄(23.50±3.85)d;病程最短1 h, 最长25 h, 平均病程(11.32±4.64)h。乙组中女25例、男25例;日龄最短2 d, 最长38 d, 平均日龄(23.55±4.82)d;病程最短2 h, 最长22 h, 平均病程(11.30±3.62)h。两组患儿的性别、日龄、病程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均接受常规的蓝光照射治疗, 将患儿放进治疗箱中并利用蓝光照射仪展开短暂多次照射治疗, 2次/d, 照射治疗的时间控制为6 h/次左右, 需注意, 两次照射治疗中间间隔≥4 h。甲组在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茵栀黄颗粒进行联合治疗, 给予患儿口服, 1 g/次,3次/d。乙组在蓝光照射治疗的同时运用人血白蛋白联合治疗, 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 剂量控制为1 g/(kg·次), 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5 d。

1.3 指标观察 ①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指标水平进行比较, 包括了血清TBIL、 DBIL以及IBIL;②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将本次治疗的效果分为有效、好转和无效3个级别。其中, 患儿经过5 d的治疗后, 黄疸症状完全消失, 血清中的IBIL、TBIL以及DBIL水平已经恢复到正常的范围内, 视为治疗有效;患儿经过5 d的治疗后,黄疸症状较治疗前获得明显好转, 且血清中相关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视为治疗好转;患儿经过5 d的治疗后,若未达到治疗有效与治疗好转的标准, 或者病情加重, 视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有效+好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对比甲组患儿治疗前的IBIL、TBIL、DBIL水平分别为(138.28±25.05)、(285.58±45.10)、(153.30±21.06)μmol/L, 治 疗 后 的IBIL、TBIL、DBIL 水平分别为 (80.48±12.36)、(148.50±32.26)、(78.26±12.08)μmol/L;乙组患儿治疗前的IBIL、TBIL、DBIL水平分别为 (138.30±25.08)、(285.60±45.09)、(153.33±21.05)μmol/L, 治疗后的 IBIL、TBIL、DBIL水平分别为(38.67±10.39)、(88.66±19.68)、(44.52±11.24)μmol/L。治疗前, 两组患儿的IBIL、TBIL、DBIL水平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儿的IBIL、TBIL、DBIL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乙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甲组出现2例轻微腹泻、2例皮疹、2例体温升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乙组出现1例轻微腹泻、1例皮疹、2例体温升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甲组有效20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80.00%;乙组有效30例、好转18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6.00%。乙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随着新生儿黄疸临床患病率逐年增加, 社会各界对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均不断投来关注的目光。作为新生儿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自身对体内胆红素的代谢出现了紊乱, 使得机体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 在无法及时有效代谢的情况下引起皮肤及黏膜等出现黄染, 不利于新生儿健康, 同时也会增加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2-5]。

本研究中, 治疗前, 两组患儿的IBIL、TBIL、DBIL水平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儿的IBIL、TBIL、DBIL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乙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甲组总有效率为80.00%, 乙组总有效率为96.00%, 乙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由此可见, 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蓝光照射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 能够有效促进患儿机体的E型胆红素与人血白蛋白有机融合, 抑制其再转化为Z型胆红素, 从而促进患儿机体血液中的DBIL、TBIL以及IBIL水平降低, 促进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分析其原因, 可能是由于蓝光照射促进胆红素快速溶解, 并且随着患儿的胆汁与尿液等排出;白蛋白作为胆红素载体之一, 可以促进其不断转变成为水溶性结构, 促进机体胆红素水平降低[3,6-8]。两者联合治疗能够起到显著的协同作用, 以促进胆红素的转化与排除, 进而降低患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不仅如此, 研究结果还表明, 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新生儿黄疸接受蓝光照射与白蛋白联合治疗的安全性高, 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 对新生儿黄疸施予蓝光照射与白蛋白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 不良反应少, 治疗安全性高, 值得广泛推广与运用。

猜你喜欢

黄疸蓝光乙组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阻止接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