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苗期病虫害巧防治

2018-01-17贾友江

农业知识 2018年41期
关键词:麦蚜全蚀三唑酮

地下害虫:苗期危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3种。小麦出苗后30天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调查,当死苗率达3%时,立即进行施药防治。采用50%辛硫磷乳剂0.5千克,对水500~800千克顺麦垄浇灌;或用50%辛硫磷乳剂0.5千克,对水2.5千克拌细土50千克,顺麦垄撒施,结合浇水效果更好。

小麦锈病:小麦出苗后15~20天,选择具有发病条件的麦田进行调查,当病叶率达到10%,且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禾果利或三唑酮进行防治,即667平方米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对水50千克进行喷雾,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危害小麦的地下茎,出现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病斑,并向上发展,每667平方米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冈霉素40克,对水50千克顺垄喷施即可。

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病原菌在小麦苗期即能浸染,出苗后20~30天是浸染高峰期。对于过去发生过小麦全蚀病的地块,每667平方米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20%粉锈宁乳油120~200毫升,对水40~50千克,顺垄喷洒幼苗,能显著降低小麦穗期的发病率。

麦蚜:麦蚜除能直接危害造成小麦减产外,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等。当蚜株率超过5%,百株蚜量10头左右时,应进行药剂防治。每667平方米用蚜虱净25毫升或大功臣20克或吡虫啉20克对水40~50千克,顺垄喷雾即可,并能兼治小麦红蜘蛛。

蝗虫和蟋蟀:近年来,这两类害虫发生量很大,常危害早播麦苗,可每667平方米用90%晶体敌百虫75克,先用热水化开再加水至1.5千克,喷拌已粉碎炒香的麦麸5~7千克,配成毒饵,顺垄撒施诱杀,效果很好。

猜你喜欢

麦蚜全蚀三唑酮
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对水体三唑酮的去除作用
三唑酮降解菌SM3的降解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河南小麦麦蚜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与防治
利用室内微宇宙系统研究三唑酮对淡水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基于Allee效应的麦蚜种群捕食-食饵模型的分析与控制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和防治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三唑酮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比较
“真巧+好拌”拌种防治麦蚜效果及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