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素先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临床经验

2018-01-17郭涛张峻岭张宇李隽于旺赵艳霞张理涛

关键词:莪术皮肤病气虚

郭涛,张峻岭,张宇,李隽,于旺,赵艳霞,张理涛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20)

丁素先,女,皮肤性病学专业,主任医师,著名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终身专家,第3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批通过丁素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丁教授师从著名皮肤病专家边天羽,学习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成为边老第一代继承人,她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医、教、科方面取得较突出的成绩,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思想体系。笔者作为丁素先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团队主要参与人员,有幸跟随丁素先教授学习,对其治疗经验、医案及学术思想整理总结。现将丁教授益气活血法在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经验阐述如下。

1 理论依据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具有推动、温煦、固摄、气化、防御的功能。《素问·调经论》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景岳全书·血证》记载:“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唯斯而已。”《沈氏尊生书》说:“气运于血,血随气以周流,气凝血亦凝矣,气凝在何处,血亦凝在何处”。丁老认为:瘙痒的病机不外乎“不通则痒”,“不荣则痒”,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瘀,气虚无力温煦和推动血液而至血瘀,血瘀经络,肌肤失养,而出现肌肤甲错,干燥脱屑;气虚无力生血,而出现不荣则痒,气血不和,百病乃生。

2 辨证经验

丁老认为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由于对于脏腑功能失调,肝肾不足,气血津液亏虚,肌肤失养,致血虚生风,风燥致痒,或气虚运血无力,血行涩滞而生瘀血,

虚,肌肤失养,致血虚生风,风燥致痒,或气虚运血无力,血行涩滞而生瘀血,瘀血阻络,肌肤失于濡养,而出现皮肤瘙痒、干燥,病程迁延难愈,久病入络,络脉瘀滞,久病耗气伤正。临床症见:紫斑、瘀斑、色素沉着斑固定性皮疹,皮肤肥厚或硬皮样皮损以及慢性顽固性瘙痒性疾病。脉象细涩,舌质淡,舌色青紫之象,舌色淡白主气虚,舌色青紫主血瘀,二者不可分割,舌淡紫,气虚血瘀。辨证为气虚血瘀证,临床中结节性痒疹、神经性皮炎、皮肤淀粉样变皮肤病多见为本证,治疗以益气活血、祛风润燥为治疗原则,以采用益气活血的自拟方辨证施治,多获良效。

重用补气之品丁老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喜重用黄芪,扶正补气,助气行血。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其味甘,性微温,归肝、脾、肺、肾经,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之功效,被誉为“补药之长,补药之最”。《本草正》曰:“因其味轻,故专于气分而达表,所以能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巧用活血之品巧用桃仁、红花活血,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桃仁性甘平、味苦,入肺、肝、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食鉴本草》:“桃仁破血。润大肠”。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本草正》:(红花)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三棱性苦,平,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开宝本草》:“主老癖癥瘕结块”。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破血行气,行气止痛;《本草正》:“性刚气峻,非有坚顽之积,不宜用。”丁老根据患者结节大小、质地和血瘀程度,灵活使用活血药和破血药物,达到活血祛瘀,软坚化结的作用。

佐用安神之品《黄帝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藏神,心主血脉属火,中医外科病多属于火,诸痛痒疮的发生都与心火有关,所以丁老治疗瘙痒性疾病,常佐少量清心安神的药物。

3 典型病例

病例1:患者女,55岁,2016年12月5日初诊。全身红斑、丘疹、结节,瘙痒30余年。患者曾就诊于多家医院,使用抗敏抗炎治疗,间断性口服清热凉血中药汤剂数年,局部以激素药膏,效果欠佳。近1个月来,皮疹加重,瘙痒剧烈,周身可见结节、抓痕、血痂,四肢尤重,不思饮食,形体消瘦,面色苍白,二便尚可,夜寐欠佳,舌紫暗少苔,脉弦细。西医诊断:结节性痒疹,中医诊断:顽湿聚结,气虚血瘀证。治疗宜益气活血,祛风安神止痒。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 120 g、白术 12 g、归尾 6 g、柴胡 3 g、红花3 g、桃仁 3 g、莪术 3 g、三棱 3 g、防风 6 g、莲子心6 g、夜交藤 6 g。7剂,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2 诊时,结节较前有所扁平,瘙痒减轻,夜寐尚可,舌脉同前,维持前方14剂巩固治疗。

按: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到:“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痒为痛之渐,痛为痒之余。”对于病程日久,迁延难愈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久病入络成瘀。王清任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久病伤气,气虚血行不畅而成瘀。丁老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益气活血,祛风止痒。补气兼以行气,活血不忘补血,补益兼顾清泄,使得全方补而不滞。

病例2:患者男,62岁,2008年3月21日初诊。双下肢丘疹,瘙痒20余年,加重4个月。就诊时症见:双下肢伸侧米粒至绿豆大暗褐色坚实丘疹,融合成片,沿皮纹方向呈串珠样排列,行病理检查诊断为“皮肤淀粉样变”。既往使用无极膏和尿素乳膏治疗,病情时轻时重。近4个月来,皮疹加重,瘙痒剧烈,双下肢粟粒状结节,融合成片,表皮肥厚,可见抓痕,脱屑。神疲纳呆,面色苍白,二便尚可,夜不能寐,舌质紫暗,薄白苔,脉沉细涩。西医诊断:皮肤淀粉样变,中医诊断:松皮癣,气虚血瘀证。治疗宜益气活血,祛风安神止痒。方选痒疹方加减[1],生黄芪 120 g、金银花 6 g、赤芍 6 g、红花 6 g、莪术 3 g、三棱3 g、防风6 g、荆芥6 g、远志6 g。14剂,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外用1%醋酸曲安奈德乳膏和水杨酸乳膏。2诊时,皮疹肥厚减轻,丘疹较前变平,瘙痒症状缓解,饮食尚可,二便调,舌紫暗苔白,脉细有力,前方去白术维持治疗。

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所载:“松皮癣,状如苍松之皮,红白斑点相连,时时作痒”。丁老认为本病日久气虚血瘀,血瘀又可阻遏气机,顾皮疹聚而难消;血瘀日久,新血化生无缘,可见血虚血瘀,出现血虚风燥,肌肤失养,瘙痒剧烈。治疗使用痒疹方加黄芪、远志,养血活血,祛风止痒,益气安神。

丁老博采众长,善用经方,重视久病必瘀,同时强调多数皮肤病患者已久用苦寒之品,苦寒易伤阳耗气,伤及脾胃;寒则气凝,寒则血瘀;治疗上应注意顾护胃气,扶正益气活血。同时,瘙痒症状是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最痛苦的自觉症状,在疾病的各个分期,均应酌加安神祛风止痒的药物。

猜你喜欢

莪术皮肤病气虚
莪术治疗卵巢癌研究进展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运用中药对药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状浅析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UPLC法测定广西莪术、醋莪术及其水提药渣中莪术烯醇含量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基于成分及药效差异的江苏省莪术临床应用调查分析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