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加快大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建议

2018-01-17王秋萍

中国果业信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果业果品果农

文/王秋萍

近年来,山西省大宁县坚定“林果富民”战略不动摇,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以果业提质增效工程为契机,以扩大水果出口基地为手段,以品牌创建为动力,以建设标准化果园为核心,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水果经济林,果业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一、发展苹果产业的优势

地理优势。大宁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吕梁山南端、黄河东岸,总面积967 km2。年平均气温10.7℃,年降水量517 mm,1月均温-5.3℃左右,年极端最低温度-18.6℃,夏季6—8月均温22℃,年35℃气温日数7天,年地表平均温度13.1℃,夏季均低温16℃,昼夜温差平均12.7℃,年日照2 466.7小时,年无霜期213天。全县海拔在480~1 718 m之间。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较平整,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 0.8%~1%,pH 值 8.23~8.25,土壤多为砂壤土,通气透水性能好,利于作物根系生长,非常适宜苹果生长。无厂矿企业,无污染,所产苹果果形端正、果面光洁、果色鲜艳、果味独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到15%左右,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

区位优势。大宁县境北与永和县接壤,南同吉县毗连;东与蒲县、隰县为邻,西与陕西省延长县隔黄河相望。不仅是临汾市通往延安的便捷通道,也是连接华北与西北地区物流的重要门户,境内县乡公路四通八达,G209国道穿境而过,省级沿黄干线二级公路贯穿南北,对苹果的南销北运都极为便利。

其他优势。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苹果产业发展,已建成吉宁果蔬储藏有限公司5 000 t果品保鲜贮藏库、山西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 000 t果品出口加工贮藏库、大宁县红丰果业专业合作社6 000 t果品贮藏库、山西省政拓农产品有限公司400 t果蔬保鲜贮藏库,并投入使用。引进现代化的仓储设备,将国内领先的仓储技术集成配套,保障了优质水果能保质销售,解决了优质果品采收期短,应季销售时间较短,农户“卖果难”的问题。

二、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人员问题。一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条件差,管理不规范,捕捉信息不及时,指导性不强;中介组织、果品营销组织、果农合作组织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力;果业科研专业人员少,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对新知识新技术掌握不够。二是果农老龄化,果业后继人才缺乏。调查显示,全县苹果主产区果农90%以上是50岁以上的老果农,多数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差,在果树管理中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近年因苹果产业受挫,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年轻人对务农的积极性,这种局面如果得不到改善,极可能出现果园废弃、果业后继无人的现象。

果园基础问题。一是果园土壤环境恶化。近年来,许多果农盲目追求高产,逐年加大化肥使用量,甚至选用一些含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化肥。虽然果品产量有了明显提升,但因化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过量使用,使果品品质,尤其是苦痘病、虎皮病、心腐病、轮纹病等各种贮藏性病害发生严重。二是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差。2015年,该县优质苹果主产区布业、云居、太古、东堡、太德等地多次出现冰雹、大风灾害,受灾区果园大幅减产甚至绝收。另外,由于多数果园属于小户分散经营,1.33 hm2(20亩)以上连片栽植的很少,果园防鸟、防雹网、避雨棚等设施小面积搭设成本较高,难以规划,也削弱了抗灾能力。 三是果园郁闭,树势衰弱,果实商品率低。全县苹果老果区果树多为15年以上的老树,多数是乔化树种。随着树龄增大,许多未间伐的老果园郁闭严重,园内腐烂病、轮纹病等病害频发,树势衰弱,产量和商品果率逐年下降。

果园管理问题。一是果园管理成本逐年增加,投入产出比降低。全县果树种植多数是分散经营管理,生产管理机械化程度低,费时费工,随着生产资料购买成本日益升高,单位面积产出率不断降低。近两年果价低迷,很多管理不善的果园入不敷出,生产积极性受挫。二是果园雇工成本高且难雇工。随着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农村青壮年劳力越来越少,留守人员年纪偏大。全县苹果主栽区果园多为乔化栽植,套袋时间紧 (花后40~70天),80%以上的果园套袋劳力短缺,同时工钱日益升高(90~120 元/天),套袋费用占总投入的30%以上。三是不够重视果品安全生产。全县果农多数年龄较大,受教育水平低,对生物防治、生物源农药、有机肥、菌肥、水质量等安全生产投入品认知程度低。同时食品安全意识较弱,病虫害防治上过分依赖化学农药,肥水管理上依赖化肥,很难把握好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并对症用药,往往凭经验用药,导致生产的果品存在安全隐患。

产业链条问题。对产后贮藏、加工等环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果品生产相配套的气调贮藏、加工设施建设缓慢,清洗、分级、打蜡、冷链贮运等产后处理环节空白,恒温库、土窖数量严重不足;果品精深加工处于空白,果汁、果醋、果酒等高附加值产品难以开发,制约了等外果、残次果、落果的高效利用。

三、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

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优化现有面积,扩大种植规模,加强果园管理、提升生产水平;加强营销、扩大市场、增加效益。从种苗抓起,引进规范的良种苗木繁育供应体系,优化品种结构,夯实产业基础;加强技术培训,建立现代栽培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提升果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丰产增收;加大保鲜贮藏设施建设,均衡上市,稳定价格,实现季产年销;引进新产品研发、发展多元化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大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建设,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达到苹果产业“基地规模化、布局科学化、生产标准化、产业配套化、营销品牌化、果农专业化”,实现果业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到2020年,全县苹果总面积突破1万hm2,其中盛果期挂果面积0.53万hm2,平均每667 m2产值力争达到1万元,年总产值8亿元,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目标。

搞好战略定位与区域布局。一是战略定位:根据大宁县处在苹果优生带区的优越自然条件和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努力建成全省一流的苹果生产基地县。目前布业村、云居村、白杜村等出口示范基地,已经成功申请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证书,其他具备条件的村委也在积极申请中。二是区域布局:适地适栽,早、中、晚熟期配套的鲜食品种与鲜食加工兼用品种协调发展,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优品种,早中熟苹果品种优系富红早嘎、蜜脆、首红富士、玉花富士、美国八号等;晚熟品种主要发展富士优系,如烟富3号、烟富6号、烟富8号、烟富10号等。

推进果园标准化生产。一是根据各乡镇种植面积,对全县6 506.7 hm2未挂果树连续3年进行科技管护、品种更新。二是对全县1 493.3 hm2挂果树连续2年进行提质增效。三是结合各乡镇苹果产业发展现状,连续2年每年在各乡镇选定挂果果园建设硬件措施,打造精品示范园,起到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农户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四是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产业科技含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每年邀请省、市果树专家现场培训指导果农,组织县乡村干部和果农外出参观取经,全面提高果品生产管理水平。

推进产业基地规模建设。对全县适合发展苹果的乡镇,结合各乡镇不同地理优势,早、中、晚熟品种相结合,按照每年0.1万hm2的标准,种植苹果。其中昕水镇333.3 hm2、三多乡533.3 hm2、曲峨镇 400.0 hm2、太德乡 266.7 hm2、太古乡200.0 hm2、徐家垛乡266.7 hm2。

推进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加强果品贮藏能力,推进、扶持大宁县万吨果品交易市场项目的建设,在昕水镇小冯村建设3 000 t果品保鲜贮藏库。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采取以奖代补的模式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并发展壮大果业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开拓市场。三是健全果业服务体系,在昕水镇小冯村建设果品交易市场综合服务中心,包括培训中心、农资配送、电商服务、物流服务、产品展示、宣传和销售等。

推进品牌战略建设。一是把大宁苹果做大、做亮、做响。不断对外宣传推介大宁苹果,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以现有的发展规模、市场份额较大的合作社为基础,逐步建立完善全县果品收购批发中心市场,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建立有一定规模的营销队伍。引进、培育一批果品贮藏和加工企业,进行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全方位、多渠道解决果品卖难及附加值低的问题,实现果业生产又快又好发展。

猜你喜欢

果业果品果农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果业电子商务营销体系构建研究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新媒体时代下广告策划在果业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