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粳15号”不同稻作方式栽培技术初探

2018-01-17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240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叶枯病粒重稻瘟病

张 亚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224000)

周建平 陆立建 (上海市上海农场,江苏省大丰市 224100)

“盐粳15号”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1年杂交选育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1],2013~2014年参加江苏省淮南迟播区域试验,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2016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编号:苏审稻201608),2016年3月1日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公告号:CNA015314E)。为更好地发挥“盐粳15号”在大面积生产中的增产作用,使良种良法相配套,笔者总结了“盐粳15号”的特征特性及常规人工移栽、机插、直播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 特征特性

1.1 稻米商品性好,食味佳

“盐粳15号”谷粒呈椭圆形,壳薄粒饱满。据江苏省种子站统一取样送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该品种米质理化指标:出糙率84.9%、精米率73.1%、整精米率65.5%、粒长5.2mm、长宽比1.8、垩白粒率30%、垩白度3.3%、直链淀粉含量15.0%、胶稠度82mm、碱消值6.0、透明度1级,米质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稻米蒸煮后饭粒整齐、洁白晶莹、软而不黏、清香爽口。

1.2 株叶形态好,农艺性状优良

“盐粳15号”株型较紧凑,株高92.0cm,茎秆粗壮,弹性好,抗倒性强;分蘖多,长势旺,有利于搭好丰产架子。叶片短挺、角度小,叶色深绿,功能期长。穗直立,群体通透性好,群体整齐度、转色好,熟相佳,落粒性中等。

1.3 穗粒重协调,综合丰产性好

多年示范试验表明,“盐粳15号”一般每667m2有效穗数22.5万穗,每穗总粒数125~130粒,结实率94%左右,千粒重28.0g左右。该品种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有利于稳定产量和挖掘产量潜力。

1.4 抗逆性较强

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盐粳15号”田间纹枯病发生轻,中感白叶枯病,稻瘟病零星发生,综合抗性较好。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2013~2015年3年接种鉴定(按3年抗性最差的一年):穗颈瘟损失率3级(9级制),穗颈瘟综合抗性指数4.25,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发病率18.1%。

1.5 生育期适中,广适性好。

“盐粳15号”为中熟中粳类型,感温性和感光性均为中等,常年生育期稳定,全生育期147 d,作稻麦两熟及春茬栽培均有较好的适应性。

2 高产栽培技术

据2013~2016年多点试种结果表明,争足穗、攻大穗、保粒重是“盐粳15号”取得高产的主要因素,现将“盐粳15号”的人工移栽、机插、直播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生产上选用。

2.1 人工移栽栽培技术要点

2.1.1 适期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采用湿润育秧方式,于5月10日前后播种,播种前需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每667m2净秧板播种量为25~30kg,移栽秧龄30~35 d。采用旱育秧方式,于4月下旬到5月初播种,每667m2净秧板播种量为40~45kg,移栽秧龄40~45 d。湿润育秧要施足基肥,1叶1心期施断奶肥,3叶期重施长粗分蘖肥,移栽前3~4 d巧施起身肥,争取秧苗单株带蘖1~2个。旱育秧要做好苗床培肥、药剂拌种、保湿齐苗、控水促根促蘖、病虫草害防治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促使秧苗分蘖同步生长。

2.1.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一般于6月10~15日进行移栽,“盐粳15号”株型较紧凑,分蘖性较强,移栽密度25cm×13cm,每667m2栽插1.8万~2.0万穴,每穴栽插3~4苗,每667m2基本苗数7万~8万苗。

2.1.3 科学管理

一般每667m2施纯氮18~20kg(磷钾肥配合施用),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以6∶4为宜。水浆管理上,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保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每667m2总茎蘖数达到22万~24万苗时,分次适度搁田,每667m2高峰苗数控制在30万苗左右;收获前7 d断水。根据病虫测报情报抓好病虫害防治,特别要注意对稻瘟病的防治。

2.2 机插栽培技术要点[2]

2.2.1 适时播种

机插秧一般于5月25日~6月15日播种,根据大田让茬时间及每天栽插进度分期分批播种,做到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每667m2用种量为3.0~4.0kg,每盘播净种120g左右。

2.2.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机插秧秧龄控制在18~20 d,一般于6月中下旬移栽,机栽密度以11.5cm×29.5cm为宜,每667m2大田栽插1.7万~1.9万穴,每穴栽插3~4苗,每667m2基本苗数6万~8万苗。

2.2.3 科学肥水管理

每667m2施纯氮18~20kg,注意磷、钾肥配合施用。肥料运筹上,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确保在有效分蘖临界期每667m2总茎蘖数达22万~24万苗;穗肥施用以促为主,促保兼顾。水浆管理上,做到薄水机栽,浅水促蘖,足苗搁田,后期干干湿湿,强秆壮根,活熟到老,收割前7 d断水。

2.2.4 病虫草害防治

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生长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与稻瘟病等;特别要重视对稻瘟病的防治。

2.3 直播栽培技术要点

2.3.1 适期播种保全苗

播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盐城市中南部地区常年在6月12~15日播种。由于直播稻无缓苗期、分蘖势强,用种量不宜过大,正常条件下每667m2用种量为8kg。要防止漏播和重播,要及时排除低洼处的积水,保持田面平整,防止烂芽,确保全苗。

2.3.2 水分管理

播种后田间即灌满畦水,促使种子及早萌发。直播稻种植从播种到3叶期是水稻扎根出叶形成壮苗的关键阶段,此阶段水分管理要求控水保苗、炼苗扎根、不轻易灌水,以利于引根深扎和促进秧苗早发、快发。有效分蘖期结束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对水稻生长过旺田,要及时排水晒田,控制其生长,减少无效分蘖,防止后期倒伏。生长后期要及时上水长穗,采用间歇灌溉,第1次灌水落干后再灌第2次水,以保持和增强根系活力,达到以气养根、以气促根、保叶抗倒的目标。

2.3.3 肥料运筹

“盐粳15号”直播田在施肥上应遵循壮个体、促群体、争早生、保稳长、保灌浆、争粒重的施肥原则,采用“前重、中稳、后促”施肥法,分期施肥,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全生育期每667m2施纯氮16~18kg。具体方法为:基肥每667m2施氮磷钾复合肥(15∶15∶15)30~40kg;当秧苗长到3叶期时施蘖肥,每667m2施尿素10~15kg;7月底8月初每667m2施氮磷钾复合肥10kg,以利于促大穗、保粒重;3叶期后尽量不施肥,防止贪青迟熟;若抽穗灌浆期出现脱肥现象,可结合病虫防治叶面喷肥,以增粒重。

2.3.4 病虫害防治

直播稻田由于水稻生育期短、群体大,要注意对稻瘟病、纹枯病和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的防治。特别是分蘖期要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稻蓟马等;拔节期要注意防治纹枯病。

2.3.5 杂草防除

采取芽前封闭处理,在播种灌水2~5 d、田间无积水的情况下,每667m2用50%丁草胺乳油200mL对水50kg均匀喷雾土壤表面进行封闭除草。

2.3.6 适时收获

收获前7 d断水,当黄熟谷粒达到95%时,要及时收获,防止养分倒流。

[1]陈元洲,张亚,司真真,等.水稻新品种盐粳15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6(11):189-190.

[2]张亚,张大友,周建平,等.扬育粳2号特征特性及机插秧单产超12 t/hm2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4(5):1323-1324.

猜你喜欢

叶枯病粒重稻瘟病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外源激素与蔗糖对冬小麦穗粒数和粒重的调控效应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干热风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粒重的影响效应*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多年生稻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中国科学家发现水稻IPA1基因具有稻瘟病抗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