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2018-01-17信阳市植保植检站彭娟
信阳市植保植检站 彭娟
一、主要病害
(一)稻瘟病
稻瘟病主要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翌年春天,病菌侵染秧苗造成苗瘟,随着气流或移栽等途径传播,侵染大田造成叶瘟和穗瘟。只要条件适宜,病菌可以多次再侵染,以致病害迅速扩展流行。稻瘟病的发生与水稻品种、气候条件和肥水管理关系密切。品种之间抗性差异较大,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抗性亦有异,苗期(4叶期)、分蘖盛期、抽穗初期为易感期,成株期抗性高于苗期。气温20~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有利于稻瘟病发生,抽穗破口期天气条件对穗颈瘟发生程度影响较大。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破口到齐穗期连续阴雨3天以上、偏施或迟施氮肥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
(二)纹枯病
纹枯病自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一般在分蘖盛期开始发生,拔节期病情发展加快,孕穗期前后是发病高峰,乳熟期病情下降。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该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适宜范围内,湿度越大,发病越重。因此,夏秋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田间菌源量与发病初期轻重有密切关系,历年重病区、老稻区、田间越冬菌核量大时,易导致初期发病较多。水稻栽插密度过大,稻田偏施、迟施氮肥,连续灌深水,连年重茬种植有利病害发生。粳稻品种一般较感病,籼型杂交稻比较耐病。
(三)稻曲病
稻曲病以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粒上越冬,翌年夏秋之间,产生分生孢子与子囊孢子可借气流传播,侵害花器和幼颖。该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水稻抽穗前后,适温、多雨天气会诱发并加重病害发生。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嫩绿、长期深灌也会加重发病。水稻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矮秆、宽叶、枝梗数多、角度小的密穗型品种较感病,反之则较抗病。抗病性一般为早熟>中熟>晚熟,糯稻>籼稻>粳稻;杂交稻重于常规稻,两系杂交组合重于三系杂交组合。
二、主要虫害
(一)稻飞虱
稻飞虱具有迁飞性和趋光性,且喜趋嫩绿,暴发性和突发性强,还能传染某些病毒病。稻飞虱河南省稻区一般1年4代,世代间均有重叠现象。褐色虱和白背飞虱属远距离迁飞性害虫,灰飞虱属本地越冬害虫,以卵在各发生区杂草组织中或以若虫在田边杂草丛中越冬。稻飞虱初次虫源都是从南方迁入,一般为6月中旬开始迁入,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往南回迁,7月中旬至9月上旬是稻飞虱的发生在盛期,一旦条件适宜,往往暴发成灾,通常造成水稻倒秆、“穿顶”“黄塘”。稻飞虱成虫和若虫都可以取食为害,以高龄若虫取食为害最重。成虫有短翅型和长翅型两种,长翅型成虫适合迁飞,短翅型成虫适宜定居繁殖,其产卵量显著多于长翅型成虫,短翅型成虫大量出现时是大发生的预兆。褐色虱发生为害的轻重,主要与迁入的迟早、迁入量、气候条件、品种布局和品种抗(耐)虫性、栽培技术和天敌因素有关。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等易发生,高肥密植稻田的小气候有利其生存。白背飞虱安全越冬的地域、温度等习性与褐色虱相近似,迁飞规律与褐飞虱大致相同。但食性和适应性较褐色虱宽,在稻株上取食部位比褐色虱稍高,可在水稻茎秆和叶片背面活动,初夏多雨、盛夏长期干旱,易引起大发生。灰飞虱耐低温能力较强,但对高温适应性差,适温为25℃左右,超过30℃发育速率延缓,死亡率高,成虫寿命缩短。7—8月降雨少的年份有利于其发生。
(二)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性害虫,河南省稻区初次虫源均自南方迁来。河南省稻区一般1年发生4代,常年6月上旬至7月中旬从南方稻区迁来,7月上旬至8月上旬为主害期。该虫的成虫有趋光性,栖息趋荫蔽性和产卵嫩性,且能长距离迁飞。该虫喜欢生长嫩绿、湿度大的稻田。适温高湿情况下,有利成虫产卵、孵化和幼虫成活,因此,在多雨日及多露水的高湿天气,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发生。多施氮肥、迟施氮肥的稻田发生量大、为害重。水稻叶片窄、生长挺立(田间通风透光好)、叶面多毛的品种不利于稻纵叶螟发生;水稻叶片宽、生长披垂(田间通风透光差)、叶面少毛的品种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发生。若遇冬季气温偏高,其越冬地界北移,翌年发生早;夏季多台风,则随气流迁飞机会增多,发生会加重。
(三)二化螟
二化螟在河南1年发生2~3代,以1代为害为主,属于1代多发型;2代受夏季高温干旱及稻株较老影响,不利于蚁螟侵入存活,发生程度一般较1代轻。二化螟一般2代进入滞育,但由于8月气温普遍偏高,近年来部分2代二化螟转化为3代,对迟熟优质稻的危害较大。初孵幼虫在苗期水稻上一般分散或几条幼虫集中为害;在大的稻株上,一般先集中为害,数十至百余幼虫集中在一稻株叶鞘内,至3龄幼虫后才转株为害。该虫以幼虫在稻茬、稻草中及其他寄主植物根茎、茎秆中越冬,越冬幼虫在春季化蛹羽化,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一般籼稻比粳稻受害重;特别是杂交水稻,秆粗叶阔,叶色嫩绿,水稻二化螟卵块密度高、为害重。
(四)稻蓟马
稻蓟马生活周期短,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田间世代很难划分。多数以成虫在麦田、茭白及禾本科杂草等处越冬。成虫常藏身卷叶尖或心叶内,早晚及阴天外出活动,能飞,能随气流扩散。卵散产于叶脉间,有明显趋嫩绿稻苗产卵习性。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耳、叶舌处,更喜欢在幼嫩心叶上为害。若7—8月遇低温多雨,则有利其发生危害;秧苗期、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是稻蓟马的危害高峰期,尤其是水稻品种混栽田、施肥过多及本田初期受害会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