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期盼更多的正能量
2018-01-16高煜娟
高煜娟
黑夜盼天明,久雨盼阳光。跌惨了的A股市场盼望正能量,期盼着更多的正能量。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正能量,绝不是什么牛市论!人们应还记得,今年年初股指走上3500点上方时,牛市论甚嚣尘上。可是,曾几何时,股指就义无反顾地一路跌到了如今2500多点这般模样。9月下旬,当股指从2644点逐日摸高,终于在国庆前夕触及2800点的时候,虽然没有牛市论,乐观的预测却也是不绝于耳。可是,市场非常无情,谁曾想到A股市场竟然是说翻脸就翻脸。
好在这次的暴跌,可谓祸有魁首债有主,多少可以归咎于受美股暴跌的影响。试看全球股市,哪里不是哀鸿遍野?只不过人家暴跌的时候,我们正在放假。假期一过,既然人家还没有跌够,我们不补跌一下,多少也有点说不过去。人们只是没有想到,这一跌不要紧,居然连被视为“政策底”或“熔断底”也给跌穿了。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其实,股市从来就是只有市场底,没有政策底。对于这次政策底的破位,清醒的市场人士早就有所预见。只不过他们的言论一般不会出现在官网上,通常只是在微信之类的私聊之中,尚能偶见些细微的端倪。在笔者看来,假话、虚辞、牛论,其实很多都是负能量,而未必是正能量。实话实说才有可能带来真正可靠的正能量。什么时候,我们的市场预测不再被什么假、大、空的趋炎附势之辞独霸天下了,我们的投资者或才有可能不至于一而再再而三地备受误导。
值得庆幸的是,人们在股市里虽然没有听到什么短期救市的政策信息,但来自国家层面振兴经济的利好政策却并不少。央行大幅降准,不是像以往那样的0.25、0.5,而是一出手就是超预期的1。资金宽松的受益对象虽然主要是小微企业,但整体经济宏观面的改善对于资本市场无疑也是间接的帮助。降准只是“先手棋”,期待后面跟“大招”。就在央行宣布本次降准后不久,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积极财政政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文章,提及未来仍将加大减税减费力度,补齐短板。消费是最终需求。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对促进消费、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不久前,万科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突然挂出了一幅醒目的标语:“活下去”。万科显然感到了形势的紧迫,时间的紧迫。万科拿地突然提速,这也向人们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对于股市来讲,“活下去”,不也是一个形势紧迫、时间紧迫的现实需求吗?
据说有专家学者权威人士近期拟向监管层建言,提议再次建立万亿级平准基金,并进一步放宽保險资金和养老金的入市比例。股市说到底还是资金市。大资金的入市,包括外资入市比例的提高,固然有可能会对市场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不过,如果只是着眼于投机性抄底,而不是去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和市场整体投资回报机制的改善,也未必能够带来更多的正能量,对于股市的长治久安也不见得会有太大的好处。
股市有其自身的纠错机制。股票在流通中体现的是价值,更是一种“预期”。对于投资者来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目前我们已经有了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理所应当,还应该进一步推出积极的资本政策。积极的资本政策,并不是除了监管、监管、再监管,还是监管、监管、再监管,而是要让我们的资本市场拥有更多的正能量。健全资本市场法治体系、改革股票发行制度、支持创新创业、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扩大对外开放、拓展长期稳定资金来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切实维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这就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更是防御重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题中应有之义。当然,对于风雨飘摇中的股市来说,何尝不也是提振信心、稳定市场所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