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高校MOOC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

2018-01-16刘科生

大学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慕课教学改革互联网

刘科生

[摘 要]2012年,MOOC在全球掀起了一场“互联网+教育”的大变革。2013年,可谓我国高校MOOC发展的元年。通过系统梳理我国高校MOOC发展的历史,總结当前存在的问题,从未来如何建设高校MOOC的角度,对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作了探索。

[关键词]高校;慕课;教学改革;互联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2-0111-03

一、引言

2012年,随着Coursera、Udacity、edX三大互联网课程提供商的兴起,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迅速在全球掀起了一场“互联网+教育”的大变革。2016年6月,我国在《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推动优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不同类型高校小规模定制在线课程应用、校内校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方法变革”。[1]

5年间,我国学者围绕MOOC发展与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在中国知网上共收录了3800余篇论著①。当前,如何更好地发挥MOOC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成为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希望通过系统梳理我国MOOC发展的历史、总结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考和建议。

二、我国高校MOOC发展的历史

(一)前身:2000年至2012年

2000年5月,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主要服务于学生有学分认定的远程网络学习,建设了一批课件库、案例库、试题库等。[2]网络课程的启动建设,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方面,无疑是后期MOOC发展推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基础。

2003年5月,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主要服务于本科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建设了第一批一流示范性课程,包括现场录像、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相关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3]

2011年10月起,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主要服务于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塑造了一批名师名课,启动建设了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爱课程网。其以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开放的定位,已与MOOC的建设理念高度契合。[4]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包括“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内的8项发展任务和包括“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在内的5个行动计划。[5]

(二)元年:2013年

2013年4月,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成立。[6]5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正式加入edX平台。这标志着我国高校开始真正加入到建设MOOC的探索实践中。[7]

2013年6月,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正式通过爱课程网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这标志着我国高校在大规模在线教育可能引发的全球高等教育深刻变革中迈出了新的步伐。[8]

2013年9月,北京大学首批MOOC在edX平台开课,面向全球免费开放。这是中国内地高校首次在全球网络公开课平台开课,也是在线课程在我国高校课堂的首次应用。[9]

2013年10月,清华大学正式发布“学堂在线”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这是全球首个中文版MOOC平台,为日后清华大学及学堂在线平台成为国内MOOC的领军者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0]

(三)发展:2014年至今

2014年4月,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清华大学正式成立。[11]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中文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正式上线发布。

2014年5月,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开通。在随后的一年内,其Android版客户端、学校云服务SPOC和iOS版客户端相继上线。

2015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2016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一批268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称号有效期5年。[12]

截至2016年底,中国大学MOOC平台已与近百所高水平大学合作,开设课程1300余门次,注册用户超过620万,选课人次超过2000万,为165所学校和机构提供SPOC服务,开设SPOC课程1300余门。中国大学MOOC移动客户端在APP Store精选教育类APP中一直居于前列,下载量突破420万。[13]学堂在线的注册用户数超过500万,选课人次超过690万。[14]

三、我国高校MOOC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从历史角度看

纵观我国高校MOOC的发展历史,可见起步不晚、发展较慢。笔者认为,具体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不足。

一是前期受制于信息技术,发展相对缓慢。我国于2000年启动网络课程建设,而当时我国刚刚进入网络时代,起步不可谓不早。但受制于信息技术尚不成熟,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大众对互联网还处于逐步接受的过程,网络课程的建设发展缓慢。并且,前期10年左右建设的网络课程,尽管在课程设计的理念上很接近MOOC,计划建设一批课件库、案例库、试题库,但实际上主要停留在课程录像和课程资料的线上化,与真正的MOOC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二是近期受限于教学底蕴,发展相对失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于2015年全面实施“互联网+”战略以来,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的MOOC建设进展很快。但受限于教学底蕴不够深厚,特别是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的投入不够合理,加之学科类型决定了部分课程尚未十分适合MOOC形式,很多学科特色突出的非综合性大学的MOOC建设明显滞后,整体发展呈现失衡状态。endprint

(二)从高校角度看

1.内因方面

相比于一流大学,大部分高校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紧迫程度和文化传承方面的担当意识均明显不足。

从前述的MOOC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流大学已经走在我国高校MOOC发展的前列,不仅加入了全球性的在线课程联盟,而且主动与企业合作建设了自主品牌的MOOC平台,建设了大批的优质课程。而大部分高校则是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主要通过为中国大学MOOC平台提供课程的方式开展本学校的MOOC建设。

这种建设方式的背后是广大教师面对现实的职称晋升和科研任务压力,对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对开出符合互联网一代大学生认识规律的优质课程缺少深入的思考,更无法致力于讲授面向全球传播先进知识和文化的精品课程。即使是已经在平台上开设出来的MOOC课程,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课程设计仍需优化、录制质量有待提高、后期维护精力有限、定期更新不够及时等诸多问题。这就使得MOOC在高校的发展缺乏关键的内生动力。

2.外因方面

相比K12和职业教育领域,高校对MOOC的重视程度和建设力度均明显不足。

在MOOC刚刚流行之初,社会对其认识一度过于盲目和推崇,甚至认为将彻底颠覆高等教育。但隨着MOOC在课程完成率、学分认证等方面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后,社会对其价值的认识日趋冷静、投资日趋理性。MOOC在理念和实践方面,无疑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但其之于高等教育,并没有带来本质性跃升,只是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催生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又一次深度融合。

这种融合之所以在K12和职业教育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关键在于存在着大量的用户需求及其所蕴含着的商机,吸引了社会资本的巨大投入,从而产生了众多的在线教育平台。而在高校——大学生有4至10年左右的时间储备知识和能力,使用互联网主要是获取信息和拓展视野,对通过在线教育的方式来丰富知识和提升技能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大学生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父母家人、奖助学金、勤工俭学,消费主要用于提升生活质量和满足兴趣爱好,较难成为在线教育平台的主要目标用户。这就使得MOOC在高校的发展缺乏有效的外力推动。

四、对我国高校开展MOOC建设的思考

随着我国高校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学校对人才流动趋势和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学生对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日趋强烈,高校通过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来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要发挥主体作用,[15]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重视和加强。

一是系统开展MOOC课程建设。要凝聚广大教师力量,引导教师认识MOOC能够在提升教学效果、减轻任课压力、扩大课程影响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最大限度激发教师主动开设MOOC课程的积极性。要建设专业教辅队伍,明确激励保障机制,从而支撑和保证相关MOOC课程能够长期良好运行。要加大经费、人员投入,为新开MOOC课程提供技术指导和前期资助,对优质课程资源给予奖励。要给予学习成果认定,根据课程类型和质量,分层次给予内容、环节、学分等不同程度的MOOC学习认可。要联合企业资源共建,充分发挥社会在线教育平台的用户和运营优势,孕育优质MOOC课程。

二是大力探索MDP②教学模式。要合理定位线上资源的作用,准确认识MOOC在不同学科专业课程间和一门课程不同阶段上的局限性,重点发挥其在传授基础性、规律性、通识性、非实操知识方面的效果优势,与线下课堂协同配合。要有效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将MOOC以SPOC的形态应用于课堂教学,[16]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重点通过线下课堂上师生面对面进行研讨互动的Discuss方式开展教学。要重新审视作业考试的方式,避免知识点式作业和一次性的期末考试,根据课程类型和实际条件,适当采用项目式的Project大作业和研究小组集体答辩作为考核。要全面评估教师授课的效果,依托在线教育平台对MOOC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客观的统计分析,弥补单纯以学生主观评价进行评估的片面性。

三是有效应用信息领域最新技术。要对移动穿戴设备应用保持跟踪开发,保持手机、手环、手表等设备中微信、MOOC课程平台APP等客户端应用上的用户黏 性,最大限度适应当今学习者的行为习惯。要对“教育直播”呼声高涨保持清醒头脑,衡量其能否真正替代线下的师生互动,否则就仍需要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协同配合。要对虚拟现实技术发展保持密切关注,依托相关专业实验室力量和企业资源,探索和研判未来以“AR/VR+MOOC/教育直播”的形式更大限度替代当前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 注 释 ]

① 在“中国知网”上按照“主题”为“高校”或“大学”并含“MOOC”或“SPOC”或“慕课”,“发表时间”为“2012-01-01”到“2017-03-01”,共检索到3871篇文章。

② MDP,即MOOC+Discuss+Project。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网站. 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 2016-07-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607/t20160718_272133.html.

[2] 教育部网站. 教育部关于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通知[EB/OL]. 2000-05-25. http://dls.zzu.edu.cn/wenjianhb/wj/edu02.htm.

[3] 教育部网站.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EB/OL].2003-05-1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001/200507/9375.html.endprint

猜你喜欢

慕课教学改革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