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卫校贫困生心理扶助体系探究

2018-01-16何丽坤韦玉敏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职卫校贫困生

何丽坤+韦玉敏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卫校贫困生心理扶助体系建设问题,提出要结合贫困生家庭、中职卫校专业特色、学生特点,逐步构建具有中职卫校特色的、多层次交叉立体的贫困生积极心理扶助体系,实现贫困生经济、心理双脱贫,体验成长过程的幸福感,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中职卫校 贫困生 心理扶助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B-0090-0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各层次学校中的贫困生问题日渐突出,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国外心理学家曾普遍认为贫困会影响心理健康。如Bolger N(1989)认为青少年长期身处贫困处境,会降低对自我的形象评价。McLoyd V C(1991)指出经济压力越大的人,其心理焦虑和心理困惑也越大。国内很多调查显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大学生。贫困生身上有一些负面心理特征,如存在归因偏差、妒忌心理、自卑敏感、抑郁内向等。造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既有来自学生个人的,也有来自社会、家庭及学校的影响。研究者普遍认为,贫困生扶助工作中,不仅要加强物质上的帮扶,更要给予心理上的辅助。

调查显示,中职卫校贫困生在自尊、情感平衡、心理韧性、应对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学校在实践工作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预防工作,忽视了大多数“没问题”的贫困生也需要对其进一步的指导,使其自立自强,化物质贫困为精神动力。鉴于此,本研究以中职卫校贫困生为研究对象,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借鉴高等院校贫困生扶助及教育管理经验,结合中职卫校学生专业特点及贫困生心理特点,注重学生挫折教育、自信教育研究,从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出发,构建多层次交叉立体的贫困生心理扶助体系。

一、家庭层面:转变观念,优化家庭小环境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孩子是从家庭走进学校、走向社会的,因此,优化家庭环境、获得家人理解和支持在贫困生心理帮扶工作中至关重要。

(一)关注“优势”,淡化“问题”。贫困家庭环境中,个体所遵从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是与其“社会存在”相适应的贫困文化。因此,当人们提起贫困生时,首先想到的是“问题”而非“优势”。因而形成贫困生不自觉内化的落后、负面的心理定式。鉴于此,贫困生家庭需进行环境优化,转变观念,增强逆境造就英才的优势意识。在家庭教育中,关注“优势”,淡化“问题”,提升自我素质,转变教育方式。关注逆境对个体成长的历练作用,淡化经济贫困带来的问题。

(二)适度期待,减压、理解与赞赏。调查发现,部分中职卫校贫困生表示到中职学校读书并非本人意愿,而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卫校毕业即可凭一技之长找到工作,减轻家庭负担。此外,中职阶段免学费且设有各类奖助学金也是其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父母对他们的期待是尽快完成学业,成为一名可以减轻家庭负担的成员,尤其是在兄弟姐妹较多的家庭,父母的期望显得更为迫切。因此,通过读书就业减轻家庭负担、回报父母成为他们的主要动力。但这种动力有时候会转化成沉重的压力感和负疚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赞赏。因此,除了适度期待,还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赞赏。

(三)学会沟通,协助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是指人们从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的来自社会或他人的各种帮助。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缓解儿童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还可以减少一些外向性问题行为的出现,如打架、逃学等违纪行为以及吸烟、酗酒等危害健康的行為。其中,中职生感知的支持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最为显著。说明社会支持系统中母亲的支持对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最为显著。然而,当前中职学校家校合作的现状堪忧,若非学生出现违纪违规的情况,家长很少主动到学校与老师交流、沟通。许多贫困生表示,虽然很期待父母能帮助自己解决成长中遇到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惑,但感觉父母整日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给自己指导。可见,构建家庭、学校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既是中职贫困生心理扶助体系的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难题。父母应学会主动沟通,重视并协助子女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二、学校层面:统筹全局,建立多层面立体交叉心理扶助体系

中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担负着重要责任。学校不仅要重视文化教育,还应重视贫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实践工作,学校应统筹全局,建立多层面立体交叉心理扶助体系。

(一)搭建平台,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具体如下:

1.构建和完善四级网络心育模式。(1)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组成,负责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各项心理工作的领导、监控、考核,协调各种心理工作事项。(2)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简称心理咨询中心),隶属学生科,设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做好值班、预约、咨询、记录等工作,并及时将咨询个案进行总结。(3)各班辅导员、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心理健康问题并予疏导,或与咨询中心教师联系,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4)在班级设立心理卫生员,宿舍选举心理小组长,主动联系辅导员或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充分发挥同伴帮扶作用,协助解决心理问题,激发潜能,培养积极的品质。

2.完善建设,开通多渠道聆心热线。(1)学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设备、设施、资料齐全,并设有专职人员办公室、个体咨询室。在制度建设方面,中心制订详细的相关工作制度,并实现制度、职责上墙,设有“四本”“二表”“一档”,即预约登记本、来访(面询)记录本、邮件咨询记录本、信件咨询记录本;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老师一览表、咨询中心值班表;学生心理档案。(2)积极开设“聆心热线”“聆心电子邮箱”,并在学校橱窗旁、心理咨询中心门口分别设立“聆心信箱”各一个,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纸质信函等方式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同时面向全校征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endprint

3.个体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对同质贫困生开展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存在个性化心理困惑的贫困生进行个别咨询。

(二) 以“点”带“面”,营造积极校园文化环境。具体如下:

1.营造氛围,有效深入渗透。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和环境,有利于引导贫困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学校拟定教学计划,在各专业各班级中开设心理学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等心理学相关课程,规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预测教学效果。通过在橱窗展出心理健康海报,电子屏滚动展示宣传标语,校园广播播放精选心理小知识、小故事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渗透的大环境。

2.个性课程,发挥心育功能。首先,全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知识,如学习心理、人际关系、自我调适、青春期心理、生活和社会适应及职业规划等内容。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集体备课,充实和完善理论架构,选用合适的案例、图片、声乐和影视内容。最后,分析学情,在“圆梦班”开设适于贫困生的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讲座。

3.巧用网络,紧扣时代强音。调查发现,很多中职贫困生由于自卑不敢与老师、同学交往,尤其是与老师面对面时,压力较大,更不敢向老师敞开心扉,寻求帮助。而网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针对中职卫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结合线下工作实践,调动全体师生投入网络平台建设,为贫困生创建便捷、有效的交流平台,引导其正确使用网络,并积极参与在线交流和学习,提高自我认识,加强同伴互助。

此外,建设家校交流的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账号、微信群、QQ 群、网站社区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同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加深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的了解,帮助其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促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拓展多层次心理扶助路径。具体如下:

1.勤工助学,强化资助育人。探索多样化的贫困生帮扶形式,加强勤工俭学和自我救助。可酌情增加学生实现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在校内设立或开发勤工助学岗位,让贫困生分体现其社会价值,提高办事能力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为其搭建通往社会的桥梁。

2.社团建设,化解心理困惑。社团有别于学生会等组织,社团成员多因相似的兴趣爱好而结集。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有利于学生锻炼自我,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调查研究显示,部分较为内向的学生虽然在班级活动中参与度不高,但是在社团活动中积极性较强,在社团中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及时倾诉,化解心理困惑。因此,应鼓励贫困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在社团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真诚为同学服务,扩大人际交往圈子,化解贫困生心理困惑。

3.班级活动,追寻爱与归属。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的需要按照从高到低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当前,中职阶段不仅免学费,还设有奖助学金。经济资助基本能实现学生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但经济资助难以实现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还需进行心理扶助,帮助学生在学校找到归属感。班级是学校划分学生管理模块的单位,设有专职辅导员或班主任管理。因此,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班庆等活动,使贫困生融入班集体,寻找到爱与归属感。

三、学生层面:助人自助,共同成长

(一)挖掘潜能,注重自信教育。当前,中职卫校的生源多元化,包含中考未考上高中的考生、考上高中但自愿选择就读中职的考生、高中毕业的考生,以及社会“回炉”的考生。因此,中职卫校学生的学习经历、文化素养、自我管理能力等差异较大。中职生本身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阶段,自我认识易偏颇、片面,从而导致自卑,贫困生更是如此。因此,需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信教育,树立榜样,树立自立、自强信念,充分挖掘潜能。

(二)自强不息,加强挫折教育。訪谈调查发现,部分贫困生表示家庭经济困难是导致其自卑的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其应对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能否客观认识家庭经济困难事实并合理归因,不仅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还会影响贫困生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因此,需引导贫困生客观看待贫困,加强挫折教育,强化榜样力量,提高贫困生的心理承受力,激励贫困生逆境成才。

(三)平等关爱,鼓励朋辈互助。中职贫困生面对各种压力和心理困惑,常常无法独立解决,他们渴望倾诉、沟通、获得尊重和理解,但往往又不愿告诉别人,尤其是不愿意向家人、老师诉说。调查显示,许多贫困生表示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龄人更容易成为倾诉的对象。他们更愿意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加强朋辈互助,对于构建中职卫校贫困生心理扶助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中职卫校贫困生心理扶助体系是多方努力的共同结果,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普遍性与个性相结合、家庭和学校相结合,使贫困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积极、乐观、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顾新苗.高校贫困生心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2]冯夏婷,刘艳芝.经济发达地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态调查——以广东省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3]仲稳山.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心理行为特征[J].教育与职业,2011(23)

[4]魏文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20)

[5]陶玉芳.当前我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研究与对策[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6]周郁秋.心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田晓霞,王艳蓉,潘玉进.留守儿童心理学角度的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09(6)

[8]王红瑞.中职生社会支持系统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中职卫校贫困生积极心理扶助的研究与实践”(2015ZZ043)。

【作者简介】何丽坤(1985— ),女,硕士,广西中医药大学附设中医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韦玉敏(1988— ),女,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刘 影)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卫校贫困生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大学生因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学金
中职卫校语文课程考核之我见
中职卫校护生廉洁素质提高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职语文课堂戏剧教学方法探略
中职卫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
浅谈中职卫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与对策
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