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性课堂”有助于“巧思”

2018-01-16肖雅君

关键词:思维力初中英语教学

肖雅君

摘 要:适性课堂是适合学生人性、自然性和社会性发展的课堂。本文通过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以“适性课堂”合作学习环节中“思维力”的培养为目标,以阐明在“适性课堂”的合作学习环节进行有效设置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关键词:适性课堂;初中英语教学;思维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3-034-1

适性课堂追求的是“解放”:解放学生被禁锢的心智,解放学生被束缚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打破了教师压抑学生学习天性的霸权,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分享成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一、Vocabulary与Grammar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适性课堂”中,教师应设计科学的、有层次的、符合思维发展規律的教学过程,教会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把握探究的方向,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以选择题Her answer is different from , but I really agree with . A. his, her B. hers, hers C. his, hers D. him, hers为例。此题重点考察了名词性物主代词及介词后面应该接宾语的用法。属于一道看似简单但是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的典型题。理想状态下,学生如果在前期的学习中掌握了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以及介词后接宾语的用法,学生通过分析句意“她的答案与某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我真的同意某人。”再结合答案his/hers都是名词性物主代词可先排除答案D,再根据B、C答案中的第二空代表的是名词性物主代词,故排除B、C,得到答案A。此时,我们可以看出考试考察的是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是不能一眼看出答案的,我们的答案是经过缜密分析得来的。但是对于这个问题,一位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给了我一个思维力发展上的“小惊喜”。他是这样回答这个问题的,首先他第一空的思维方式与大部分同学是一致的,即通过同类比较,得出第一空应该填名词性物主代词,排除D之后,他就说,B、C的第二空是一样的,那么能选B就能选C,所以肯定B、C都不能选,那这样只能选A了。当听完他的解释之后,我鼓励全班同学为这个英语学得不是很好的同学鼓掌。我想这也只有在“适性课堂”中,才能有这样的机会,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发声,如果是传统课堂中,对于这个问题,我喊一个学生回答一下,无论喊哪一种类型的学生可能思维展示的方式只有一次,回答对了,这个问题也就过去了。但是在“适性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清晰的多,牢固的多。课堂的互动性的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得到了激发。

二、Reading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在课文教学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从翻译法,认知法,交际法,到整体教学法以及任务型教学法等等,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种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其实从教学的规律来讲,我们在教学中是不应该始终用同一种方法的。比如在课文教学中,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理解的水平上,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想象。对于课文的理解教学可以分成三个步骤:第一,课文事实的理解。这是对课文一般性的理解。教学的形式可以用提问,对错题的辨认等方式。第二,对课文中语句的深层次的理解。教学的形式可以用提问,对错题的辨认,选择等方式。这类型的问题考察学生对上下文的关系,全文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力。第三发散型思维的训练。这类问题往往要建立在前两种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中所讲述的材料进行扩展性的,符合逻辑的想象。要求学生以课文的材料为基础,加上个人的知识,经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这类型的问题往往是只有优劣之别,没有对错之分。比如,在上完初中英语课本中的School lives一课后,我们问学生“Which school life do you prefer?”这样的问题和课文的理解毫无关系,可是同学们的反映却是十分的强烈,他们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甚至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然而在争辩中,他们的结论更加清晰,更加符合逻辑,对于Life in a British school or in an American School的区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在体会成功的同时,更增加了对英语的兴趣。

三、Presentation(给定题目的演讲)——发散性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效形式

给定题目的演讲(Presentation)是目前国际教育界流行的培养学生想象,概括,思考,分析,批判,推理,创新等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先给学生一定的题目,让学生准备;也可以在上课时给出题目让学生即兴发挥。无论何种形式,教师都应要求学生能清晰地、符合逻辑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笔者经常会将当下一些社会热点话题转化为演讲标题,有一个课文中提到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的内容。想着学生中间有一定追星的现象,我也确实想了解一下,现在的学生究竟会将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我就以“Who is your hero?”为话题让学生进行演讲。学生对此都很感兴趣,他们畅所欲言,有的以一些偶像明星为自己的“英雄”,有的视父母朋友为“英雄”,有的视同班同学为“英雄”,还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就是自己的“英雄”,他们给出的理由大都有理有据,让我颇感意外与惊喜,不禁感叹,现在的学生确实有想法。这样的讨论似乎和外语教学没有多大关系,可是同学们在用英语流利地进行辩论;各种新颖的观点和思想的火花在不断的产生与碰撞;他们分享着各自的想法,大胆地表述或批判任何观点。所有这些现象,正是“适性课堂”结出的硕果,正是在“适性教育”理念下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具体显现。

基金项目:2016年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南京市竹山中学“和适教育理念下的适性课堂实践与探索”。本文系该实验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力初中英语教学
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力的培养
培植思维力:数学教学的应有理性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测一测你的思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