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六环教学”智能型课堂初探

2018-01-16彭武毅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彭武毅

【摘 要】本文结合中学教学现状,论述将互联网移动设备和智能设备与“六环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使互联网和智能设备在中学教学中得到有效的使用,将传统教学发展成一种深入而生动的智能型课堂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 六环教学 智能型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B-0048-02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必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同社会许多其他行业一样,教育也受到了互联网的巨大影响,“互联网”思维对传统教育理念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和挑战。探索“互联网+教育”的科学模式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互联网+”理念下中学教学模式创新的紧迫性

从国内外发展趋势可知,许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催化作用下发展异常迅速。互联网以其强大的渗透力不断倒逼各行各业的发展变革,“互联网+”已经成为传统行业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是以封闭的校园和班级为授课空间;以被动的接受方式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中获取知识;以教师灌输式教授知识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明显依赖,由此学生中不乏厌学情绪。因此,在现阶段中学课堂教学中,尽管多年来在不断探索围绕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但基本上仍是属于形式上的课改,距离知识多元、形式开放、学习自主、教学互动的具有良好课堂教学生态的课改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仍需不断探索。借助“互联网+”重塑中学课改创新模式是对当前中学课堂教学的新考验。

二、“互联网+”与中学课堂教学融合的可行性

(一)目前,以“互联网+教育”的教育改革主要在高校展开。“慕课”(英文简写为 MOOC,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兴起使互联网融入高校教育中,并进行深度结合。大众化开放的课程使大学学习方式发生了变革。在大学里,师生面对面的讲授学习方式正在向学习者通过互联网资源获取知识,进入课堂进行实践、讨论、反思和运用的学习模式转变,“各种混合学习模式、翻转学习模式成为学习常态”。

但现阶段它在广大中学课堂教学中则难以成为常态。因为中学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堂是师生进行教学互动的最主要场所,有学校班级管理的要求、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要求、有严格的课堂纪律要求、有考试升学的要求、有明确的书面作业要求,有对授课教师的考查要求等。因此,互联网教育在中学不可能全面放开。但可定位于运用互联网来辅助教学,将互联网介入课堂教学改革。根据中学生实际可使用智能设备和计算机软件(例如 QQ、微信、电子邮箱等,当然也可根据条件开发相关应用软件)。在互联网时代,中学教学再不能脱离这一进步潮流。

(二)移动技术的相对普及为广大中学采用移动学习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移动学习通过借助移动终端设备,特别是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学生只要登录移动互联网就能浏览信息和学习,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和教师、同学互动,这为学生提供了随时随地的灵活学习条件。“00后”是初高中的主体,他们能熟练地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这些孩子具有典型数字化特质的一代新人,他们适应数字化生活,具有适应“互联网+”教育场域的基础,他们有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具备互联网学习技能。一般來说,目前中学大都禁用手机,这种做法己越来越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智能手机己是学习和生活的必备工具之一,在科学引导下可以使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目前来看,中学大都安装校园网络系统,建立校园网络中心,配备专职的计算机课程教师。这为学生使用互联网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可解决技术操作问题。

三、“互联网+”与“六环教学”智能型课堂的可操作性

本文试图探究将互联网与现实中学教学相融合的可行路径,开创一条“课前探究,领悟新知——课内探究,展示能力——科学点评,引领导航——课外探究,集优集智——纵横领域,深化交流——巧妙练习,拓展创新”的将互联网融合、渗透其中的高中教学改革思路。笔者称之为“六环教学” 智能型课堂模式,如下图所示。

(一)课前探究,领悟新知。课前预习对一堂课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学生通过有效预习,可以自己构思、形成自己独有的看法,可以拓展思维,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为了这个目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实践。老师在 QQ 群发布下一堂课将要解决的教学内容,督促学生提前做好预习;老师在 QQ 群里和学生一起探究交流,比如发布一些与这堂课相关的网络素材,将教学视野进行拓展;或者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收集学生问题并进行统计,之后在课堂上进行解决。但必须注意,这要符合课标要求,不宜过散,要有可控性。超前探究的应是一些课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把问题反映在 QQ 群里。但老师要考虑到班级的不整体性,在提出问题时要留有余地,留下悬念,以便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效果。

(二)课内探究,展示能力。上课时间是教学的黄金时间,老师可以针对课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从参与课前讨论的同学那里征集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在课前探究时老师留有余地,留下了悬念,同学对这些问题仍有好奇心。因此老师在课上还能驾驶和调控课堂,沿着学生课前探究的思路再次深层次探究并解决问题。同时,老师可向在课前 QQ 群里探究问题时没发表看法的同学提问,然后让已经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过的同学再次思考,并对这些同学的回答进行判断,或对他的看法提出质疑,或帮助他们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出班内的“层次性差异”,为课外跟踪辅导和分层教学提供根据,也可将自己一些教学体会分享给学生。

(三)科学点评,引领导航。在课堂内,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后,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思维方向进行拓展思考。比如,可以列举各种有关该问题的回答,该问题的各种论证依据。然后在点评的同时,将学生引导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结论上来。高中教室一般都安装多媒体设备,老师可当堂将解决的问题发送到相应的移动设备上,或班级的电脑上。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把控好课堂,要求学生把网上探讨的问题摘录下来,并整合到相应的资料中,不可以将课堂弄成看手机的课堂。记住,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将之介入到可控的教学中。endprint

(四)课外探究,集优集智。课外是学生放松的时间,学生可以自由交流,没有束缚,更能迸发灵感。因此,课外时间如果能够利用好那么对学习是非常有利的。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老师通过 QQ 群,收集学生有关这节课的想法和问题,尤其是一些课堂上由于课时限制想提而未能提出的问题,然后在 QQ 群里为其答疑解难。师生不需要面对面交流,而是在一个开放而自由的互联网上进行交流,更好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

2.老师通过互联网进行分层教学,培优补差。高中生可方便使用的互联网移动终端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脑(含笔记本),其中更为方便的是智能手机。由此,老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多个互联网交流平台,例如,可以建立多个 QQ 群或微信群,比如优等生群或潜能生群等,以此来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给予不同层次教学指导。或者按教学内容建群,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讲解,比如,以高中历史科为例,可按通史阶段建群(中国古代史群、中国近现代史群等),也可按教学模块建群(政治文明群、经济文明群等)。总之按不同的需要而实行,让同学们的学习灵感和学习困惑以及学习成果能及时放在互联网上展示、倾诉和交流。以互联网为纽带,充分而灵活地利用课堂外的一切自由时间,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

(五)纵横领域,深化交流。互联网以其领域扩展的无限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交往要求,可以让课堂无限地开放,使课堂不再只是局限于班级内部;可以使教师能够根据课程发展的需要纵横延伸;可以打破班际、校际的限制,在课外进行广泛的探讨和交流。因此,可以通过创建微信公众號、QQ 群的方式,把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联成一群,让他们在网上发表看法和意见,提出问题,共同探究。在脱离课堂,脱离老师当面指导的“虚拟”课堂中展开讨论和交流。这是当前实行开放式教学的可行途径,它可以打破地域、校际隔阂,深度整合、无限扩展。

(六)巧妙练习,拓展创新。高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有具体化的教学目标,有高考标准的要求。将课堂形式的开放性与高考目标的统一性有机结合是互联网教学的最佳选择,因此必须把学与练结合好。而练主要在课后,故课后练习是巩固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将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老师要精心备课,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习题,发布在群内,让学生在课后练习,并能通过网络与老师互动。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作业进行个性化批阅;可以在QQ群中对一些典型的问题进行统一点拔和启发;可以在网络上指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错误,通过课后直播间在线为学生进行实时答题解惑。

“形散而神不散”是网络教学的特点。在互联网上进行的探讨和交流可能只是一些简单的知识碎片,如果没有进一步整合,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么可能就记不住。为此,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以书面作业形式,整理网络上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探讨和交流的知识,以便更全面地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资源社会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在迫使中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资源从封闭到开放、学习方式从被动到自主、教学形式从灌输到互动己成为时代要求。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移动终端和现代智能设备来学习是一种好的办法,不能把中学生排除在互联网时代之外。将本文所讲的中学“六环教学”模式与互联网工具和计算机软件有机结合起来,可使中学教学变得更加深入和有生气,可使师生从传统而吃力的乏味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老师求教,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答疑解惑。

最后要说的是,“智能手机是一种现代学习工具”。“互联网+”形势下的开放式教学会倒逼学校进行管理改革,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智能设备,控制和减少智能设备的娱乐功能,增加其学习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的学习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南中.“互联网+教育”内涵解析与推进机制研究[J].成人教育,2016(1)

[2]张 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立项课题论文(XJK16C102)。

(责编 卢建龙)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