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对联
2018-01-16
【老师讲故事】
“对联”情结
小时候,临近年关,家里最忙碌的要数父亲了,因为他要帮街坊邻居写对联。父亲在我们村西头,算得上是个“文化人”,不仅打得一手好算盘,而且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过年贴的对联,都需要找人写,不像现在,可以到市场上去买。那个时候,都是各家各户自备好红纸,然后找会写毛笔字或者懂得对联知识的人写,我的父亲就是我们村西头屈指可数的、免费写对联的最佳人选。
过了小年,我家里的八仙桌上就堆满了红纸。父亲需要根据所写字的多少,先把红纸裁剪、折叠好,然后再落笔写。那时候,父亲每写完一个字,上小学的哥哥、姐姐和我就争先恐后地念出一个字,因為父亲的字有些草,我们三个总为是什么字而争论得不可开交,最后还需父亲出面,才能平息争执。
我上高一时,一次父亲对我说,你上高中了,老师教怎样写对联了吧?你也试着写一副吧!看着父亲那充满希望的眼神,我不好意思回绝,冥思苦想了一天,终于拟得了一副。上联:东秀新房连成座;下联:西观神路车长通。父亲看了,耐心地对我说:“对联讲究对仗,不仅要求字数相同,而且要求词性相对。你看你下联中的‘车长通是名词加动词,而上联中‘连成座却是动词加名词,如果将‘连成座改成‘座相连,对仗就比较工整了!”哦!小小的对联,看着寥寥数字,原来里面的讲究还真不少啊!
【文化不断电】
春节为什么贴春联
春联又名对联、门对、对子等,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它是中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
春联起源于桃符,最初是用桃木雕刻出的神荼、郁垒这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用来镇妖辟邪,后来不断简化,只在桃板上写神像名字,叫作桃符。到了五代,才出现联语,代替原来的神荼、郁垒的字样。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桃符改称为春联和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代,因朱元璋十分喜欢春联,春节贴春联便成为一种风俗,流传至今。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对联六要素
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有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1.字数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
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
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也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
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2.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是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
对联讲究对仗,应遵循几个规则。
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
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
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是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手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草木(草木桃李等)、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
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3.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是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4.节奏相应。即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如:
莫放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5.平仄相谐。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是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楹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为平,●为仄。“学”字按《平水韵部》为入声)
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因联意需要时也可以例外。
6.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