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品“风景画”,也析“风俗画”

2018-01-16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点灯风景画火种

【考纲点击】

高考“考试大纲”“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有一个重要的考点: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对小说文体而言,“分析体裁特征”往往会涉及对三要素之一的“环境”的分析与鉴赏。

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著名作家高尔基提醒我们“不可忘记:除风景画之外,还有风俗画”,这里的“风景画”“风俗画”基本对接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描写。

【提问方式】

1.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或: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2.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小说中将……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上山取经】

一、分析作品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社会环境由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组成,包括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一)根据作品自身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比如鲁迅的名篇《药》,文中点油灯、用洋钱、士兵衣服上的大白圈、上坟摆菜饭和化纸钱等,都带了特有的时代气息,由此可推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又如《祝福》开头及结尾关于“祝福”情景的描写,揭示出当时的社会背景:辛亥革命后,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民的思想意识依旧,从而展示出祥林嫂生活的典型环境,为她悲剧命运的发生提供了背景。

(二)了解社会环境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环境决定和影响人物的性格;另一方面,人物性格也对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二者相互统一。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胆小怕事,恐惧变革,只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与心灵。他本身就是沙皇统治的受害者,同时,他的所作所为又对环境产生影响——长期辖制着整个中学乃至全城,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

二、分析作品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等。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常常是为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心境、情趣,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一般都带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

(一)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形式。自然环境的描写,在小说中可以以多种形式出现。比如:1.集中描写。不少小说起笔就是或长或短的景物描写,以展现特定的地域风光。2.穿插描写,可用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命运和心理。3.与事件、人物言行糅合着写。许多事情是在美好或恶劣的地域和气候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推动情节发展,使其与人物、情节更加密不可分。例如台湾作家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以“雨”开篇,并用“雨”贯穿全文。这样处理有哪些作用呢?首先,“雨”是不幸和灾难发生的原因;其次,“雨”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再者,“雨”还造成了笼罩全篇的阴冷氛围。

当然,阅读作品时不要以为每一处自然环境描写都有深层意义。比如《药》开篇写“乌蓝的天”“青白的光”“灰白的路”等,说它们渲染了冷峭、阴森的气氛完全正确,说象征社会的黑暗,就非常牵强了。

(二)明确自然环境描写还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比如沈从文先生的大部分小说,以特异的“生命形式”,融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艺成下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影 子

◎(波兰)普鲁斯

当夕阳西坠的时候,夜大军的前哨——薄暮便悄悄地、小心翼翼地从各个隐蔽的地方一队队地开出来,布满房子、走廊、门厅和光线微弱的楼梯;从橱柜和椅子背后涌到房间中央,包围帷幔;从明瓦和窗口冲上大街,不声不响地袭击墙壁和屋顶,占領制高点,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着空中片片彩云进入黑色的纱帐。

过了一会儿,黑暗突然发起全面攻势,从地面直升云天。野兽躲进洞穴,行人各自回屋;生活就像无水的草木,蔫枯凋萎,奄奄一息;景物的颜色和轮廓一齐隐入黑暗之中,什么也看不见了。

这时,在华沙的空旷的街道上出现一个奇怪的人形,头上举着小小的火种。他好像专为驱赶黑暗而来,沿着人行道飞速奔跑着,一见路灯,便停了下来,点亮欢悦的灯火,然后就像影子一样消失了。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论是百花盛开、风和日丽的阳春,还是雷雨交加的七月炎夏;不论是狂风呼啸、尘雾茫茫的深秋,还是雪飘万里的严冬——只要黄昏降临人间,他就跑遍大街小巷,举着火种,点亮灯光,尔后就像影子那样,一晃不见了。

你从哪儿来?是何处人氏?你为什么这样自隐,使人们看不见你的容貌,也听不到你的声音?你有妻室和母亲吗?她们是否在时时等待你的归来?你有儿女吗?他们是否常常倚门相待,当你把小小的火种放到房角以后,就用力爬上你的膝头、搂住你的脖子?你有没有一个可以共同欢笑、共同悲伤的朋友?你有没有一个哪怕是仅仅可供聊天的相识?

你总该有一个栖身之处吧?你总该有个留给人家称呼的名字吧?你总该具备人们共有的需求和感情吧?难道你真是一个无声的看不清的幽灵,只在薄暮朦胧中走出来,点亮灯火,尔后就像影子一样隐去?

有人对我说,确有这么一个人,并把他的住址告诉了我。我找到那所房子,询问扫院人:“有一个点灯人住在这儿吗?”

“有。”

“他的房间在哪儿?”

“喏,就是那间小屋。”

门好像已经上锁。我向窗洞里一望:只有靠墙铺着一张小床,床边有一根长杆子挑着一盏小灯笼——火种。点灯人不在家里。

“请简单告诉我,他是个什么样子?”

“谁晓得他长得啥模样!”扫院人一面回答一面耸耸肩。“我自己也没能好生看个清楚哩!”他补充说,“他白天从来不蹲在家里。”

半年后我第二次拜访他。

“喂,点灯人今天在家吗?”

“唉——唉!”扫院人一声长叹说,“不在,永远不在了!他昨天已经入土。他死了。”

扫院人默然沉思。我打听一些细节以后,就赶到墓地去。

“看墓人,我想打听一下,昨天下葬了一个点灯人,他的坟在哪儿?”

“点灯人?”他重复一遍,“谁知他埋在哪块土里!昨天一共来了三十位‘游客。”

“不过,他睡得准是白皮棺材。”

“睡白皮棺材的‘游客也来了十六个呢!”

我到底没能看见他的脸,也没弄清他的姓名,甚至连埋他的一抔黄土也没能找到。他死后给人留下和生前一样的印象:只有在黄昏后才能看见的,一个无声的、不露真相的、像影子一样的人形。

在人生的黄昏时,一代不幸的人在摸索徘徊:一些人在斗争中死去;一些人堕入深渊;种种机缘、希望和仇恨冲击着那些被偏见束缚着的人;在那黑暗泥泞的道路上同样也走着那些给人点亮灯火的人。每一个头上举着火种的人,每一个在自己的旅途上点燃光明的人,尽管没有人承认他的价值,但他总是默默地生活着、劳动着,然后像影子一样消失。

1.文章开头两段描写的是什么?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2.文章以“影子”为题,有什么用意?endprint

猜你喜欢

点灯风景画火种
一代宗师华崇锋华派风景画作品选
来自奥林匹亚的火种
冬奥会火种灯采用哪些高科技手段
画根电线来点灯
火种,离我远一点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智力大冲浪
名画家的聊天室
鱼儿的火种
↓点灯——派威尔(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