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进化”与“群落的演替”几个问题的探讨
2018-01-16唐文强
唐文强
摘 要 对高中生物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必修3“群落的演替”中几个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比较演替与进化在次序、方向和内容三方面的联系和差异。
关键词 群落的演替 生物进化 自然选择
中图分类号 Q-49 文献标志码 E
生物进化与群落演替分别属于必修2和必修3的内容,但所涉知识有一定联系。相关概念不能孤立地对待,教师要建立起概念间联系并加以严谨的区分,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归纳能力。
1 群落的初生演替顺序与生物进化的次序的关系
从光裸的岩石开始,初生演替的顺序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虽然这是必修3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但有部分学生在复习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误认为这个演替顺序是就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顺序。
从群落演替的角度看,草本植物先于灌木和乔木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进化的历程中也是如此。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研究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种群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环境的变化方向决定的。进化是随着自然环境改变的演化,并不是环境不变的演化。生物进化的时间跨度极大,环境变化异常剧烈。而生物演替研究的是在当前的地球环境下,群落组成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其物种组成替代的过程,也就是从一个群落过渡到另一个群落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不涉及自然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的情况。并且,演替研究的对象是群落而非种群。所以,不能依照生物群落演替的顺序来给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物种先后排序。
事实上,在进化的历史中,草本植物的出现晚于木本植物。植物系统学家认为被子植物中木本类是最为原始的,而草本形态被认为是从木本演化而来的。木本的被子植物及之前出现的裸子植物都属于高大乔木。
综上所述,两者虽有相关性,但它们的研究对象、时间及空间尺度都有本质的差别。有证据表明群落的初生演替顺序不是生物进化的顺序。
2 群落的演替与植物演替的关系
教材对初生演替的描述是以“思考与讨论”中的几个问题为引导的。材料提及,从光裸的岩石开始,群落演替的顺序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这里没有出现动物,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误认为群落的演替其实就是植物的演替。教学时,教师应该回归教材核心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演替。因此,演替是指群落的演替,而不是植物的演替。既然是群落,那就包括群落中的所有生物。
为什么用植物类型来描述初生演替的几个发展阶段呢?这是因为植物的演替类型更具有标识性。而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和组成结构更为复杂多样,没有类似的明显易辨的阶段性。另外,一个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必须依赖生产者,没有生产者(先锋植物)的定居和演替,就不会有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演替。植物是群落和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群落内部种群之间相互作用,每一种生物都对群落的演替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因此,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所有生物的演替。
3 生物进化与群落演替的方向性
3.1 演替的方向性
科学家普遍认为,在多数情况下,群落的变化往往表现出一定的方向性。如果条件适宜,不管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每一个演替系列都是从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不同的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演替系列的终点取决于该地区的气候。顶级群落代表了一种平衡状态,群落包含的物种能够更好的地适应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在同一环境内,无论演替初期的条件多么不同,植被总是倾向于减轻极端情况而向着顶级方向发展,从而使得生境适合更多的生物生长,群落的丰富度变得越来越大。因此,群落的演替具有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向性。
3.2 进化的方向性
现代生物进化理論认为,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因此,进化本身是没有方向的。就像人们难以预测今后的环境变化一样,人们也难以预测今后的进化方向。回顾地球的生物进化历程,总体来说,生物的进化方向是从简单到复杂。但从前文所述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进化顺序来看,草本比木本更简单,但出现得更晚。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生物的进化一定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至于是否从低等到高等的疑问,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的是,“低等”和“高等”是以人类为中心的主观偏见。现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经过生存斗争,自然选择而幸存下来的,都能很好地适应现在的地球环境,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参考文献:
[1] 王国宏,任继周.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系统发育[J].草业科学,2003(2):41-46.
[2] 李振基,陈圣宾.群落生态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202-206.
[3] 沈银柱,黄占景.进化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5-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