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的学说”教学设计
2017-09-27戴琳
戴琳
摘要:运用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提供实例—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生物进化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1.设计思路
用故事情境法讲述达尔文的生平,让学生懂得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执着精神。利用探究性学习的实例,让学生讨论后分析将达尔文生物进化的观点。以桦尺娥的黑化和狗的进化为例区别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让学生认识自然选择的内涵。还要转变“生物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自身的变化”这种错误的观点,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通过教师提供实例,学生提问、交流、得出结论,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能够达成。
2.教材分析
本节为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的第三节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学习了生命诞生的过程、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规律的基础上,探究生物进化的原因。学生要能够掌握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及结果,分析达尔文地雀进化的原因。认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
3.教学目标
3.1知识目标:概述达尔文自然进化学说定义及内容;说出其他生物进化学说的内容;说明生物进化学说之间的关系
3.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加拉帕戈斯地雀的进化、桦尺娥黑化和狗的进化的原因,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3情感目标:体会达尔文对科学的执着精神;树立科学是一個不断深化的过程的思想;懂得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了解到环境对生物的进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教学重、难点
4.1重点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及结果;其他生物进化学说的内容
4.2难点 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5.教学策略及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和归纳法
6.教学过程
6.1 导入
教师设疑:在生命的进化历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也存在旧物种的灭绝,那么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生物进化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今天就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习“生物进化的学说”来解决疑惑。
6.2以故事情境的方式讲述达尔文的生平。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并讲授
(故事讲述)达尔文1809年出生于英国的医生世家,从小酷爱动植物、矿石、标本,但家人却希望他从医,做一名令人尊敬的医生。1825年,他到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他却经常到野外去采集标本。家人认为他是不务正业,怕他成为家人的耻辱,会使家族蒙羞。1828年,达尔文被父亲送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他可以继续研究生物和化石,还能成为一名令人尊敬的神父。但是,达尔文对自然科学兴趣浓厚,使他毅然放弃了神学,专心致志的学习自然科学。他结识了植物学家亨斯洛和地质学家席基维克,接受了植物学和地质学的专业训练。1831年,达尔文剑桥毕业后,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贝格尔号”的环球考察。在历时5年的考察中,达尔文潜心观察途经的生物,比较了各种化石和生物之间的关系,详细分析了各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达尔文编写了《物种起源》,并明确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这一学说被认定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教师提问: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达尔文有哪些认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促使达尔文对科学的如此执着?
学生活动:表达观点、讨论
教学意图:通过展示达尔文在不同时期的图片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为坚持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努力的艰辛历程,树立对科学的执着探求精神。
6.3探究活动:
学生活动:识图并小组讨论加拉帕戈斯地雀的进化
教师提问:1.加拉帕戈斯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2.导致加拉帕戈斯地雀出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环境恢复到最初,加拉帕戈斯地雀会恢复成原来的形态吗?
学生活动:分析图片、思考问题、交流,分享结论。
教师总结:由于食物和生存空间充裕,地雀大量繁殖,使得食物和生存空间有限,为了获得更多食物与生存空间,地雀开始产生相互斗争。由于每个群岛上食物和栖息条件不同,能够获得食物的地雀就生存,在斗争中失败的地雀就死亡了。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生物的进化是在当时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的偶然现象,即使环境恢复,加拉帕戈斯地雀也不会恢复成原来的一种。因此,生物是进化是不会倒退的。
教学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识图,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表达交流了解学生的疑惑和难点,利于教学的针对性。
6.4自然选择学说的定义及内容的讲述。
教师活动:强调自然选择的定义。
教师提问:在生存环境适宜时生物的数量会怎样变化?在生存斗争中什么的个体才能获胜的?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讲述:达尔文认为一切的生物都能遗传,把能够遗传的变异的特征称为可遗传变异。那么具有怎样变异的个体才能够生存下去?
学生回答:思考并回答
教师讲述:具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的生物才能够生存下去,称为适者生存。
教师总结:自然选择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最终自然选择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生物进化。
6.6桦尺娥的黑化
思考讨论:试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污染区桦尺娥黑化现象的原因。
学生活动:让学生解释图表再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由于未污染区树干接近白色,灰色桦尺娥不易被天敌发现能够大量繁殖,黑色的桦尺娥在白色的树干上容易被天敌发现而数量少。因此,环境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桦尺娥生存的数量不同。
6.7狗的进化
教师活动:出示不同品种的狗的图片
教师提问:狗是怎样进化成不同的品种的如宠物狗、导盲犬和警犬?狗的进化和桦尺蛾黑化原因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画图比较狗的进化和桦尺娥黑化的不同
生物的种类 内因 外因 目的
桦尺娥 遗传和变异 自然选择 适应环境的改变
狗 遗传和变异 人工选择 满足人类的需求
6.8其他进化学说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资料。以羚羊和猎豹的例子说明协同进化学说,以人的DNA和猩猩DNA相似度高说明分子进化论的内容。强调没有一种学说可完整解释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的原因依旧在探求。
学生活动:理解不同进化学说的内容及关系。
参考文献
[1].吴兰兰 “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节教学设计.生物学教学[J].2013(1)
[2].赵心红 “生物变异”一节教学设计.生物学教学[J].20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