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进化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可持续发展

2018-05-10陈晨

新一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生物进化

陈晨

摘 要:本文以北师大初二下册生物进化为教学研究对象,从初二下册中关于进化知识的《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课程分析生物课程和生物进化的关系。通过对初中生物课程的进化设计理论研究,构建高质量的初中生物进化课程,明确生物学习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出对生物进化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看法。

关键词:生物进化;人工选擇;自然选择

北师大初二下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讲述了地球生物的来源,以及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如何从远古时期的生存环境存活,包括如何发展和进化适应现代环境的。站在生物学知识角度来看,本章的教学内容对初二整个阶段的生物学系均起到了点题和引申作用。其中第2节生物的进化更是详细了论述了生物的起源与发展,帮助学生了解了生命起源的意义,和生物进化的过程。第二节既是初中生物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生物的教学难点。由于生物知识来自于生活,因此为了保障生物教学的质量,教师不妨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观看动画、资料分析以及社会调查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加强对生物进化知识的理解。

一、初中生物和生物进化间的联系

本章为北师大初二下第一章知识,透过本章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目前在国际范围内,关于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了解当前国际范围内绝大多数学者统一认同的生命起源过程;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证明现代生物是由进化而来的;简要说出几种地球生物出现先后顺序;简要阐述达尔文进化学说主要内容;简要阐述人类起源与进化过程;建立生物进化理论的意识和观点。

(一)《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关系。本节的知识主要介绍了雷帝医生的腐肉生蛆实验、巴斯德学者的鹅颈烧瓶实验、化学进化论的知识。从雷迪医生的实验可以了解到,生命的出现与自然生命体有关[1]。从巴斯德学者的鹅颈烧瓶实验可以了解到,生命一定会出现在有生物的地方,任何非生命物质都无法创造新的生命。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被人称之为生生论,这一理论打破了过去生命自然论的观点。虽然巴斯德观点证实了,目前的地球条件并不能凭空创造出生命物质,但却依旧没有解决生物产生问题。于是美国科学家斯坦利·米勒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实验。从他的实验得知在原是地球环境下,无机小分子能够创造有机小分子[2]。

(二)《生物的进化》和生物进化关系。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认为生物是由进化而来,也有一些神创论者认为,生物是由神明创造。本节通过古生物化石图的观察,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种化石所体现出的不同生物特征,并试着推敲化石生物生存环境。一些科学家在不同深度地层发现了过渡型化石,根据这些化石证明了生物存在进化关系。本节知识使学生了解到前寒武纪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时期的关系[3]。

(三)《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和生物进化关系。本节知识在开篇就讲解了现代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之间的联系,其中最显著的联系就是这些类人猿生物尤其是黑猩猩是群居性生物,能够发出多种声音并使用工具。此外借助于黑猩猩与人体骨骼的比较也可以发现,人类的骨骼结构和黑猩猩是十分相似的,黑猩猩还能够将学习作为部落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将生存技能传授给下一代。之后本节知识讲述了人类进化是由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组成的。并将现代人划分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蒙古利亚人四个人种。

二、初中生物课程进化课程设计理论

(一)构建主义理论。这种理论指的是通过为学习者提供特定的学习情境包括社会文化,利用一些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如合作学习、微课教学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学习模式。初中生物的进化课程内容非常注重人文科学的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生态观统一构建。为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加贴合教学内容的情境问题,全面还原知识文化。问题的设置必须满足丰富性与生动性原则,如在课上提问学生,假如你是一名生物学家,在世界即将毁灭的前一刻,你将搭乘宇宙飞船离开地球前往类地球环境生活,你将怎样在新的环境下重塑地球生态圈文化。用类似于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展开辩论。

(二)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内容的设置必须满足发展性与实用性原则,即达到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的目的,相较于理论抽象性知识而言,实用性课程往往更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如在学习《生物的进化》章节知识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的阐述达尔文自然学说的人工选择以及大自然选择两种进化方式,学生必然无法完全理解生物进化的意义。对此教师不妨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对生物的自然进化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三、生物进化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进程中对于自然能源的消耗是十分严重的,对大自然不顾后果的索取,必然会导致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问题越来越严重。从环境恶化现状来看,生物的进化,甚至是人类的前途都已经进入到十分危急的一刻。对此人类必须重视生物进化的意义深度学习生物进化的知识,从而改变这一问题。

本文教学首先分析了北师大初二下第21章3节课程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之后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需求,展开了教学生活化的合理设计。以构建主义为课题学习理论,抓住该章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以便学生的学习更加顺利。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以及生活化的知识引入,帮助学生理解与加深该章的生物进化知识印象。使学生不仅了解到生物知识理论,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推理能力。并在结束课程学习以后,明白生物进化学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意义,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宜萍.“生物的变异”一节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7,42(06):37-38.

[2]郑丽红.“生物进化的原因”概念教学中探究活动的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7,42(04):16-17.

[3]李越,祝剑飞.“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节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6,41(03):29-30.

猜你喜欢

生物进化
简谈生物进化
关于“生物进化”与“群落的演替”几个问题的探讨
改进的遗传算法在最短路径中的应用
“生物进化的学说”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及其组份的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的历程”的教学设计
浅谈影响生物进化的因素
基于历史的生物科学史教学
例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要点
两栖动物对生物进化的作用和初中生物课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