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8-01-16姜春岩王薇罗志宏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阿昔洛喜炎口病

姜春岩,王薇,罗志宏

大庆油田总医院儿科,黑龙江大庆 163000

该组探究中共计选取58例患儿,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期间采用以下药物联合治疗:喜炎平、阿昔洛韦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该次探究的58例患儿均选自该院所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就诊时间是2016年1月—2017年1月,组别是两组,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即实验组(n=29)和参照组(n=29)。实验组中男女患儿例数分别是19例、10例,患儿年龄在1~4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2.08±0.55)岁,病程在 3~7 d不等且中位病程是(4.01±1.22)d;参照组中男女患儿例数分别是18例、11例,患儿年龄在 2~5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2.54±0.45) 岁, 病程在 4~8 d不等且中位病程是(4.22±1.29)d。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给予该组探究中2组患儿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性别、患儿年龄、患儿病程、患儿具体病情变化等。

1.2 方法

参照组患儿:应用阿昔洛韦治疗,给药时参照患儿体重,用药剂量是10 mg/kg,混合1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并将混合溶液给予患儿静脉滴注。实验组患儿:应用喜炎平、阿昔洛韦联合治疗,其中阿昔洛韦治疗方法同参照组患儿,喜炎平治疗方法是:用药途径是静脉滴注,用药剂量是10 mg/kg,混合1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并将混合溶液给予患儿静脉滴注。两组患儿均治疗3~5 d,1次/d,给予患儿退烧处理,给予患儿对症治疗以显著提升患儿临床疗效。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当患儿经过3 d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且临床症状(疱疹、口腔疼痛、流涕)完全消失则判定为显效;当患儿经过3 d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且临床症状 (疱疹、口腔疼痛、流涕)明显消退但是未出现新疱疹则判定为有效;当患儿经过3 d治疗后,体温恢复、临床症状(疱疹、口腔疼痛、流涕)均不符合以上标准则判定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是显效率+有效率[1]。

1.4 统计方法

对该次参与探究的5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所有临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软件名称是SPSS 19.0统计学软件,该组探究中,计量资料:经t检验且用(x±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且用[n(%)]的形式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明显实验组患儿更佳,组间数据是指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参照组患儿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儿细胞因子对比

明显实验组患儿细胞因子水平更低,细胞因子包括 IL-6 (血清白介素-6)、IL-10 (白介素-10)、INF-γ(干扰素-γ)、TNF-α(肿瘤坏死因子 α)水平,对比参照组患儿而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细胞因子对比(x±s)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该组探究中,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皮疹、皮肤瘙痒、静脉炎)是 10.34%(3/29),对比参照组患儿13.79%(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1625)。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且病情较为复杂,患病人群中常见5岁以下幼儿,属于常见感染性疾病,传染性较强[2],发病率较高,呈现为逐年剧增趋势,可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细胞因子作为小分子蛋白质存在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且可以有效调节机体免疫能力,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以及细胞因子异常[3],需要给予患儿喜炎平、阿昔洛韦联合治疗,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喜炎平的中药成分是穿心莲,可抗病毒以及抗菌,可增强患儿血液中白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能力且对免疫球蛋白形成过程起到促进作用[4],可对患儿机体内细胞因子水平起到显著改善作用并可以显著性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力;阿昔洛韦可在磷酸作用下活化成为阿昔洛韦三磷酸酯,具有抗病毒抑制能力,可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复制过程并阻止病毒侵害患儿机体。联合使用以上2种药物可以显著性提升患儿临床疗效。该组探究中,实验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IL-6(血清白介素-6)、IL-10(白介素-10)、INF-γ(干扰素-γ)、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著性更佳。

综上所述,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期间采用以下药物联合治疗:喜炎平、阿昔洛韦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可显著性降低患儿 IL-6、IL-10、INF-γ、TNF-α水平,值得临床推荐。

[1]贾艳敏,冉涛,赵伟,等.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5(23):3584-3586.

[2]冉涛,贾艳敏,赵伟,等.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5(22):3480-3481.

[3]曹迎冬,何文.联合应用喜炎平和单磷酸阿糖腺苷或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16-217.

[4]刘冰.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78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4(10):105.

猜你喜欢

阿昔洛喜炎口病
4种阿昔洛韦片燃烧分析*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孩子“口腔溃疡”警惕手足口病惹祸
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50例效果观察
阿昔洛韦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77例
喜炎平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5例
阿昔洛韦注射液静脉滴注致急性肾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