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骨折的CT诊断与分析
2018-01-16石亚林
石亚林
六盘水市水城县人民医院放射科,贵州六盘水 553000
疲劳骨折是应力骨折的一种类型。人体活动会对骨骼系统产生复杂的力,骨折是指骨骼系统遭受严重创伤,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负荷,引起严重变形,并发生骨的断裂[1]。疲劳骨折是因长期疲劳和持续性外力而形成骨的积累性损伤,如果这种损伤不断积聚,超过机体的修复能力,就会形成疲劳骨折,疲劳骨折最常见发生于军人、体育运动员和舞蹈演员等人群。发生疲劳骨折后,要立即停止活动,现场固定骨折部位,后入院行影像学检查,了解骨折的具体情况,再施以针对性治疗[2]。该次研究为分析CT诊断胫骨疲劳骨折的应用价值,选取该院收治的10例胫骨疲劳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10例胫骨疲劳骨折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2例,患者的年龄在16~41岁,平均年龄(35.5±1.5)岁。包括:军人2例,学生5例,其他3例。1例军人于新兵训练时,胫骨局部疼痛入院检查,5例学生均为体育生,临床表现为皮肤表面轻微红肿、局部有压痛及叩击痛,锻练时加重,休息后症状缓解。
1.2 排除标准
排除患有心、肝、肾脏等功能不全患者、免疫功能有明显缺陷患者、患者脑死亡或危急重症的患者以及患有慢性传染病患者。
1.3 方法
检查方法CT检查采用美国GE16排CT机。患者进行CT检查时,扫描时层厚设为3mm,间隔为3 mm,螺距1.0~1.5 mm,层厚2~5 mm,扫描方法为容积采集,0.65 mm采集数据后对图像进行重建处理,行横轴、冠状,矢状面重建,重建层厚2 mm。图像重建层厚为1.0 mm或1.2 mm,经过后处理做二维或三维重建图像,扫描结束后对图像进行处理。
X线检查采用500 mA数字X光机,扫描条件为120 kV、160 mA,层厚5 mm,层距5 mm,常规摄片检查。选择该院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4 评估指标
参照手术确诊结果,对比CT与X线检查方法对骨膜反应、骨折线、软组织肿块和骨痂的敏感性。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该研究的数据分析。两种诊断方法检验结果的等级用(x±s)表示,采用资料t检验,患者年龄、性别、例数以及其他相关计数资料以相对数构成比(%)或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CT影像学表现:10例胫骨疲劳性骨折均发生在在居胫骨膝关节面约5.5~8.5 cm,4例在胫骨中上段后方见单层、多层或花边样骨膜增生,表现为胫骨中上段局限性单层、多层或花边样骨膜增生,增生骨膜表面不光整;3例见斜形骨折线,密度低于正常骨皮质,线状骨膜反应可远离骨折线处,3例骨皮质松化,冠状面重建见骨膜于骨折线处局部隆起。10例患者均表现局部骨髓腔密度增高,未见软组织肿块。
2.2 敏感性对比
CT检查的敏感性高于X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对比两种诊断方法检查结果[n(%)]
3 讨论
疲劳骨折是应力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种累积性应力损伤,是由节律的反复阙下刺激所引起的股连续性破坏。最常见发生于新兵集训的战士、长跑运动员或舞蹈演员等。疲劳骨折的临床表现,一方面由于症状进展缓慢而无确切外伤史,另一方面疲劳骨折症状并不明显,多数患者经休息可缓解,后转化为间歇性疼痛[3]。因而,疲劳骨折在临床上早期诊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截至现在,对疲劳骨折的影像学诊断技术较多,X线和CT这两种检查方式也是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对疲劳骨折诊断有显著意义。X线平片是骨科临床中较为常见也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对患者而言,检查创伤小;在临床检查时,也不受年龄、体形的限制,具有应用范围广泛的特点[4]。CT通过影像的三维重建来显示骨折线的方向,有助于肋骨骨折的直观显示,能一目了然的看到骨折的相关特点,对胫骨关节病变的细微征象详细勘察,CT在辨别胫骨疲劳骨折时,,可以准确判断有无骨折、确定骨折类型,有助于临床术前了解骨折全貌及术后对手术的评价,同时CT检查还具有简便易行,且分辨率高,重复性好,且可以清晰地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和临近组织关系。
随着多层螺旋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明显提高胫骨疲劳骨折的诊断效率[5]。在该研究中,对患者均行X线和CT检查,结果显示CT检查的敏感性高于X线,对比有统计学意义。CT的影像学表现更清晰,具体表现为胫骨中上段后方见单层、多层或花边样骨膜增生者4例,表现为胫骨中上段局限性单层、多层或花边样骨膜增生,增生骨膜表面不光整;斜形骨折线、密度低于正常骨皮质者4例,线状骨膜反应可远离骨折线处,另外3例骨皮质松化,冠状面重建见骨膜于骨折线处局部隆起。纳入该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表现局部骨髓腔密度增高,未见软组织肿块。研究结果充分证实CT对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临床术前了解骨折全貌及术后对手术的评价,也适合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6-7]。
综上所述,X线对胫骨疲劳骨折检查难以发现细小骨质损伤而做出正确诊断,而胫骨疲劳骨折的CT检查,CT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对早期确诊疲劳骨折诊断有重要价值,有鉴别诊断意义。
[1]孙亮,刘吉华,何树岗.下肢长骨常见部位疲劳骨折影像诊断[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6):722-725,728.
[2]石冬,刘志,杜天会,等.磁共振STIR和DWI在疲劳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10):1824-1826.
[3]蔡振颖.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胫骨疲劳骨折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6):2260-2262.
[4]孙博,李文峰,田军.酷似骨样骨瘤的胫骨灶性坏死性疲劳骨折的影像学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3):421-423.
[5]周慧,陈学启,钱澍,等.参训新战士胫骨疲劳骨折早期X线阴性诊断原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8):1475-1477.
[6]高振华,张朝晖,黄兆民,等.非特种职业者疲劳性骨折的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骨肿瘤骨病,2011(3):244-248.
[7]李勇刚,王仁法,张景峰,等.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