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公众考古角度看金上京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2018-01-16钟朗然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上京金源考古

钟朗然, 李 博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2 km,东临阿什河西岸,是我国纬度最北的古代都城,也是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金上京遗址有着丰富的考古资源和社会资源,多年来,考古人员进行了多次发掘,初步确定了其总体布局,同时也有很多学者对上京城出土的遗物进行了研究,并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暴露一些不足。虽然从目前来看,金上京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仍未完美解决,但这也为日后的工作提供思路和方向。现今如果借助网络迅速发展的快车,依靠金上京遗址丰富的公众考古研究成果,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开展宣传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其文化旅游知名度,而且能够很好地向公众普及历史文化知识。

1 我国公众考古的内涵与方法

中国公众考古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始于1950年苏秉琦先生提出的“考古是人民的事业”。中国的公众考古缘起于向社会大众传播普及考古知识和理念,籍以凝聚民族、丰富文化涵养,后来西方公众考古中提高全民素质等功能发端于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到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中,其初衷各有缘由、各有追求、不尽相同。而中国目前正在开展的公众考古和西方公众考古的目标越来越接近,显示出越来越多的殊途同归的特点。近年有人主张“在追求将考古成果转化为可为社会公众利用的成果时,仍需要强调考古学专业学术研究层面的利用,以提高作为普及的前提,以启迪民智作为普及的目标”[1]。

也就是说,公众考古学是一门以研究考古学与公众相互作用在领域内的任何考古活动为目标的考古学分支学科,其要求是在公众和考古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对于金上京遗址来说,就是要让公众通过参观遗址博物馆,参观考古工地来获取更多的有关金上京遗址的信息,拉近公众与考古学家的距离,让他们参加到考古活动中来。所以博物馆陈列展览必须做到以参观者为中心,让参观者走进这段历史,置身于金上京的考古现场,仿佛亲手发掘出埋藏地下的遗物和揭露数百年前的城址。

因此,要加强公众考古学应用创新,注重加强考古学与公众生活的联系,以一种更便利的方式满足公众的好奇心,从而加强公众对于考古学研究的理解和支持,使考古学研究更加贴近群众,使考古学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建设。

2 金上京遗址的保护利用现状

在我国进行公众考古实践仍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并针对国人的认知特点,应当先总结实践情况、金上京相关工作的现有信息、现实条件,进而为金上京遗址公众考古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现在除了遗址本身的保护措施外,建成的博物馆和社会各方面都曾在金上京遗址的宣传方面做过努力。

2.1 遗址保护情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金上京遗址也得到了相应的关注,然而多年以来,金上京遗址始终没有摆脱被动的局面。阿城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韩锋坦言道“一方面国家不提倡对文化遗址的主动挖掘考古;另一方面我们本地的财力、物力、人力也确实有限”。中国文化报记者许亚群在报道中总结了金上京申遗面临的困难:"金上京遗址占地面积巨大,长期以来居民的生活对遗址的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是地方财力不支,建议应摆脱单纯的保护,未来方向应定位多元化[2]。

目前金上京遗址内仍有众多居民居住,除特殊地方有专门人员负责遗址的看护和管理外,在遗址保护区内,还可以看到北城墙上依然有因修路工程而遭受破坏的缺口。遗址大部分地方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残存于地面上的建筑遗迹依旧遭受自然破坏,可清晰看到残存城墙和基址因冬季气温过低而产生的酥化现象,遗址内人为取土现象也仍偶有发生。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金上京遗址的保护工作不到位、各种方案未落到实处。从根本上看,保护不力的原因是地方财力不足,但随着国家对文保工作的日益重视,文物工作者对金上京遗址保护行动的成效将会更加明显。

2.2 博物馆现状及自身条件

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具有较好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也是目前对金上京考古资源利用的最好例子,在各项工作中,金上京博物馆起着引领作用。

这里将博物馆自身的条件分为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硬件条件主要是指博物馆具体的建筑设施,以及馆藏文物的利用;软件条件指博物馆的管理与多方面合作环境。

2.2.1 硬件条件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于1998年竣工,占地面积5万m2,建筑面积5 400 m2。馆舍由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国家建筑设计大师齐康设计,整个建筑用建筑风格体现了金源文化,是全国唯一集中收藏和展览金代文物的博物馆。馆藏金代文物2 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达21件,包括一级藏品30件,三级以上藏品56件。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内设9个展厅,地上5个展厅,地下4个展厅,各陈列展览主题层次鲜明,光线充足、角度合适,不但向参观者展示了阿城出土的金代文物,而且对考古现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2.2.2 软件条件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在注重陈列展览设计的同时,也发挥着很好的教育功能,它也是黑龙江省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未来,还将进行3期改陈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在阿城区,初高中学校一般都会组织学生前往金上京博物馆进行参观,使得金上京这个概念深深刻在阿城人民心中。

2.3 各个组织的活动

很多考古文博组织和其他社会人士都曾向各方面普及金上京的考古知识,这些活动不同程度地加强了遗址的宣传力度,并提高了遗址的知名度。

2.3.1 黑龙江大学轩辕文物考古爱好者协会

2015年10月31日,来自黑龙江大学的17名学生前往金上京遗址和博物馆参观,这是黑龙江大学自发的学生活动,协会的负责人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金上京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相关考古知识,此次面对省内高校宣传金上京的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3.2 省外的科研中心

2014年7月,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考古系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人类骨骼考古活动,组织学生考察金上京遗址发掘现场、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等,使学生们受到了良好的文化遗产和考古教育,为围绕金上京的各项学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2.3.3 其他文化组织

吉林市作家协会会员栾绿江在参观完金上京遗址后,有感而发,赋诗《金上京》一首。晓翁也创作一首七言绝句《过金上京遗址》;2015年阿城区政府委托中央电视台录制的反映阿城金上京遗址的纪录片《金陵迷雾》开播。每年6月,哈尔滨阿城金源文化旅游区都会举办金源文化节,有各种演出巡游以及祭祖大典。这些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上京的知名度。

2.4 周边设施建设

金上京遗址周边已建成数个以金源文化为核心的公众文化休闲场所,使广大群众在享受金源文化成果的同时,也传播着金源文化。

2.4.1 铜坐龙文化标志的运用及阿城仿古一条街

阿城区将铜坐龙作为其文化标志,将金源文化融入到城市文化建设中去,此举不仅增强了阿城区的文化软实力,丰富其城市内涵,而且激起了公众对金源文化的关注,进而反哺于金上京遗址的考古保护工作。另外,阿城区也建设了仿古一条街,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丰富了其文化内涵。

2.4.2 太祖陵园

金太祖陵园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陵墓,现已改建成遗址公园对外开放,每年接待数千名游客。遗址公园的建设和开放参观是建立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结合金代艺术文化特点,对外宣传金源文化和考古工作。

3 对金上京遗址公众考古工作的建议

近些年来,金上京遗址的考古和公众宣传工作已取得重大成果,为满足公众对文化的需求的增长,金上京遗址公众考古工作任重而道远。鉴于这种情况,金上京遗址公众考古工作保护与利用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博物馆的陈列要贴近大众

3.1.1 加强陈列的表现力

必须明确展示什么才能吸引大众的关注,一个陈列下来,需要让参观者记住这个陈列最奇特的地方。可以按照专题来进行展示,如在城址布局专题上,以各个残存遗迹和建筑构件为衬托,突出表现遗址的南北城区别,这是金代政治制度的反映;在墓葬专题上,除了表现随葬品的丰富外,还可向参观者展示发掘现场的情况。

3.1.2 加强陈列展览的趣味性

目前金上京博物馆陈列还需要向趣味性方面发展,让参观者在观看陈列的过程中,利用现在的3D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观众与馆藏文物和历史背景的直接互动,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让观众感受到趣味性的科普教育,从而实现公众考古宣传。

3.2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3.2.1 线上宣传

现在信息的网络传播速度异常迅速,线上的宣传有很大的必要与优势,借助线上,能通过精美的图片、直观的文案、高度的曝光率等手段,有效增强公众对金上京的好奇心。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金上京遗址博物馆应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账号、自己的官方网站,且宣传内容也要定期更新。如有条件博物馆应聘请相关的设计和推广人员管理相关线上宣传运营,不仅做到让公众通过线上了解金上京遗址,而是做到主动出击招揽观众,这也是博物馆管理理念的重大革新。

3.2.2 改变文化标志的运用形式

现在的阿城区,大量使用出土的铜坐龙标志,且只是按比例复制,缺少文化创意,很容易使公众产生审美疲劳。目前必须加大对金上京遗址文物资源的利用程度,实际操作中,就是分别加大对遗址和遗物的开发力度,尽最大努力还原会宁府宫殿及各功能区的原貌,向公众展示我国极北王都的辉煌宏伟的建筑规模,更合理地陈列展览出遗址出土的精美遗物,向公众展示恢弘壮阔的金代历史。

3.2.3 宣传既要符合现实又要注重艺术

对公众来说,考古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枯燥的研究、保守的发掘和烦琐的记录,但宣传工作的细节能让金上京考古的吸引力大大提高。复旦大学的高蒙河教授在这方面做的甚为出色,其著作《考古好玩》和《考古不是挖宝》将枯燥的考古理论和考古发掘工作用生动略带诙谐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了公众的阅读兴趣,起到了普及考古知识的作用。

3.2.4 加大对申遗行动的宣传力度

金上京遗址于2012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但申遗行动要汇集全社会的力量才能顺利进行,加大申遗工作和周边各遗址的宣传活动,能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申遗工作中来,最终实现普及金上京文保知识和遗址考古知识的目的。相关部门可采取定期去中小学义务普及金上京遗址的相关考古工作和历史知识;也可制作一些与金上京遗址相关的公益广告在各省市电视台不断播放宣传。

3.3 让公众参与到考古活动中来

公众考古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向公众普及介绍考古发掘现场的情况和考古人员的具体工作。借助影视媒体,考古人能够直接向公众介绍在金代都城遗址的工作情况,再结合工作视频、照片、随笔等从发掘工地带出来的非专业考古资料,能让人们触摸到真正的金上京考古。金上京工作考古活动规划如图1所示。

图1 金上京工作考古活动规划

3.4 加强文化产业建设

无论是公众考古还是传统考古其都有一个共同功用: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而这一功用的具体实现需要加强文化产业方面的建设。

3.4.1 提升知名度

早在2013年就有学者提出金源文化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旅游产品单一性,二是旅游产品宣传力度不够。虽然金源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十分独特,但存在开发力度薄弱和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3]。

以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为载体的公众考古活动,必须借助文化旅游为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大量游客前往国内外的人文圣地、名山古刹进行参观,如果能把握好这种游历活动的机会,积极推广考古知识,将会获得很好的效果。金上京遗址有着独特优势,国内以金朝文化为主题的遗址及博物馆本来就寥寥无几,而这便是金上京遗址的优势所在,也是提高其知名度的关键所在。在今后的建设中可着重突出金上京的金朝文化历史特色和女真民族特色,以求在诸多博物馆中脱颖而出。

3.4.2 提升在哈尔滨旅游业中的比重

有数据显示,前往哈尔滨的游客中,有约30%偏好历史古迹[4],且相当一部分是被哈尔滨的俄侨文化所吸引,金上京的考古成果知名度确实不高,导致了在公众考古上的影响力不够。因此哈尔滨在今后的旅游建设及开发推广中,不能仅仅只倡导“冰雪之城”和“东方小巴黎”这两张名片,还要打出“女真祖地,金源古都”这张牌,而且要打好这张牌。哈尔滨的传统历史文化较为薄弱,而金上京遗址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短板。故政府部门应将金上京相关的开发和利用工作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

3.5 学习借鉴其他大遗址保护的经验

目前国内关于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已趋于成熟,且有了诸多成功的案例,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借鉴淹城遗址开发与保护的成功模式,进行互动互补的开发模式,遗址核心区在维持原貌的基础上加大保护力度,仿古外围区则重在提升旅游产业经济价值内涵,二者相辅相成,实现依托历史遗址发展旅游产业的经济目的。

4 总结

金上京遗址具有悠久的历史,出土的文物也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特色,其作为“塞外第一都”的独特形制引发了各路专家和学者的兴趣。在考古学界、历史学界、民俗学届、古建筑学界都有学者对其进行了专门研究。而目前对金上京的宣传力度却大为不足,其影响力困于一隅。因此要放弃原有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维,以及相关学者小团体之间的相互研究和交流模式。要切实实施研究、保护、宣传、开发、利用同步而行的计划,真正使金源文化做到服务于大众,贡献于社会。

[1]李琴,陈淳.公众考古学初探[J].江汉考古,2010(1):38-43.

[2]许亚群.故地犹在,故事谁人听[N].中国文化报,2013- 03-22(4).

[3]吕竟成.金上京遗址调查报告[J].黑龙江史志,2013(11):304.

[4]詹利.金源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27- 28.

猜你喜欢

上京金源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三星堆考古解谜
辽上京遗址
“考古”测一测
半夜响起敲门声
哎呀,骨折了
哎呀,骨折了!
金初上京新城琐议
辽上京博物馆藏花押印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