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金宝遗址陶器纹饰综述

2018-01-16王鑫玥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白金折线边框

王鑫玥

(黑龙江省大庆市博物馆,黑龙江 大庆 163316)

白金宝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城西约50 km的民意乡大庙村白金宝屯,遗址东距嫩江与第二松花江河口交汇处约15 km。自1964年第一次发现为止,于1974、1980、1986年共进行过3次正式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此外还有蚌器、骨器、石器等文物。白金宝遗址是松嫩流域最具地域特色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该遗址出土陶器共1 000余件,有鬲、罐、钵、壶、盆、碗、杯、网坠等[1]。

中国陶器,循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的轨迹,连续不断地发展,各时代都有改进,每地域都具特征;大而关系到国计民生,小而关系到日常器用。在我国北方地区,如果就陶器上的装饰而言,除了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早期青铜文化的彩绘陶外,还有一种素面陶本色装饰也较具代表性。与其他彩绘陶纹饰相比,素面陶纹饰装饰意味更浓,形式变化多样,更具表现力。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装饰艺术,主要表现在器皿造型和装饰图案上。而白金宝遗址的陶器装饰,正式体现在陶器纹饰上。

1 白金宝遗址陶器纹饰的产生和分类

陶器纹饰的产生,是审美意识落实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在长期的辛勤劳作中对各种各样事物抽象的认识,反馈到意识领域,经过抽丝剥茧般的线条化与再创造,不断地尝试和演化下逐渐形成了富有节奏和规律的线条组合,在点、线、面的反复重叠与交叉中产生了陶器纹饰。这种艺术灵感投射到白金宝遗址陶器纹饰上,则表现出白金宝文化所特有的,一种单纯、爽朗、质朴和淳厚的艺术美。

白金宝遗址的陶器装饰纹样丰富多彩,与其特殊的装饰工艺手法和工具性能是分不开的,除了简单的以手、指甲划刻抹按外,大多数纹饰都是利用工具加工完成的,这里的工具包括绳子、棒状工具以及缠绕着纤维或者细绳的薄片状工具。以白金宝遗存的陶器当中最为常见和最有代表性的篦纹为例,根据1986年白金宝遗址第三次发掘的出土陶器统计,在总计295件完整和可复原的陶器中,篦纹陶约占36.4%[2]。这种添加纹饰的手法并非使用色彩渲染,也不用锋利的刀具刻画,而是用一种预先制成的工具压印出纹样,这种工具排列整齐,间隔细密,勾抹间便制作出了丰富的纹饰(图1)。

图1 白金宝(H3288:5)

鉴于陶器器物上纹饰繁复,本文除去纹饰组合,仅以纹饰种类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绳纹:绳纹主要饰于筒腹陶鬲、大口深腹盆和个别鼓腹罐、单耳杯上,一般排列较紧密,纹理清晰,往往略有交错,并多与附加堆纹配合使用(图2)。白金宝遗址陶器以绳纹为主,一般交错拍印且与附加堆纹配合使用。

图2 绳纹(F3002:13)

(2)网纹:网纹多饰于器物口沿,呈条带状分布(图3)。边框多为矩形,内填网格,既有写实性,又有几何图案的变化。

图3 网纹(H3102:1)

(3)三角纹:三角纹饰是白金宝遗址陶器纹饰中最基本的样式,也是最富于变化的一种纹饰,分为①典型三角纹(图4),有内填平行线、中分线、等形三角和戳印圆点纹样,排列方式以二方连续正倒交错的横列为主,亦有直列的侧三角、对顶三角等。②折线交错三角纹(图5),多单独使用,也与其他式样纹饰配合使用。该纹饰组合以横向二方连续为主,其间饰有或正或倒或等腰三角纹、直角边三角纹、侧列三角纹等。③交错叠压三角纹(图6),边框多为等腰三角形,内填充对称或侧列小三角形,颠倒相错又彼此以直线或折线相缀联,虽然构形繁复,但排列富有韵律,显示了非常独特的风格。④内叠加三角纹(图7),是由外边框大三角和其内填充的多种排列方式的小三角构成的。主要式样有等腰非对称式和直角边侧列式等。

(4)折线纹:折线纹既有单一纹饰的一元组合,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纹饰的多元组合。主要有:直角折线纹(图8)和直角添加对称斜线折线纹(图9)。

(5)指甲纹:指甲纹多见于陶器颈部和双耳处,以整齐排列的指甲划印为特点(图10),多见于白金宝早期文化类型,是指甲与陶器碰触从而产生纹饰灵感的写照。

(6)回纹:回纹的衍生和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因为它是横竖短线折绕组成的方形或圆形的回环状纹饰,形如“回”字,所以称为回纹。白金宝遗址陶器上的回纹确切地说是一种折线纹,它是以二方连续来构图的(图11),间与三角纹交错叠加而成。构形上无定式,排列较随意。

(7)水波纹:水波纹分为有边框和无边框两种,线条一般较粗,波峰相叠,形似水波浪,纹饰颇具写意风格,图12为有边框水波纹。

(8)圆窝纹:圆窝纹多为篦纹与圆孔的组合,为两圈纹理细密排列整齐的压印纹中间夹圆孔,多饰于器物口沿、颈部(图13)。

(9)鹿纹:写实鹿纹是白金宝原始陶器中较为抽象的一种纹饰,或作案首急速奔跑或者跳跃状,体态矫捷,鹿纹头有犄角、后有短尾(图14)[3]。其造型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龙头山遗址出土的分叉大犄角雄鹿青铜饰牌、克什克腾旗白岔河沿岸发现的同一题材的动物岩画相似[4]。除去出现频率较大的鹿纹,一元组合中的写实动物纹饰还有蛙纹、鸟纹、鱼纹等。

(10)己字纹:己字纹往往单独出现在筒形罐的主画面上,既有单线也有复线,多数为反己字构形。己字纹与其他几何纹相比较,纹样疏朗,饰纹对称协调。这种纹饰与折线纹有关系,只见于第三期遗存晚期单位和地层[5](图15)。

(11)十字纹:十字纹多出现在纹饰面积较大的陶器上。这种纹饰以四边对称内填平行线的三角纹为底纹,与由此形成的空心十字形组成,凹线与凸纹构成的图案十分赏心悦目。十字纹有菱形边框单体式、菱形边框联体式和矩形边框等多种式样(图16)。遗址出土陶器中还发现亚字纹,这里所示亚字纹实际是十字纹的变体(图17)。不同之处在于亚字纹没有底纹,系凹线直接构形;而十字纹采用的是以凹线为底纹的反衬构形。

图4 典型三角纹(F3034:1)

图5 折线交错三角纹(H3108:3)

图6 交错叠压三角纹(F3013:2)

图7 内叠加三角纹(F3006:4)

图8 直角折线纹(F3004:1)

图9 直角添加对称斜线折线纹(H3132:2)

图10 指甲纹(F3002:2)

图11 回纹(F3004:21)

图12 水波纹(F3009:2)

图13 圆窝纹(H3335:2)

图14 鹿纹(H3051:2)

图15 己字纹(F3004:1)

图16 十字纹(H3206:1)

图17 亚字纹(T2441③B:4)

通过以上的梳理和描述,可以看出:白金宝遗址陶器的纹饰,具有纹理缜密、纹样繁缛、图案结构严谨、纹饰覆盖面大等特点。在纹饰风格和饰纹技法上,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大部分纹饰的构图基本都是以直线为主,只有很少的线微带弯曲。这种纹饰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制作工具以及纹饰压印方法是密不可分的[6]。

任何一种装饰工具都不是完美的,在有着局限性的同时,也因此而形成了纹饰图案的某些特点。由于直线适合于压印,所以很少见到由曲线组成的装饰纹样,在一些纹样需要转折处,常常是用折线来表现的。这些纹饰消长及构图的变化,反映出了白金宝遗存陶器纹饰的发展及演变的特点。

白金宝遗存从夏商之际出现,经晚商前后发展,到白金宝文化繁盛,至汉书二期文化阶段衰退,其间没有间断,投射到陶器纹饰上便具有明确的分布地域和文化谱系的延续性,在我国北方陶器纹饰系统中,也是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的。

2 白金宝遗址陶器纹饰的内涵及审美意义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最常见的遗物。它不但是当时人们最需要的生活用具,而且还能够反映当时当地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的代表作品。它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人类文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特别是中国陶器鲜明的继承和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代末期至西周中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嫩江平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部落,考古界命名为白金宝文化。距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遥远的白金宝部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相对比较滞后。在一些陶器上除装饰有地方特色的几何纹、仿动物的鹿纹等纹饰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原地区商周文化的影响,如模仿中原青铜器上的回纹、雷纹等。

在人类超过一万年的陶器制作史上,任何时期的装饰艺术,都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白金宝文化的装饰艺术,也必然地反映出当时的经济、文化和人们的生活状况,尤其在纹饰上显现更鲜明、更突出。当白金宝原始部落的先民在依山傍水的渔猎和采耕生活中,逐渐懂得在日常生活的器具上巧妙地运用工具来装饰悦目时,也就由陶器的制造者升华为了陶器的欣赏者。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在陶器上的记录和改造并非出于实用的目的,而是源自一种装饰美的需要。白金宝遗址陶器的图案内容,虽然大多是几何图形,但从总的风格看,却也有着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特点。从陶器纹饰的种类和构型演化过程上看,也具有极其质朴的真实性和一定的象征性,更富有艺术上的生动性和想象力。这不仅体现了技术方面经历了一个由生疏到娴熟的发展过程,而且清楚地反映出了当时集体劳动、共同消费、没有阶级和剥削的一种极其纯朴的审美意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北方的白金宝部落先民们便已经制造了许多造型权衡、比例协调、朴实大方又实用美观的陶器。而用在这些陶器上的装饰纹饰极为丰富,具有变化统一、对比调和、平衡对称等特点。这些质朴的陶器纹饰,是原始先民在日常劳作中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审美体现和审美积淀,反映出了白金宝遗址原始社会中装饰艺术的基本规律,是弥足珍贵的。独具风格的白金宝遗址原始陶器,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值得认真研究并加以借鉴。

[1]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黑龙江肇源白金宝遗址1986年发掘简报[J].北方文物,1997(4):10-22.

[2]蔡昕欣.白金宝文化陶器纹饰初步研究[J].北方文物,2015(2): 44-48.

[3]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龙头山第一、二次发掘简报[J].考古,1991(8):704-712.

[4]张松柏.内蒙古白岔河沿岸新发现的动物岩画[J].北方文物,1996(1) :12-22.

[5]张忠培.肇源白金宝:嫩江下游一处青铜时代遗址的揭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22.

[6]朱永刚.白金宝文化篦纹陶纹饰初论[J].考古与文物,2008(2): 38-45.

猜你喜欢

白金折线边框
平面分割问题的探究之旅
临床实习医师教学改革及实践分析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阅文集团发布2020年 “白金大神”作家榜
折线的舞台——谈含绝对值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用Lightroom添加宝丽来边框
给照片制作专业级的边框
折线
折线图案
我的挚友白金申中国篮球先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