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我国生猪生产现状及后期走势分析
2018-01-16虞华
虞 华
(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江苏 盐城 224005)
自2017年12月开始,生猪价格便一直“跌跌不休”。2018年5月中旬,生猪价格跌到10年来最低点,平均猪价跌破5元/500 g。5月下旬生猪价格一改此前的低迷走势,出现整体上涨势头,并且这一时段的涨势还非常明显。但多数养殖户表示仍面临较大压力,亏损依旧。受多雨潮湿及高温闷热等天气影响,华南等周边地区省份猪丹毒疫情突出,建议养殖户做好猪场管理及防疫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1 上半年国内生猪市场情况
猪价、肉价均创10年来新低。春节过后,受市场需求持续性低迷和生猪存栏量增加影响,基本面呈现偏空趋势,猪价、肉价在春节后全面回落。全国生猪出栏价从春节前的14.93元/kg跌至5月10日的9.71元/kg,跌幅达35%。与此同时,全国猪肉批发价格由春节前的21.11元/kg下降至5月20日的15.62元/kg,降幅约为26%。
5月下旬猪市终于迎来好消息:猪价上涨了,5月30日全国生猪均价达到10.83元/kg。进入6月份后,虽然整体猪价上涨速度缓慢,但猪价的跌势始终不大,而且屠宰企业的压价始终不能有实质性的效果,市场看涨、盼涨心理明显增强。
猪粮比价从“黄色区域”重返“绿色区域”,养猪亏损缩小。2018年1—5月份,伴随着猪价下跌,玉米价格持续走高,猪粮比价不断走低,4月15日和5月10日两度跌入“黄色区域”,后随猪价回升,猪粮比价重返“绿色区域”。价格监测资料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93∶1。上半年散养生猪平均每头亏损300元左右;6月下旬全国平均每头商品猪仍亏损100元左右。
仔猪价格止跌回升。受5月下旬生猪价格快速回涨的影响,部分养殖户对后市行情看好,补栏积极性提高,市场对仔猪需求量增加,仔猪价格止跌回升。2018年6月20日仔猪平均每千克为24.05元。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50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平均每千克为27.03元,比上年同期低14.14元。
猪肉进口量同比虽降但仍处高位。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5月份冷鲜冻猪肉进口量11.5万t,环比增长4.74%,同比下降3.6%;进口金额2.095亿美元,进口单价1 817美元/t。自2017年以来进口单价波动幅度趋缓,基本在1 800~1 850美元/t之间波动。1—5月份累计进口冷鲜冻猪肉54.94万t,同比下降3.4%,但仍处于高位;2018年除2月份以外,连续4个月进口量都在10万t以上。
2 端午节前夕猪价持续回升的主要原因
综合分析,前期猪价回升属于季节性回升。首先是春节过后,生猪价格连续3个月下跌,养殖户为避免少亏、减亏,采取了“两头”减栏措施,即一方面成猪出栏加快,另一方面仔猪减养减育。这导致压栏大猪和落后产能母猪基本出清,由于跌幅非常大,亏损比较严重,所以养猪户补栏积极性下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后市生猪阶段性供给过剩的压力。其次是端午节裹肉粽、家庭聚餐导致猪肉消费增加。三是天气因素影响。端午节前夕持续的高温和降雨使生猪调运受到影响,同时市场交易受阻。猪市经过年后长时间消化,供应过剩造成的集中出栏压力渐趋化解减轻,供需趋稳,促进价格异常下跌回弹修正。
3 后期猪价整体走势研判
随着7月初各养殖企业生猪出栏量进一步减少,虽然终端猪肉消费依旧疲软,但是市场猪源紧俏局面再次加紧,大型养殖企业趁机连续多日上调出栏价,中小养殖户有跟涨情况,市场惜售氛围较浓,猪市微幅涨跌调整的走势得以结束并有加速上行迹象。全国平均生猪出场价格每千克从7月1日的11.02元上涨至7月10日的11.82元。这波猪价上涨可以说是屠企、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共同促成的。首先是规模化猪场亏损严重,为了止损规模化猪场借助现在生猪供应不足集体提价,紧接着就是散养户压栏惜售,导致市场上生猪供应再次减少。而且近期持续高温、部分地区的降雨也给屠企生猪调运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屠企收猪困难不得不抬高猪价。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涨涨跌跌是常态,但猪价下行阻力较大,回调空间有限。由于夏季母猪配种率下降和冬季仔猪存活率偏低,历史上5~8月份是猪价季节性上涨期,根据2008年以来的历史数据显示,平均上行幅度约20%左右。而据农业农村部发布5月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信息数据双双下降且降幅扩再大,后期供应压力得到进一步缓解。预计后期在供应面有所改善的情况下,猪价将大概率延续季节性上涨,但受同期需求也将处于消费淡季的影响,较难出现快速上涨,且涨幅亦不大。预计下半年生猪价格不会突破14元/kg的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