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酸烧灼治疗Little区鼻出血的效果观察
2018-01-16邹亚平尤慧华
邹亚平 尤慧华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急症之一,占耳鼻咽喉科门急诊的33.2%[1]。而Little区出血又是鼻出血的最常见区域。笔者对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急诊收治的81例Little区鼻出血患者采用铬酸烧灼止血,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经临床检查明确诊断为Little区鼻出血,均为单侧出血,严格排除昏迷不能配合、生命体征不平稳及惧痛极度不合作的患者,其中男50例,女31例;年龄9~72岁,平均32.4岁;左侧出血43例,右侧出血38例;处于活跃性出血期(喷射、搏动、泉涌)45例,出血间歇期(粟粒状红色突起或黏膜轻度溃疡糜烂呈“火山口”样)36例;伴高血压病20例,肺、心脏疾病7例,糖尿病5例,鼻中隔偏曲13例,近期(半个月内)因同侧鼻出血行填塞等止血治疗5例。
1.2 方法 患者取坐位,对于活跃性出血期患者,首先快速清除鼻腔内的血凝块,用麻黄碱棉片压迫收缩出血点,待出血停止,转为出血间隙期,再用麻黄碱地卡因棉片充分收缩麻醉出血点周围黏膜5min,交替3次后用铬酸(上海埃彼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烧灼出血点周围黏膜至无活动性出血。伴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予相应内科治疗,嘱患者避免用力倒吸或擤鼻,避免咳嗽、打喷嚏、便秘。门诊随诊3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鼻出血停止,出血部位黏膜愈合,治疗后3个月鼻腔原出血部位未再出血;无效:鼻出血症状未见改善。
1.4 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止血,出血点收缩时间15~18min,即刻封闭止血时间5~7s。1次治愈78例,治愈率96.3%;治疗后3d内再出血3例,2次治愈率3.7%;治疗总有效率100.0%。3例患者再出血原因:2例患者近期(半个月内)曾因同侧鼻出血行填塞等止血治疗,此次就诊时出血点周围黏膜严重糜烂,铬酸烧灼治疗后48h内创面再次糜烂出血;1例患者因术后24h用力擤鼻涕导致创面痂皮过早脱落,再次破裂出血。本组患者治疗中均有鼻腔烧灼感、刺痛、溢泪等轻微症状,治疗后无头痛、鼻胀、烦躁等不适,经鼻呼吸轻松,不影响正常饮食、睡眠。烧灼表面初为黄色,后变为白色,7~10d左右痂皮完全脱落,门诊随诊3个月,见原出血部位黏膜血运良好,未见黏膜糜烂、肉芽增生或粘连,无鼻腔感染、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
2 讨论
鼻出血可发生于鼻腔任何部位,Little区出血约占鼻出血的40%~52%[3],故称其为易出血区,它是由筛前-筛后动脉的中隔支和蝶腭动脉的鼻腭动脉在鼻中隔的前下部与上唇动脉中隔支及腭大动脉吻合在黏膜下构成的网状动脉丛[4]。Little区出血的特点是患者发病年龄早,易反复发作,出血间隙期前鼻镜检查多可见该处粟粒状红色突起或黏膜轻度溃疡糜烂,呈“火山口”样血管断端;既往多采用填塞法治疗,创伤大,患者痛苦也大[5]。近年来,Little区鼻出血多在鼻内镜下应用物理效应(微波、射频、电凝、低温等离子等)止血,但这些物理手段的能量输出对组织具有穿透性损伤[6],且大多需进入手术室借助一定的设备进行,耗费也相应增多。
铬酸烧灼是门急诊处理Little区鼻出血简单、安全、有效、经济的止血方法。铬酸是蛋白凝固剂,可吸收炎症组织水分,引起细胞脱水造成蛋白凝固,形成不溶性酸性蛋白,止血时利用其蛋白凝固作用,使Little区破裂的小血管封闭,达到止血目的。操作时用自制的直径0.7mm铜丝在酒精灯上烧红,插入铬酸结晶,形成1.5mm左右的铬酸珠,放凉后,前鼻镜下烧灼出血点周围黏膜及出血点,至黏膜变成黄色,吸引器轻触无出血,观察5~10min仍无出血后烧灼面均匀涂抹红霉素眼膏保护。止血结束后患者无需住院或留观。
笔者总结操作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铬酸在活动性出血患者中的止血效果不好,且易随流淌的血液腐蚀周围正常组织,故对于活跃性出血期患者,务必彻底收缩止血,待转为出血间隙期后再行烧灼治疗。(2)对于双侧Little区鼻出血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切忌不可同时行双侧对称性铬酸烧灼止血,因鼻中隔软骨较薄,双侧同时对称烧灼极易导致中隔穿孔[7]。(3)对于粗大的血管,应先于血管周围呈环形烧灼,以刺激该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最后再烧灼血管断端,使其封闭止血。因直接烧灼血管断端,有进一步扩大血管破损面,引起更严重出血的风险[8]。(4)因铬酸止血过程中有鼻腔烧灼感、刺痛、溢泪等不适,故需提前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必要时嘱家属固定患者头部,以防烧灼时患者转动而止血失败,对于极度不配合的青少年儿童,不建议强行固定后烧灼止血,因此种情况下不但止血成功率降低,而且极易导致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引发医疗纠纷。
但是,对于铬酸烧灼止血反复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应尽早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全身性疾病,同时需进一步采取其他有效的止血措施,以免延误病情。本文资料源于本科门急诊Little区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样本量相对小,故不能全面反映其临床特征,有待积累更多的样本,设计更为科学严谨的大样本研究,以支持铬酸烧灼治疗Little区鼻出血的效果。
[1]于阅尽,贾秀华,谭骏.鼻出血住院患者的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2):80-81.
[2]方瑜,李勇.鼻内镜下生物胶点状粘贴治疗自发性鼻出血[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8):617-619.
[3]田数越.微波治疗鼻腔Little氏区反复出血110例[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6,20(3):280-280.
[4]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8-39.
[5]江刚.鼻出血的微波治疗68例临床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11,21(11):821-821.
[6]刘军,马嵩,谢为民.鼻内镜下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的微创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9,17(2):92-94.
[7]周锦荣,汤晓红.儿童Little氏区鼻出血的三种物理治疗方法比较[J].中国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7):420-420.
[8]杨大章,程靖宁,韩军,等.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5):36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