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2018-01-16陈莹

医药前沿 2018年10期
关键词:红系分叶白血病

陈莹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贵州 贵阳 55000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BCR-ABL positive;CML)是一种起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占白血病总数的15%~25%[1]。而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LR)是某种因素(如严重感染)刺激机体的造血组织而引起的类似白血病的血液改变。两者均可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高,作为病理医师如何利用有限的临床资料全面评价骨髓改变,给予临床正确的诊断,特别是当两者合并出现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回顾30例明确诊断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两者相应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一步加深认识。

1.临床资料

1.1 病例介绍

10例CML慢性期患者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7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年龄24~65岁,中位年龄57岁,其中3例肺部感染征象显著。外周血检查示: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45~120×109/L,嗜碱性粒细胞5~7%,早幼粒细胞4~6%,中幼粒细胞7~9%,晚幼粒细胞13~15%,血红蛋白(hemoglobin,HB)55~85g/L,血小板(platelet,PLT)265 ~ 600×109/L。

20例LR患者12例为男性,8例为女性,年龄22~55岁,中位年龄41岁;外周血检查示:WBC 15~45×109/L,嗜碱性粒细胞0.2~0.9%,早幼粒细胞1~2%,中幼粒细胞2~3%,晚幼粒细胞3.5~5%,HB 95~120g/L,PLT 112~289×109/L。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选择髂后上棘为穿刺点,抽取骨髓液1ML涂片,采用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并在相距1cm处行环钻活检,获取骨髓标本约1.5cm,预处理后行常规石蜡切片,HE、网状纤维及Fe染色;

1.3 结果

CML骨髓涂片:骨髓增生均极度活跃,其中粒系均>80%,3例感染病例粒系可见明显中毒颗粒及空泡变,重度毒性变;红系增生均欠佳,但未见明显形态异常;巨核细胞数50~158个,分化大致正常;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eutrophilic alkaline phosphatase,NAP):3例合并感染者阳性率为70~90%,积分170~190;其余病例NAP均<3%,积分<4。

LR骨髓涂片:骨髓增生均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粒系增生显著,可见明显中毒颗粒及空泡变,重度毒性变;红系增生,巨核细胞数35~50个,分化大致正常;NAP均>90%,积分170~300。

CML骨髓活检: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均极度活跃呈填塞性生长,约80~100%,粒红比例明显增高10~20∶1,粒系各阶段细胞可见,中晚幼粒及分叶核细胞明显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易见,红系均少见,不见红岛;巨核细胞散在,其中2例巨核细胞数目轻度增多,呈小簇状分布,6例可见“侏儒型”巨核细胞;4例间质中可见胞浆丰富的泡沫状组织细胞;网状纤维染色(MF,0-1级),Fe染-。

LR骨髓活检: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均明显至极度活跃,约70~90%,粒红比例增高约5~10∶1,粒系各阶段细胞可见,以中晚幼粒及以下阶段细胞为主,并可见不同程度核左移,红系各阶段细胞可见,以中晚幼红为主,红岛散在;巨核细胞可见,分叶核为主;网状纤维染色(MF,0级),Fe染-。

2.讨论

2.1 临床表现

CML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位年龄65岁,男性稍多,常见症状为疲乏、体重减轻、发热和脾大,但有近20~40%患者初诊时没有症状,仅有外周血的异常。本文10例确诊CML患者,仅有4例具有CML的典型症状;其中3例感染征象明显,给临床第一映像为严重感染所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

2.2 外周血

两者均会引起白细胞总数增高,CML白细胞计数中位数大约为100×109/L,最高可达500×109/L,幼粒细胞(早幼、中幼和晚幼粒细胞)通常>20%~30%,嗜碱性粒细胞的绝对数总是增多,常见贫血,血小板正常或增高,但很少超过1000×109/L;LR的白细胞计数可>50×109/L,但>100×109/L的病例罕有报道,幼粒细胞一般在10%以下,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基本正常;仔细分析本文中30例患者的外周血表现,可初步将两者区分开来。

2.3 骨髓涂片

CML患者粒系增生可非常活跃,粒红比可高达20∶1,红系增生欠佳,巨核细胞分化正常,部分可见小巨核细胞;而典型的LR粒系细胞可出现明显的空泡变性和(或)毒性颗粒,或细胞异质性改变,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通常减少,红系和巨核系数目与分化大致正常;另外NAP染色也可初步鉴别两者,NAP阳性率正常情况下为30%~70%,阳性细胞积分为35~100分,LR的NAP阳性率与积分显著升高,而CML时NAP阳性率降低、积分减少[2];本案显示当CML伴严重感染时,可出现类白血病样的改变,这时鉴别两者将非常困难。

2.4 骨髓活检

CML慢性期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增生通常为极度活跃,甚至呈填塞性生长,粒红比例明显增高,粒细胞呈成熟谱系,在骨小梁之间深部区域可见大量分叶核粒细胞,并散在嗜酸性粒细胞;红细胞岛的体积减小,数量减少;巨核细胞的数量变化很大,将近一半患者的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轻度增多,而另一半患者,巨核细胞中-重度增多。CML的巨核细胞通常为体积小(“侏儒型”)、核分叶少,也称为小核巨核细胞,胞体大小在20~40μm之间,胞膜较光滑,胞质多少不一、内含细小紫红色颗粒,细胞核分叶少、深染,圆形或椭圆形,核膜清晰。有的病例可见到戈谢细胞样组织细胞,有文献显示,该类细胞的数目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而LR骨髓细胞分类基本正常,增生程度虽可极度活跃,但通常不及CML,且粒红系是偏幼稚阶段细胞多,分叶、杆状核粒细胞和晚幼红细胞少。本案中典型病例符合上述改变,但3例CML同时伴严重感染的患者在粒系增生的同时,出现了核左移,使分叶核粒细胞的数量减少,造成“非肿瘤”性增生的假象,加上巨核细胞数目不多、形态大多正常,很容易导致误诊。

综上所述,典型的CML与LR不难鉴别,但如遇不典型患者,如外周血显著增高的情况下肝脾未见肿大,且粒系出现重度毒性变;NAP染色的阳性率与积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等。这时作为病理医师必须利用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梳理有价值的线索,才能给予临床正确的诊断。

[1]周志韶,张智弘.骨髓活检的诊断[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1,18(3):229-232.

[2]黄湘宁;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10(25).

猜你喜欢

红系分叶白血病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4A3(PTP4A3)促进小鼠胎肝来源红系细胞脱核
核转录因子NFYB和NFYC促进红系终末分化
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不规则创面△
单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体会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一期分叶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儿童多手指皮肤缺损
microRNA- 144~451基因簇促进红系分化
分叶征在孤立性肺结节CT诊断中的价值